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

开始前,美国总统布什为自己军队的伤亡做了充分准备。美国在海湾地区和本土的战地医院一共为美军准备了46 000张伤员床位。地面进攻发起后,美军又预备了220架医疗直升机,1000余辆地面救护车,C-130运输机准备每天出动30架次以上执行医疗后送任务。

美国战略智库预测美军的伤亡将达1.5万人。美国防部后勤局的计算机也得出了同样数字。1.5万个装尸袋悄悄准备好了以后,战场指挥官、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提出一个较乐观的估计:大约5000人。美军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上将提出的数字最低,却也在3000人左右。

不过预想的伤亡没有出现。美军以146人阵亡、467人受伤的代价,轻易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阵亡的146人当中还有35人死于友军火力误伤,28人丧命于大后方宰赫兰基地一枚来袭的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真正面对伊拉克火力战死疆场的,仅83人。

我想说的是美军根本就没有想到会赢得这么干净彻底,所以美国也感到很震惊!

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1)

2、这场战争的参考意义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那样大!

空中力量为主体的打法,在80年代就已经被以色列实践过,这不算新战法。

“高技术兵器尤其是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个观点同样很单薄,越南战争时,美军已经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不过在越南,美军却铩羽而归。

来简单分析一下,拥有百万大军的伊拉克为啥只坚持了43天,没有成为第二个越南:

战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称要让海湾地区变成越南,让美国人在这里血流成河。估计很多国内的专家也是这么分析的!

但是萨达姆不知道,伊拉克没有越南所拥有的那些特殊条件。

首先是战略环境上,越南战争时,越南背后站着的是中国和苏联,越

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2)

南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使得美军在作战行动中一直谨小慎微,“戴着镣铐跳舞”,始终不敢越过17度线,怕的就是中国全面介入战争,从朝鲜战争后美国打心眼里不想再跟中国对抗。

但是反观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前得罪了本可以倚靠的大国苏联,与邻国的关系也相当糟糕:北面的土耳其切断了伊拉克的输油管,允许联军利用土耳其的机场和基地攻击伊拉克。东面的伊朗与伊拉克打了八年战争,交恶更深。战争期间所有伊拉克飞往伊朗避难的飞机和飞行员都被悉数扣留,战后也不归还。西面的叙利亚长期以来也是对手,它派出一个装甲师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南面的两个邻国,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则邀请美军大规模进驻,成为联军攻打伊拉克最大的前进基地。

伊拉克的所有邻国中,只有经济脆弱的约旦和它保持联系。约旦之所以如此,不过是为了换取低价的伊拉克石油和更多的贸易机会,给自己的经济输血。

这就是伊拉克的地缘政治环境。既无大国支持,又与邻为壑,只剩下“四面楚歌”四个字。

再来看看地理环境,伊拉克地形平坦,气候干旱,少有植被遮蔽,这一切都成为美军高技术装备的倍增器,作战中美军能够不间断监视伊拉克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在无特征的沙漠地形上,连挖壕深埋的伊拉克坦克都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的大好目标。

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3)

而越南,北部是平行山地,南部是高原和台地,河流多,降水多,雨季江河泛滥,许多地区变成一片汪洋。热带丛林覆盖了全部领土面积的40%。由于阴雨多,云层厚,空中力量的使用受到不少限制。道路网少,到处都是难以通行的热带密林和沼泽地,又给地面部队的重型装备输送带来很大困难。炎热潮湿的气候使武器装备容易锈蚀,在欧洲可用十年的装备,在越南用不了一年。蚊虫肆虐使人昼夜难安,多发的热带疾病又很容易瓦解部队的战斗力。

所以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海湾战争参考意义不大。

而美国人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当时的参联会主席鲍威尔用了五个“理想”来形容这场战争。他说:“沙漠风暴行动是与理想的敌人进行的一场理想的战争。……我们获得了理想的联盟、理想的设施和理想的战场。”

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4)

而在1992年4月,美国防部提交国会关于海湾战争的最后报告《海湾战争》中,国防部长切尼在报告中列举了美军制胜的数个“得益于”:得益于对方的孤立、得益于盟国的支援、得益于独特的沙漠环境、得益于战争发生时间、得益于长时间的战前准备。这里没有一条提到得益于高技术兵器。

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更进一步提出,从海湾战争中得出的最错误的结论,就是这场战争完全是依靠技术优势打赢的。

海湾战争到底有多震撼(为什么能让世界无比震撼)(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