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的详细介绍(你不知道的西游记)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这里说的观音菩萨和如来仅仅指《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和如来这个形象注意,佛教的神话体系里,是没有如来这个佛的,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的详细介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的详细介绍(你不知道的西游记)

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的详细介绍

首先,我要强调一下,这里说的观音菩萨和如来仅仅指《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和如来这个形象。注意,佛教的神话体系里,是没有如来这个佛的。

我们细看《西游记》原著,会发现观音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

如果想得再仔细一点,就可以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安排。

翻一翻《西游记》原著的目录,共100回。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第八回之后紧跟的是: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是为何?

原著中写到:“光阴迅速。一日,刘洪公事远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刘贼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护。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谨记吾言,快醒快醒!’言讫而去。 

仔细看殷小姐听到这些话的反应:“小姐醒来,句句记得,将子抱定,无计可施。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抛去江中。’”,“无计可施”然后,“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抛去江中。’”

乍一看,像是刘洪要杀掉陈光蕊的孩子,小姐是在求情。但是我们之前讲过,这个孩子并不是陈光蕊的,而是刘洪和殷温娇的。

  所以,我更倾向于是刘洪回来发现孩子出生后,与小姐合计了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两人正在商量怎么杀。

  因为如果是陈光蕊的孩子,刘洪就不可能让他出生。再况且,他杀个婴儿,手起刀落的事儿,留着可能还是个祸害,没有立即动手,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刘洪已经饶了孩子一命。

最后却是小姐把婴儿丢江里了,还是背着刘洪去干的。  

所以,夫妻俩都觉得这个孩子是祸害,虽然实际上是亲生儿子,但是名义上是陈光蕊的儿子。为什么说孩子是个祸害呢?看官们仔细想想,他们俩不能成亲,然后刘洪杀人顶替,完全是由这个孩子的缘故。自殷温娇怀上这个孩子,他们俩就没有安生过。起杀心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南极星君很明确说了这个孩子将来:“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等孩子长大了,回来报仇。给谁报仇?当然是名义上的父亲了!此子留下必是个祸根,此时不杀,更待何时?

  笔者见过弃婴,但凡弃婴,留下的信里面会说抛弃的原因,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但是很多都是不可信的,只有弃婴出生的时间是肯定不会错的。

后面这个孩子被人捡到,老和尚的举动也很奇怪。他如果看到血书,知道真相,为什么不去找官府,必有重赏。但是这个老和尚好像特意要抚养孩子长大,让他自己去完成复仇。等孩子18岁的时候,他把血书拿出来了。感觉就像是按照剧本在导演这一切。没有他的导演,唐僧根本报不了仇。而且,他给唐僧看的血书,估计也不是殷小姐写的那封,否则殷温娇在看了血书之后转变也不会那么大。她就是看了血书,发现和自己留下的不一样,里面讲的都是实情,自己和刘洪的勾当已经瞒不下去了。  

结果就是唐僧通过方法,杀掉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安排。原因很简单——她需要唐僧去取经,完成如来布置的任务。笔者的这一系列猜想,都是有原著做依据加上前辈和自己的脑洞而来,接下来,我们用原著说话。

1、孩子出生时,南极星君曾经给殷小姐“传音入密”:“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仔细看:“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这个孩子,是观音菩萨化身送子观音送过来的。观音菩萨早就知道了这个事儿,既然知道,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为什么不阻止?因为她需要唐僧这样的身世,需要唐僧这个取经人啊。只有经历了杀父逼母这样的唐僧,他才会万念俱灰,看破红尘,终身忏悔,皈依佛门,才能完成取经计划啊!

接下来,我们看看原著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这里有出现一本记录唐僧取经一路上灾难的簿子。里面记载得很清楚:金蝉遭贬第一难,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 

刚出生,几乎被亲生父母杀害,这是第二难。

  刚满月,被亲生母亲抛入江中,这是第三难。

  可看看第四难,他寻到母亲,又“替父报仇”,这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为什么就成了第四难了?

  仔细回想一下唐僧复仇的过程,除了奔波了一段路程,跟外公报了个信之外,由始至终,未见他有什么难。

所以,仔细看文字:寻亲报冤!这四个字不能理解成寻亲和抱冤两件事儿。它说的是一件事:那就是寻得亲人,以冤相报——杀了亲身父亲,逼死亲身母亲。这是人生的劫难啊!要不然,这第四难又该作何解释?

