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课程案例(向自然学习创造新科技)

大自然课程案例(向自然学习创造新科技)(1)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熹)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和防水服有啥关系?蜘蛛网有什么特点,又为什么和碳纳米管绳相似?北京鸟巢体育馆为什么要叫“鸟巢”?5月27日,在武汉江夏庙山二小,武汉大学教授、“湖北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团长潘春旭为小学生们以“物理与生活——探究自然”为题,科普自然科学的奥秘。这是省科协“荆楚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

“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潘春旭说,这也是仿生学与科学家的任务,通过研究生物或植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过程,来创造崭新的或改善现有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

大自然课程案例(向自然学习创造新科技)(2)

潘春旭为孩子们讲解了为什么荷叶不沾水、壁虎能爬墙、蜘蛛网强度高、蜘蛛能抓小虫子等自然界的物理知识,并告诉他们,科学家通过搞清楚生物或植物具有特殊功能的原因,人工仿制出具有相同或相近功能的物品。比如,荷叶不沾水的原因是,它表面是一种“微米/纳米复合结构”,再加上“植物蜡”的共同作用,使荷叶具有“超疏水性质”,还具有“自清洁”功能。通过仿造荷叶这些性能,人类就能造出防水涂层和材料,做成不沾水的瓷砖、防水的布料等。壁虎爬墙能力强,是因为它的脚是由数百万根很细的毛组成,通过改变脚上的毛与墙面的夹角,壁虎就能进行自如地爬行。“通过仿生,现在可以作出高粘附力的手套,但是不能像壁虎那样自如地脱开,壁虎大脑可以控制脚上毛的活动,而我们还不能控制手套上毛的活动。”潘春旭说。

大自然课程案例(向自然学习创造新科技)(3)

当潘春旭讲到仿生机械及未来仿生潜艇概念时,孩子们阵阵惊呼。现场,潘春旭还做了不沾水纳米领带实验,为孩子们解答各种“脑洞大开”的问答。潘春旭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物理道理,将来为科学做出贡献!”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