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

现年55岁属虎的李文俊,这位被称为清徐鲁班的集义村“集艺阁”主人,以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定力与境界,苦雕心志,精雕艺术,深雕生活。而今,在艺术旅途中义无反顾的他,有一个迫切而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来摸爬滚打苦心孤诣积累的传家技艺,手把手交给一个能担负起这一特殊使命的接班人,能够让他的雕刻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诸位看官,作为清徐人的你我,也不妨为咱清徐的文化事业出把力,替他物色物色我们身边,哪一位能够担此重任,帮他圆上这心心念念的“工匠心愿”……

清徐报社记者张月英

雕 心雕艺雕生活,“雕”个徒弟谁来约

“雕”心志:别具一格的独门绝活

困难倒逼出真功夫 蹭书店背会一摞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从见到他的那一刻起,那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核心句段,就不停地在我脑际闪烁,只感觉这段话的内容仿佛是为他量身而书。此时此刻,这位集义村“集艺阁”的主人——李文俊,正是将传承山西雕刻艺术的使命,作为自己的一项社会责任担在肩头,融于骨血,而他所经历的苦心志、劳筋骨,便如他手中那把刻刀,于点点滴滴、千辛万苦中,将他这个人细细儿雕琢、打磨出别样的特异功夫。在那些令他魂牵梦萦的雕刻艺术背后,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片精耕细作的艺术土地,一起感受他那些巧夺天工的独门绝活。

李文俊

到李文俊这一辈,父母生了他们兄弟三人,李文俊是家中老小。承接上述种种的“历史背景”,李文俊打小儿便被扣上了“成分高”的地主富农“帽子”,成为“资本主义尾巴”遭遇了不平待遇。而他也实实在在拥有着书画世家的艺术资源。李文俊的五叔李诗唐曾是山西日报美编,也是我省一位名画家,其创作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有4幅作品还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五婶王致青是画漆画的,原是太原金漆厂的设计师,画的工笔仕女像非常有名,她后来当上工艺美术技术部主任;更有在工农兵大学、太原师范大学上学的姑姑李秀萍,在发现他这位侄儿是位可树之才后,便将她从学校学回来的东西现学现卖,一股脑儿倾注、灌输到李文俊的童年中,使得他打小儿便得到艺术启蒙,早在小学时代就开始迷上绘画,模仿五叔与姑姑画仕女图。

就这样,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受五叔、五婶及姑姑的艺术影响,李文俊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五叔的严格督导下,练就了扎实的国画、工笔画、油画、水粉画等绘画基本功。再后来,他与村里的小伙伴在田间地头玩耍时,爱上了玩泥巴、捏泥人。一次看了太原玉雕展后,李文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砖雕像、石雕作品,他很快被雕塑这一神奇艺术所深深吸引。令他记忆尤深的是,在他18岁那年,他用自己省吃俭用抠出来的两元钱,买到了第一份正儿八经的雕塑材料——一块玉石边角料。早已按耐不住激动心情的他,首次用除了泥巴以外的雕塑材料进行创作,那一天,他从早到晚十来个小时,一口气雕出的两个微雕作品——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两尊小佛像,成为他用正经雕刻材料创作的“处女作”。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1)

生于六十年代初期的李文俊因家境贫困,打小儿便非常懂得父母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面对困境,他总能够千方百计找到让困难让路的突破口。学生时代,痴迷绘画的他,村子里满街的石头是他的免费画笔,随处找块平整的地方便是他的涂鸦宝地,田野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土,则是他捏泥人塑泥像化腐朽为神奇的丰富材料……这位与艺术有着一拍即合个性的他,在农村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内心却因了艺术的滋养笃定而丰盈。从喜爱上雕刻艺术的第一天起,他便打定一个主意,决心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把自己的爱好尽全力做到极致。

