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今天(7号)早上5点半,在珠海的桂山岛,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第33节沉管是连接东人工岛的第一根沉管,也是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首根曲线段沉管,重量达到六万吨。沉管将在大马力拖轮的带动下,进入指定航道,经过大约6小时的海上浮运,抵达第33节沉管的沉放地东人工岛,如果届时现场一切条件许可的话,沉管将下沉到海底基床上,与东人工岛进行连接。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1)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2)

港珠澳大桥由桥、岛和隧道三部分连接而成,其中海底隧道全长5.664公里,由33个巨型沉管拼接而成,目前已经完成了从西人工岛开始的第1到第28节沉管的安装,接下来将从东人工岛开始,按照倒序进行沉管的沉放,预计明年上半年,所有沉管将在海底实现的合龙对接。

首根曲线沉管 浮运安装难度更大

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中第一根曲线形沉管,本次运安装的第33节隧道沉管 由8到12艘大马力拖轮拖运,并将在24小时内完成与东人工岛的对接。那么从浮运到安装完毕,都有哪些最具风险的关键点呢?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3)

E33沉管是岛隧工程目前第一根曲线形沉管,东人工岛地形的变化决定要求它必须达到5500米的曲线半径的弧度,因此每段22.5米长的管节都有细微的弧度的变化,最终拼装成160米长的曲线沉管。与之前安装的28根直线形沉管相比,此次E33的对接安装难度前所未有。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4)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5)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林鸣:这对我们来说比较风险的一步。然后就是曲线管的对接的这个过程。曲线管要落到基床上面再进行对接,落到基床它会有摩擦力,我们直线管摩擦力相对来讲是均匀的,曲线管是不均匀的,在对接过程当中会发生偏转,这个偏转会造成对接的偏差,是我们目前的一个盲区,我们技术上的盲区。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后的五节沉管全部为曲线形沉管,曲线沉管对接完成后,水密性如何解决?曲线沉管在水压力作用下结构会怎样变化?可以说这五节沉管的安装都面临着急需攻克的技术空白,考验着岛隧工程建设者的智慧和细心。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6)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7)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 林鸣:我经常讲,叫成败决定于过程,在准备工作当中,你给它留下,哪怕一个螺丝钉的隐患,它惩罚你的时候,你那个时候你是无能为力的,你在拧螺丝的时候要拧好它,非常举手之劳的事情。但是如果它到了海底下,这个螺丝给你发脾气,它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沉管浮运安装 挑战前所未有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我国首条在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从沉管的预制、浮运到海底的安装、对接,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8)

海底隧道长达5.664公里,由33节管节组成,每个标准沉管长180m、宽37.95m、高11.4m,有4层楼高,可以双向6车道同行。每根沉管由8个22.5m的节段组成,重近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重量。

在教科书上,沉管隧道通常埋深只有2~3米。为了预留30万吨级航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需要埋到海床以下20多米,最深要在海平面下46m安装对接。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9)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10)

每节沉管经过12公里左右的海上浮运到达指定海域,负责连接沉管的是国内首条深水无人沉放安装船,有8到12艘总功率超过5万匹的大马力拖轮编队、用顶推、侧拉的方式协同作业,带着沉管前行。长达数十个小时的浮运和安装过程中,风、浪、流、能见度都要精确控制。

港珠澳大桥沉管多重一根(港珠澳大桥第33节沉管正式开始浮运)(11)

按照要求,沉管安装时风力不能大于六级,沉放过程中海水流速不能大于每秒0.6米, 波浪有效波高浮运的时候是0.8米,沉放过程中不能大于0.6米。沉管下沉过程中,要控制负浮力在800到1000吨之间,也就是说,每分钟下沉的速度控制在0.2—0.3米,每下沉10--30 米,要停下来监测调整,沉管姿态控制的震动幅度横向不能超过3厘米,纵向不能超过5厘米,一切正常再次下沉。两根长各自180米重达8万吨的沉管海底初步对接后缝隙只有几毫米,由潜水员和相关装备再次调整,接头部分橡胶紧紧贴合,两根沉管实现严丝合缝滴水不漏的对接。而在沉管安装过程中,要密切监测隧道基床的泥沙回淤量不能超过4厘米。

(本文编辑:陈雨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