这里,我们要另外插曲一段,《西游记》里,西牛贺洲的佛门,是喜欢恶人的。原著里写到很明白,读者如果仔细想想,也能想到,下面列出几个点,供大家参考:

1、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里写到:“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你看如来说的话: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他要的是妖魔,否则如果要找人保护取经人,自己手底下的能人还少么?再看如来给的法宝的功效: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这样的法宝,是慈悲的佛门应该有的?这法宝,恶不恶?用这样恶的法宝,逼恶人,入我门。

2、再看看观音挖掘的想要大乘佛法真经的人——唐太宗。他恶不恶?“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杀人如麻啊,连父亲、兄弟都杀了。这还不恶?

所以,唐僧前面18年还是个孩子,不够恶,达不到入佛门的标准,于是菩萨就导演了这一出,让他不得已成为恶人——稀里糊涂杀了亲身父亲,逼死亲身母亲。好了,达到恶的标准了,就可以皈依了,也可以老老实实去取经了。

3、仔细想想观音一路上收复的人,哪个不是恶人?黑熊精,红孩儿……个个都是恶人!

接着,我们来翻一翻观音菩萨导演的选取经人的原委。

  依旧是第八回,观音菩萨领如来佛的任务,去东土大唐寻取经人。在现身当众点化陈玄奘和唐太宗之前,她做了两件事:

  1、安排陈光蕊赴任然后逢灾并且安排了唐僧的身世;

  2、安排唐太宗地府一游然后复生,办水陆法会;

然后做第三件事就是安排陈玄奘当水陆法主持人,再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不可或缺,任意缺少一件,取经不能成立。

这三件事是不是观音菩萨的安排,我们可以翻原著。

一、魏征是里面很重要的NPC,推进剧情发展的那种。

  1、陈光蕊去当状元,是他推动的。陈光蕊成亲的次日五更三点,魏徵丞相奏道:“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早上五点十分,这么大清早,刚上班,魏征就迫不及待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连时间,路线都是安排了——命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2、唐太宗游地府,也是魏征推动的。泾河龙王求太宗拖着魏征不要斩它,魏征非要斩,做梦都要去,致使老龙王冤魂告状,把太宗弄到地府。

  3、陈玄奘当选水陆法会主持人,也有魏征的份:唐太宗让魏征与萧瑀、张道源选水陆法会主持。魏征是丞相,正式的官,是太宗的心腹萧瑀只是宰相,但只是官相当于宰相,而且他还是李渊的心腹,张道源就更不用说了大理寺卿,太仆卿,重在参与。这不明摆着就是让魏征说了算嘛。

  魏征很可疑,哪儿都有他。他在人间是丞相,在仙界是执屠刀行刑的刽子手之职。书中说魏征自幼得授仙术,但是在仙界属于末等,算不算位列仙班还未可知,所以他投靠了佛门,正好被菩萨安排了当个间谍。

二、书中的时间错乱问题。

前面讲的观音菩萨到长安坐的三件事,按照从逻辑顺序,是安排了陈光蕊的事,再让唐太宗游一游地府,最后再现真身。那么,陈光蕊的事情,肯定肯定比后面两件事早18年,对吧?但是原著里,一律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些事,发生在同一个时间。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相同前面的关节,很多人还以为这是作者的逻辑不通。第八回里写到过西牛贺洲:“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日日花开,时时果熟。……不灭不生,不增不减。烟霞缥缈随来往,寒暑无侵不记年。诗曰:……极乐场中俱坦荡,大千之处没春秋。”

  看,这里不存在时间观念,无相法王门,没春秋,无法无天!

这就是暗喻观音操纵了这一切,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第三件事,依旧是观音菩萨亲自出马了。

  先是,水陆法会上,玄奘法师正在讲经,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然后,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最后,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耳听为虚,眼见总为实了吧?真身都现出来,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于是,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这一一系列操作,构思精妙,非常人所能也!简直666啊!

要不为啥如来佛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最后,看结果,这个任务,菩萨完成的堪称完美!

至此,欲知下回分解,请听下回叨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