痴迷雕刻艺术的李文俊为扎实自己的美术基本功,练出蹭书店的真功夫。一次,他发现太原新华书店有许多关于雕刻的理论书籍,原本脸面极薄的他,便决心要厚着脸皮到书店蹭书读。那段日子,他每天天不亮起床一大早赶往太原新华书店,直到书店要关门他才往出走,一次背到痴迷时,他一口气从早到晚不吃不喝八个多小时,愣是饥肠辘辘将一本书全部背会。贫困的窘境,倒逼他练成了速记强记的独家功夫。时日一久,连书店的店员都被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为他网开一面,搬了把小凳子让他坐在拐角看书。每每忆及此事,李文俊都不好意思地说,人们都以为我记性好,其实那都是没钱买书逼出来的。青少年时代的独家蹭书功夫,为李文俊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三项专利三大绝活 创新是他不变追求

学习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在他的雕刻艺术之路上,李文俊还练就了自己的三大独门绝活:微雕巴林雕、木雕镂空雕、手指泥塑法。这三样几近失传的技艺,与他因缘际遇、息息相融,在他的手中日渐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有七公分高即可雕出33个人物的象牙微雕作品,有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有六层镂雕的立体木雕作品……这些年来,李文俊涉猎的雕刻材料不断增加,现如今,已由最初的牙雕、木雕、砖雕、巴林石雕、玻璃钢雕塑等,发展到40--50个品种。喜欢创新的他,更在砖雕艺术上获得三大专利:太原双塔、梅兰竹菊四条屏、洪洞大槐树,并取得了专利证书。

而他,作为一名山西人,作为山西雕刻界代表之一,更多了一份对于山西雕刻文化的责任与自信。从他发表在2015年《山西文化》杂志第二期上的一篇论文《论山西古代建筑中的雕刻艺术》中,可见其对于山西雕刻艺术的内涵底蕴、精到理解。

文章中,他这样阐述,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雕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且在整个建筑艺术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山西是中国古建筑,特别是明清建筑荟萃之地,著名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民居建筑享誉全国。山西至今保留的传统民居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它的雕刻装饰艺术。在建筑中,雕刻、雕塑以及彩绘随处可见。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2)

对于雕刻艺术的痴情痴迷,从小学时代起,李文俊无论多苦多难,他都从未离开。即便在其20来岁有两三年时间跑车搞运输,每每闲暇之际,他也会用手比划着琢磨他的雕刻艺术。

好的作品均得之不易,据李文俊介绍,“微雕中人物五官用肉眼看不见,需要聚精会神注意力高度集中,特别在创作时,需屏住呼吸,凭感觉运用刻刀,最后,靠经验完成收尾创作,工作中不能让任何人干扰,稍一走神时,手一松动,所有先前的努力就徒劳了。”在不得有丝毫误差的雕刻中,他的技艺日益精进。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标徽设计大赛中,他的作品在数千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其创意作品一举杀入前50强获优秀奖。

“雕”艺术: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

常家庄园一举成名 导游词源自他手

在晋中地区,提起晋商大院的雕刻行家,熟悉内情的当地人就会这样告诉你:找清徐的李文俊最底清!对于李文俊而言,常家庄园是他的第二故乡。九十年代后期,常家庄园从建设到竣工两年多时间,这里的一砖一木,都饱含着李文俊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这里的300多幅牌匾,五尊塑像,砖雕古建、卷扣等木雕装饰……全部由他亲自设计雕刻。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常家庄园,对这里的工作就像对他自己家一样熟悉,包括这里的导游词,也全部由李文俊口述成稿然后字斟句酌整理而成。

建成后的常家庄园于2001年开园接待游客。从开园到2015年,14年光景,李文俊与爱人吃住在这里,他们在常家庄园开设的工艺品礼品店,成为常家庄园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清徐工匠在晋商大院中的代表作,与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文俊介绍,在太谷的白塔、祁县的渠家,均有着先师范善恒的很多作品。对于师傅范善恒,李文俊有着深厚的崇敬与爱戴之情,在师傅教他古代泥塑时,必须有《麻衣相术》等方面的知识,因古代泥塑是包涵相术和戏曲,它是古文化的产物,为此,李文俊一口气将这本书背得滚瓜烂熟。师傅曾是修建人民大会堂山西厅中的八位木工大师之一,毛主席曾在人民大会堂修建完工时,亲自为其敬酒以示庆贺。如今师傅早已过世,但其多种挂落的技法,却使得李文俊受益终身。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3)

