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气足的茶和其他茶的区别(茶你可别光顾着)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今天我们来聊聊“茶德”,不要觉得意外哦!茶,积淀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自古以来就与德密不可分。

一、茶德精神的提出

将“茶”与“德”联系在一起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也将饮茶这种日常生活内容提升到了精神层面,标志着中国古代茶精神文化的确立。

在陆羽看来,具有君子性情和高尚品德的人,具有仁爱、善行的道德品行的人,才是属于真正意义的茶人。

茶气足的茶和其他茶的区别(茶你可别光顾着)(1)

▲陆羽像

首先将“茶德”作为一个完整理念提出的是唐朝刘贞亮,他在《茶十德》一文中概括了饮茶十德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其中有对健康养生的理解,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阐述。如果说陆羽所言的茶德更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话,那么刘贞亮的饮茶十德,则将其扩大到了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

这是古时候的事,那么现当代人对“茶德”有着怎样的传承呢?

二、当代茶德

当代茶人对“茶德”的阐释和传承,当然也不曾中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1908-1996)。

茶气足的茶和其他茶的区别(茶你可别光顾着)(2)

▲庄晚芳

早在1984年庄晚芳先生撰文发表在《中国农史(1984年第二期)》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

“茶的传布, ……它受到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以人类生活及其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茶的传播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

“我国陆羽《茶经》和日本荣西《吃茶养生记》, 均带有修身养性、 清神得道之义。 我国的茶、 日本的茶道更成为极为考究的一种饮茶礼节。”

在这里,庄晚芳先生第一次提到“茶德”。

1989年5月庄先生在上海《茶报》首次提出了“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接着于1991年先后在《茶叶(1991年第三期)》和《农业考古(1991年第四期)》上以“四字守则,四句浅释”和“文华同志留念”形式,建议宣传“中国茶德”,以增进当前两个文明的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茶气足的茶和其他茶的区别(茶你可别光顾着)(3)

这是庄先生第一次相对正式地简述“中国茶德”,也是迄今为止对茶德最为清晰完整的阐述。庄晚芳先生当年对“廉、美、和、敬”的阐释为:

廉俭育德:清茶一杯,推行清廉,勤俭育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

美真康乐:清茶一杯,名品为主,共品美味,共尝清香,共叙友情,康乐长寿。

和诚处世:清茶一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做好人际关系。

敬爱为人:清茶一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之后,庄先生还对“廉、美、和、敬”进行过更多阐释,后人对茶德精神的文化内涵也不断有新的理解,但大多以“廉、美、和、敬”作为基本准则。

每个时代对茶德的解读都会有新的发展,也恰是这些,造就了连绵不绝的中国茶文化。在瞬息万变、物质充盈的今天,我们对茶的倡导,除了日常、健康所需,在精神层面的享受或许更应该多一些。

参考资料:

《庄晚芳先生“中国茶德”的形成》,张星海

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