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

“走进七夕 传承文化”手抄报征集活动,到目前为止以及收到了数百份作品,现将优秀作品做如下展示。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1)

姓名:褚静萱 年龄:9岁

对七夕的理解: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又名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美丽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在这天,人们在家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美味的巧果,有小动物形状的,有花朵树叶等各种样式,都表达了同样的美好心愿!希望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巧果吃巧果呢,有时间的话,都亲手做一下吧!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2)

姓名:初翼骁 年龄:9岁

对七夕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3)

姓名:王涵雪 年龄:9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节传说是牛郎织女每年一次相见的节日,现在是比较浪漫的情人节!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4)

姓名:仇镯融 年龄:9岁

对七夕的理解:农历七月初七日夜,民间称七夕。宗懔《荆楚岁时记》写道:“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乞巧。”女孩子们对着新月焚香行礼,穿针献巧,叫作“乞巧”。妇女们则对月穿针引线,或者把小蜘蛛放进一个纸盒里,第二天打开盒子观察,如果蜘蛛结的网又圆又正,就是“得巧”了。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5)

姓名:宁昱涵 年龄:10岁

对七夕的理解: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传说,这一天,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

七夕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吃七巧果、种生、为牛贺生、祭拜织女、穿针乞巧、晒书晒衣服、拜魁星等等, 这些习俗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6)

姓名:贺茹彤 年龄:11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这样的一个节日传承至今,充分表达了我国人从古至今对夫妻团圆恩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7)

姓名:刘星雨 年龄:10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节又名情人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传说它的由来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在这一天,情侣们会互相送礼物,在我的家乡,人们会在这一天制作巧果。巧果是一种非常好吃,花样很多的面食,小孩子们除了吃巧果,还会把巧果穿根红绳系在脖子上。希望牛郎和织女真的能在这一天相见。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8)

姓名:吕昕宏 年龄:7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大致是说苦孩子牛郎幸运地和一个名叫织女的仙女结婚生子,后来织女被王母娘娘带回天庭,拆散了他们美好的婚姻。牛郎追上天庭,终被王母娘娘的天河所隔。后来,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是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做巧果等。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9)

姓名:高悦鑫 年龄:10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节是中华人民传统文化中最浪漫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姻关系,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是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美好愿望,令人感动不已。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10)

姓名:王欣语 年龄:7岁

对七夕的理解:树下听牛郎织女说话,其实这些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牛郎织女能够团聚,今年的七夕,喜鹊衔起了国旗,月亮上的小兔子化身为天使宇航员,共同庆祝天上人间的佳节。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有字(走进七夕传承文化)(11)

姓名:王泽明 年龄:12岁

对七夕的理解: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大家会有很多的美好想象,象征着牛郎和织女的团聚,叽叽喳喳的小喜鹊,今年不仅仅搭起来了两人相聚的桥梁,同时还衔起了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神州飞船也在月球上安营扎寨,月亮上的小兔子化身为快乐小天使,陪着宇航员一起渡过美好的一天,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国强民安,天地人和,巧果带来祝福,“强国有我,同心向党”。

我们从优秀作品中评出

7名“最佳画风奖”

感谢小朋友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王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