在山西晋中,挂落的边廊颇具特色,李文俊曾观察过像这种雕法别处很少见,这是山西晋中地区仅有的雕刻手法,并在一些古建筑典籍中得到证实。它的里面不但用了各种镂雕技法,外边更是用几何方格形轮廓,它与心子相衬托,共显美丽,像是主人精心搭好的花架。它也是晋中地区独一无二的彩画汉纹锦演变的结晶。汉纹锦是山西晋中地区特有的彩画。它用几何形等变幻而成各种形状,其中把如意、拱璧、万字不断头等连套在一起,互相穿插变化,才会出来非常大气美观,它也称为二方连续等。它一般阴阳相续,经常也单独使用,它是晋中地区匠师们经过多少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智慧总结出的一整套具有独特的地方性的工艺技法。这种挂落的边廊分为阴阳两种雕法,阳雕是双边形,两边高起,中间凹形;阴雕是单边形,它是里边高,外边明刻出几何图形。在常家庄园雕刻时,松鼠葫芦闹葡萄的挂落中,李文俊就运用了阳雕法。而庄园的最高处观稼阁的匾额边廊即用的是阴雕法,这种几何边廊加上错落复杂的镂雕,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

在常家庄园建设中,众多工程队中有一支来自浙江东阳的南方人,从其言谈交流中,打心眼看不起山西人。李文俊看在眼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给山西人争口气。工程建设中,李文俊一手设计卷扣图纸,一手儿进行牡丹雕刻,他的作品刚一亮相,一时间惊呆指挥部专家领导团队,为此,指挥部特地召开现场会,让各工程队学习李文俊雕刻样板工程。

李文俊为山西人争了光,别具匠心的雕刻作品,从此更成为常家庄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榆次老城艺惊四座 手指泥塑法轰动全城

从太谷白塔——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李文俊在晋中地区的雕刻技艺不胫而走。在2003年榆次老城的建设中,李文俊更是以他的中华绝技——手指泥塑法,于晋商大院中再领风骚。

在榆次老城建设工程中,按要求需要雕塑财神庙、马王庙、牢神庙中共计51尊塑像。这次有着30多家竞标对手的竞选中,李文俊再次以其精湛的技艺,最终赢得标权并脱颖而出,成为榆次老城工程建设中最后敲定的三家之一。而与其一道留下的另外两家则是省雕刻协会主席、以及闻名遐迩的立群大徒弟。榆次老城51尊雕塑,最终便是由他们三家各自完成17尊雕像告捷。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4)

在这次榆次老城会战中,也留下李文俊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无疑,由三家分工雕塑的51尊塑像,在众多“选手”被淘汰出局之际,留下的三家高手,也在实打实进行着暗暗的较量与比拼。在这次比拼中,李文俊的中华独绝——手指泥塑法,以一尊塑像两天半时间的惊人速度与惊人技法再次创下奇迹。17尊塑像仅用三个月时间,李文俊愣是以一双灵巧的双手与独特的手指泥塑法,以惊人的速度与技艺,赶超了另外两个各自由十余人组成的团队。

难怪不少同行和收藏家,都佩服李文俊的创作力,因为无论是古代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还是小把(玩)件,都可在他的刀下淋漓尽致地发挥。如今在同戈站河神庙工艺展厅内,李文俊大师的艺术作品有当地老百姓信奉的河神庙、土地爷,在北京丰台区千灵山旅游区观音洞内有慈悲为怀的观音,在常家庄园观稼阁布展室内有代表儒商文化的常氏商人、斯文的常氏书生,无不表现得出神入化,艺术之美得到充分张扬。凶神恶煞的牢神武官,横眉立眼的牢神文官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其作品不仅在榆次老城、常家庄园乃至北京丰台区千灵山旅游区被广泛应用。还有一代伟人鲁迅、孔子,著名学者苏格拉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培根、牛顿也被各种文化场馆摆放,此外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冰鼠葫芦葡萄、圣旨盒二龙戏珠,这些作品或以传统、细腻的手法表现,或以现代雕刻形式来表现,神情之逼真,工艺之精良,令人不禁叹为观止。

