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

2003年10月15日上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升空。

随着一声声倒计时传来,北京航天城指挥中心大厅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紧地盯着眼前的大屏幕,眼神不敢有一刻的游离,他们都怕错过这历史性的一幕。

因为在画面的那头,正是杨利伟穿着航天服在向大家微笑,眼神里流露着坚毅与自信。

接下来,他就要进入神舟五号飞船,踏上那条中华民族盼望了几千年的飞天之路

当他的身影伫立在那里时,就足以让屏幕前众人的心脏开始疯狂跳动了。

“10、9、8、7....”

当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杨利伟就要踏入船舱。而在即将进入船舱的最后一刻,他缓缓举起了右手,在所有人的注目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是杨利伟在进舱前做出的最后一个动作。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1)

杨利伟

火箭点火升空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的脉搏都在跟随着它的轨迹一起跳动。

但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却把一直紧盯着大屏幕的眼睛挪开了,转而将手放在了胸口处,感受着胸腔里那颗正在猛烈跳动的心脏。

后来张玉梅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仍心有余悸,她说:“当时我太紧张了,心跳得太厉害了。我什么也没有想,大脑里一片空白,根本不敢看大屏幕。

虽然没看大屏幕,但张玉梅一直在内心为丈夫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完成祖国赋予他的任务。直到火箭直升云霄,顺利向着太空进发的那一刻,张玉梅才睁开了她的双眼

从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起,张玉梅便再次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到整流罩脱落,飞船的舷窗露了出来,而杨利伟也就在这扇舷窗前显现出身影时,包括张玉梅在内的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整个过程中,杨利伟显得是那么的镇定自若。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2)

杨利伟

开始失重后,杨利伟还在纸上写下了“我可以飘起来了”这句话,拿起来特意向大家展示。

或者杨利伟是在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的太空之旅,又或许是想用这种方式,让那些在地面上为自己捏了一把汗的亲人、朋友以及同胞们放心。

不论如何,杨利伟的这个举动确实令张玉梅心中轻松了不少。

看着屏幕上那个恣意沉着的杨利伟,张玉梅和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抹许久未见的笑容。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3)

杨利伟

9时20分,神舟五号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指挥大厅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那块蔚蓝色的背景上,投射着的是人们从未见过的飞船飞行曲线。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的精心指挥和准确控制下,神舟五号就像是一只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翱翔。

这一幕,是中华民族盼望了几千年的最终归宿;是无数个航天工作者在无数个日夜中奋斗的成果;像杨利伟这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宇航员,愿以生命为代价拼出来的壮阔。

当张玉梅一家人隔着屏幕看到远在太空的杨利伟,眼中更是噙满了泪水。为了取得这次飞天的成功,杨利伟还有这个家庭的付出,是我们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但张玉梅却对这些只字未提。

对外,她总说:“我们为他感到自豪。

殊不知在杨利伟遨游太空的背后,是妻子和家人30余年的默默守望。直到梦想成真的前一晚,张玉梅更是担忧的彻夜难眠,就好像是自己要“上战场”...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4)

杨利伟与妻子

那么,在杨利伟成为中国首飞第一人的背后,他和他的家庭又经历了哪些艰难的考验?

风风雨雨共度30余载,梦想成真一夜未眠

其实,张玉梅一家人也是在飞船发射的前一晚,才接到中国航天训练中心的通知电话,被邀请到北京航天城的指挥大厅里观看发射。

尽管那通电话里没有提到有关杨利伟的只字片语,但张玉梅还是感觉到,丈夫就是被选中的那名航天员。

从放下电话的那一刻,张玉梅的心就揪得比以往更狠了起来。

尽管张玉梅知道,此次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筹备了很久,而自己的丈夫杨利伟也算得上是众多航天员中的佼佼者,但她还是无法说服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随后她想要通过电视新闻,搜寻到一些有关丈夫的消息。

那一晚,张玉梅守在电视机前,坐到了凌晨两点多,彻夜未眠。

直到第二天,张玉梅带着全家人来到航天指挥中心,看到屏幕上平安的杨利伟,她的心才算是稍微安定了一些。

而当张玉梅眼中的泪水从脸颊划过时,代表的不仅仅是杨利伟顺利升空的喜悦,还有她这么多年来的默默坚守和对这个家的辛勤操持。风风雨雨30余载,张玉梅无怨无悔地跟在杨利伟身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杨利伟于她而言,是丈夫,是自己儿子的父亲,更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5)

杨利伟一家三口

和杨利伟一样出生于辽宁的张玉梅,从小就在军用机场附近长大。

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也让张玉梅自小就有了一个参军飞天的梦想,也让她的心中对军人这个职业有着更多的崇拜。

遗憾的是,张玉梅长大后因视力原因,没办法选择参军这条路。但好在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锦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来到了辽宁绥中中学任教。

也就是在这里,张玉梅和杨利伟的母亲成为了同事。机缘巧合之下,被杨利伟的母亲一眼看中。经杨利伟母亲介绍,张玉梅和杨利伟两人走到了一起。后来才知道,原来两人在高中时期就已经相互倾心。

