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备考交流课该怎么上(名师对话新高考)

如果不是疫情,今天原本进行高考化学科目的考试,但我们现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查漏补缺,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高效复习,自信满满迎接高考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小编整理了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正高级教师,和平区教育领军人才张虹老师的应对策略,希望对还处在迷茫中的考生能有所指引。

高三化学备考交流课该怎么上(名师对话新高考)(1)

近年来高考改革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高考命题倾向于能力考察但也不是弱化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实战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就会失去依托。随着大量题目题型练习的进行,知识网络会逐渐碎片化。有些同学会感觉做题越多,越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识庐山真面目”。高考题目设置知识综合度高,很少有单一知识点就能解决问题的或者“万能”的解题方法。

1、备考要抓住基础内容,如基本概念、基本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建立元素化合物与基本化学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构建主干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加强联想和意义识记,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达到融会贯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大为提高。

2、新高考从形式到内容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之中。新高考首先强调的是内容的调整,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作为“新”知识体系进入高考,本身这部分知识点不多(共三章),能力要求相对不太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比较好拿分的。在最后复习阶段,大家在这部分要注重一下复习中心与策略:首先是抓住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电子排布—电子成对情况、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共价键的类型、键参数;杂化轨道及其类型—分子空间构型;配位键—配合物;范德华力、氢键—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化学键、晶体类型—晶体组成性质等等。其次大家要抓住其他省市或全国卷近几年的常见考点、热点,有针对性的有效复习,例如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及未成对电子数的判断;电离能电负性大小的判断;化学键类型、晶体类型的判断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和性质的关系等等。最后是大家在进行这部分知识梳理时一定要注重自己思维的养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要贯穿复习解题的始终,从微观角度解释或预测宏观元素或物质的性质,从宏观性质推断物质的微观结构的思路;分类观是有效复习的重要手段,经过分类、归纳、这部分知识主线清晰明确,理解记忆增强;辩证思想是结构复习的有效法宝,物质结构模块存在许多问题是对立统一的,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大家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造成混乱,例如比较物质熔沸点,先考虑晶体类型,再考虑晶体内部微粒间的作用力。

3、回归课本关注细节不留知识空白。在最后复习阶段,同学们要回归课本,全面梳理课本内容,当细读课本时你会发现很多“新知”。例如在选修三的课本中就列出了一个表格是几种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从表格中能看出热分解温度:MgCO3<CaCO3<SrCO3<BaCO3,并分析了碳酸盐的热分解是由于晶体中的阳离子结合碳酸根离子中的氧离子,是碳酸根离子分解为二氧化碳的结果。

同学们,高考有成也有败,这是必然的现象,必须拼力一搏。“学不可以已”,踏实做好眼前事,必会有收获。加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