“雕”生活:简约精致的生活味道

教育子女习惯当先 投资教育大格局

这是一个学习型家庭。属虎的李文俊现年55岁,爱人乔美林高中毕业。夫妻俩培育了两个非常优秀的大学生。而今,优秀的女儿在IT行业做专业软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人民日报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到一外企工作;儿子天津大学博士生,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其儿子的论文研究,曾在专业领域被称为颇具颠覆性的论文。

关于两个孩子的教育,李文俊与妻子的心得是,五岁之前把孩子性格习惯熬出来,要坚持陪着孩子养成读书学习习惯。要在家庭中形成重视学习的好风气,这样,孩子以学习为荣,与别人攀比的就是学习,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学习看书的习惯。另外一点就是要舍得在教育上投资。他家的电脑是全村第五台电脑,不过仅限于学习查阅资料使用,家里下载学习材料的打印机,而今已用坏了五六台。此外,在他家,不准孩子玩麻将打牌则是他家家训。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5)

重视教育的李文俊夫妇,不仅对孩子如此,对自己的学习投资也非常舍得下血本。80年代,当大家每个月生活消费水平仅仅30元左右时,李文俊看中一本120元的专业书,为此,他与爱人乔美林倾其所有省吃俭用愣是买回了这本书。在学习面前,他们从来就没有把钱当回事。

夫唱妇随农家乐 自酿黄酒品质佳

在这里,我们还品尝了李文俊家祖辈家传的自制黄酒。

关于这自制黄酒的秘方,还有着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小时候,李文俊就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烂货娃”,他有一个癖好,凡是有字迹的东西,他都会当做宝贝仔细审阅之后,方能确定是否会被清理出门。而这张泛黄的“废纸”——祖辈延传的自制药酒配方,正是被他从家人过年打扫家时扔出去的一堆杂物中淘回的宝贝之一。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6)

于是,这张由祖辈辛辛苦苦用心血研制而成的美酒配方,因了这位有心的李文俊,得以从先人手中承接下来,秘方正宗地道,老酒甜美醇香。

品着李文俊夫妇自酿的“集艺阁”家酒,听李文俊讲解这自制黄酒的药用价值、原理,感受着他们简朴却精致的生活,屋子里,那富贵牡丹砖雕的气质、枯木逢春木雕的风骨,小桥流水人家石雕砚台的雅致……使人陶然微醉,如入世外桃源。

邀请函:“雕”个徒弟谁来应约

感谢时代,是李文俊最想说的一句话。打小儿就希望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正规系统学习的李文俊,而今,终于心想事成。有着一技之长的他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他本人也得到广泛的培训学习机会。

2010年6月21日—6月27日,李文俊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举办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完成50课时课程学习;2015年10月1日—31日,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工艺学院,参加文化部非遗文化传承学习培训一个月;2016年8月29日—9月2日,参加了由太原市城镇联社和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举办的工艺美术理论培训;2016年12月1日—12月30日在山西大学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班;2017年5月31日—6月5日,这几日,他正在四川美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而他本人获得的一摞摞奖牌证书,也成为他艺术旅程中的一个个音符,弹奏着艺术生命中的交响乐: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2014年12月荣获第三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如今,他的朋友圈,也都是国内顶尖级行业专家,他的微信群友有苏州的、福州的、北京的,他的人脉更加广泛。李文俊先生从艺的40多年的技术、人脉,已成为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7)

而今,在艺术旅途中义无反顾的他,有一个迫切而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把自己这些年来摸爬滚打苦心孤诣积累的传家技艺,手把手交给一个能担负起这一特殊使命的接班人,能够让他的雕刻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晋商康家大院真实故事(晋商大院的清徐工匠)(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