当时的杨利伟已经是空军飞行员,需要进行各种训练,两人只能够通过书信互诉衷肠。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之后,这对有情人终于得成眷属。

1990年年底,张玉梅和杨利伟正式结为夫妻。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6)

杨利伟、张玉梅

婚后,张玉梅放弃了原来中学教员的工作,选择跟随杨利伟,过着辗转于各地的生活。从大西北到大西南,工作地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张玉梅也只能不断适应着周遭全新的生活环境。

对此,张玉梅无怨无悔,只要能跟着丈夫,再多的苦她都能吃。

每次杨利伟在外飞行,张玉梅便在家里整日提心吊胆,她害怕丈夫发生危险,害怕会面临生离死别。即使自己的精神压力很大,但张玉梅依旧支持着杨利伟继续他所热爱的航天事业。

为了让杨利伟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张玉梅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一力扛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7)

张玉梅

1996年8月,杨利伟接到去参加选拔航天员的体检通知。张玉梅深知航天员这一职业充满了光荣,也充斥着危险。但她选择继续跟随杨利伟的脚步,与他共享着这条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杨利伟顺利通过选拔,成为中国首批航天飞行员之后,张玉梅便和杨利伟把家搬到了北京航天城,在这里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艰难拓荒。

为了能够应对中国首次航天飞行,杨利伟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理和心理上的考验,还有各种理论知识的学习。大量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让杨利伟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张玉梅不忍丈夫那么辛苦,于是主动当起了杨利伟的兼职老师和搭档,为他复习着课程提纲。

正是因为平时的这些点滴付出,杨利伟才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部课程,有资格成为中国第一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8)

杨利伟

当杨利伟进入太空后,和张玉梅的那次通话,才让所有人注意到了这位在杨利伟背后默默付出的贤内助。那一声声朴实的问候,包含着张玉梅对丈夫最真实的牵挂。

看到杨利伟踏实的睡颜,张玉梅脸上的笑意才更加浓烈。

那一夜,张玉梅依旧无眠;神州大地,亦如此。

机场一家团聚,数年一日为航天事业牺牲奋斗

当神州五号飞船在太空遨游21小时,环绕地球14周后,杨利伟也踏上了从天外归来的征程。

当返回舱安稳降落,舱门缓缓打开,杨利伟探出头来,向所有迎接他的人挥手致意。

此举,让世界看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

那天,他身穿一身蓝色训练服,精神饱满,没有丝毫倦怠。

张玉梅和他们的儿子杨宁康早已在人群中,等候多时。在一片掌声雷动中,他们抱着鲜花向杨利伟的方向走去。杨利伟一手揽着妻子,一手抱着儿子,感觉到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感觉到的安定。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9)

杨利伟与妻儿

杨利伟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好好地陪过妻子了,好像是从他们结为夫妻开始,杨利伟和张玉梅就聚少离多。如果说那种奔波的生活已经十分艰辛,那么在他们婚后第二年降生的女儿,就给了他们最大的安慰与伤痛。

女儿的诞生给他们的小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加的完整。

然而,这份活力并没有维持多久。

杨利伟的女儿在2岁时生了一场病。起初,张玉梅觉得不严重,就不打算影响到杨利伟的训练。谁知,他们的女儿病情突然加重,很快就离开了人世,甚至都等不及见到父亲杨利伟最后一面...

这让杨利伟夫妻二人心如刀绞,但张玉梅还是振作了起来,鼓励着丈夫继续为了事业奋斗。而杨利伟化悲愤为力量,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功飞天,让女儿在更高的地方看到自己。

1995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杨宁康降生。儿子出生之后,张玉梅依旧默默扛下了家庭的全部责任,同时还不忘教导儿子,要以爸爸为骄傲,还要在将来继续为了未竞的事业而奋斗。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10)

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

在张玉梅承受着生活重担的同时,杨利伟也在不断地承受着那些常人无法忍受的魔鬼训练。

从杨利伟决定踏上成为宇航员的这条路开始,他的人生就布满了荆棘。当他每一次要取得进步时,都只能光着脚从那些荆棘上走过,再从那些流淌的血液浇灌中,开出最璀璨的花。

好在这一切,都在最后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踏入太空的宇航员,他的名字在全世界都变得响亮了起来。张玉梅也在经过考察之后,成为了北京航天城航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和杨利伟共同奋斗在航天事业更远的征程上。

而我国也实现了载人航天技术上零的突破,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令世界瞩目。

神舟五号发射全过程思维导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时)(11)

小结:

如今,杨利伟早已从航天一线上退了下来,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但他仍旧没有忘记继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每当中国执行重大航天飞行任务时,他们夫妻俩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激动人心的直播。

杨利伟从年少到中年,都矢志不渝地为了心中的航天梦而奋斗。而张玉梅也在用自己全部的努力为丈夫成就梦想,为航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

想到曾经在天地之间咫尺守望的杨利伟夫妇,我们也应该懂得: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拓荒,也离不开后人的继往开来。

让我们继续沿着前人的道路继续奋斗,无论是在航天还是在各行各业,都要努力迸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