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一起读书(放下手机去读书吧)

读书足以怡情,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未尝不能取代其他娱乐方式@新华社发很多家长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担心孩子读“闲书”耽误学习,抱怨孩子沉迷游戏,又心疼孩子上课太累课余时间也不多然而,抱怨孩子不爱读书的家长,自己有读书习惯吗?想让孩子相信开卷有益,自己信否?如果信,有没有在孩子面前多多开卷、言传身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放下手机一起读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放下手机一起读书(放下手机去读书吧)

放下手机一起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未尝不能取代其他娱乐方式。@新华社发很多家长不知道让孩子读什么书,担心孩子读“闲书”耽误学习,抱怨孩子沉迷游戏,又心疼孩子上课太累课余时间也不多。然而,抱怨孩子不爱读书的家长,自己有读书习惯吗?想让孩子相信开卷有益,自己信否?如果信,有没有在孩子面前多多开卷、言传身教?

其实,“言传身教”的典故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汉书·第五伦传》有云:“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思是,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便发出命令,他人也不会听从;用自身行止教化他人,会得到跟从;用言语教化他人,会挑起争论——下班之后玩手机刷剧打游戏却要求孩子多读书的家长,明白孩子为什么顶嘴了吗?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回到读书的问题上,既然有空玩手机,当然可以用同样的时间读书。如果非要等到神清气爽的大段空闲,极可能也不会用来读书,于是陷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的无限循环。殊不知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三上”津津乐道,林语堂先生更是主张“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读书足以怡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从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未尝不能取代其他娱乐方式。读书不必抱着得到什么的功利目的。头悬梁锥刺股不是读书,更谈不上享受,这或许就是赵金云委员提到“放慢脚步”的用意。

读课外书不仅能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说着下一代人想当科学家的在变少,却觉得孩子看科普读物是浪费时间,埋怨孩子写不出作文,又不让孩子多读文学作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书目,但不宜过多限制。读书是一种爱好,爱好当然会带有个人属性。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还是要从培养家长的阅读习惯做起。所以放下手机,以身作则,去读书吧! (中国文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