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1)


我不仅是一个内向的人,还是一个敏感的人。以前,我从来不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以为敏感的人多半都是内向的。


最近,看了一本书《高敏感是种天赋》后,才知道30%的高敏感型人,是社交活动中的活跃分子,估计人群中每5个人就会有1个高敏感型的。


原来敏感并不少见,更不是病。


可是,我却被自己的敏感性格困扰了20多年,常常会很羡慕那些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活得那么肆意洒脱。而自己,却总是对周围的一切异常敏感,活得小心翼翼的。


可能,朋友无意中跟我开一句玩笑,我就觉得对方在鄙视我,感到很难过;


另一半不小心忽略了我一下,我就觉得对方不是很在乎我,感到很伤心;


跟别人对视了一眼,看到对方眼神透露出不屑的味道,我就认为对方看不起自己。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以说,拥有这种敏感特质的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觉得深受打击。同时,与人相处的时候,也很容易感到焦虑,生怕一旦表现不好,就会受到众人的排挤一样。


拥有这种敏感特质的人,对于细节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强大的。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我的神经就是立马意识到事情的不妙之处。


我常常告诉自己,不要这么敏感,或许都是自己在胡思乱想。可是,越是想从敏感的思维中解脱出来,却越是更加敏感。


后来,我才明白是我把敏感看成是缺陷,一味地想要抵抗它,想要摆脱它,却没有真正地去认清它,接纳它。敏感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满是伤害吗?


1

关于高度敏感

心理学家都发现了什么


直到后来研究了大量心理学书籍,我才从这种懵懂无知的状态中走出来,清晰地认识到了敏感其实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赋。


《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里说到:


当今社会,强者极受推崇,拥有旺盛的精力、忙碌的生活、发达的社交网络,活跃于各种活动之中,通宵玩乐透支精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与周围的人相比,我们高敏感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为此痛苦不堪;但是,我们也因此拥有不曾被发掘的惊人潜能。


心理学家荣格说:


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只有在糟糕或者异常的情况出现时,它的优势才会转变成明显的劣势,因为那些不合时宜的影响因素让我们无法进行冷静的思考。


没有比把高度敏感归为一种病理特征更离谱的事。如果真是这样,那世界上25%的人都是病态的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Elaine Aron 是研究高度敏感的先驱人物。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3)

Elaine N. Aron 在进行关于高度敏感的演讲


Elaine Aron 认为:高度敏感人群从一出生,就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处理内部与外部的信息。


简单来说,高度敏感让我们对外界信息的阈值降低了,可能仅仅是很轻微的刺激就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活跃起来。


因此,我们有着更强大的洞察力与觉察能力。


高敏感者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


我们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意味着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


当然,如此一来,大脑“硬盘”很快就被填满,我们也会不堪重负。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4)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我有过亲身体验,当信息超量输入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大脑被塞得不留一丝空隙,整个人会处于崩溃的边缘。


比如,让我和一个陌生人待在一起,不到30分钟,最多1个小时,这种感觉就会出现。


虽然我也可以控制自己,保持与对方交流的状态,甚至假装乐在其中,但是我会因此而消耗大量精力,直至最后精疲力竭。


尽管敏感的神经系统给我们带来了种种烦恼,却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更大的快乐。


那些令人愉悦的信息,比如精美的艺术品、动听的音乐和鸟鸣、沁人心脾的花香、美味的食物或者壮丽的景色,所有这些都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快乐。可以让自己深深沉浸其中,让快乐填满自己。


高敏感的我们拥有高度共情的能力,强烈的责任感,拥有更丰盛的内心世界,喜欢与人深度交流。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2

敏感的人不需要变得 “迟钝”,

因为这是一种被严重忽略的天赋


经常会有人说:不要太敏感,你可以强硬一点、“迟钝” 一点。


然而,投身于高度敏感事业的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一次 TED 演讲上却表示:


“内心敏感的人并不软弱,我们拥有着温柔的力量。”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5)

Elena Herdieckerhoff 在 TEDx 上进行演讲


Elena 也是一位高度敏感型的人,她曾经一度认为自己身上的敏感是一种缺陷。


但在她 25 岁的时候,读到了 Elaine Aron 的一本书 —— 《敏感的人(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她发现,原来敏感不是病,自己也不是 “怪胎”,只是比有些人特殊一点罢了,重要的是,这种“特殊”又是那么的普遍,这个世界上有多达 20% 的人和自己一样。


之后,她又逐渐认识到:


敏感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充满着温柔的力量;


敏感的人也不需要变得 “迟钝”,因为我们有着不可被忽略的天赋。


这种力量和天赋,可以让我们很好地度过一生。


1. 敏感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关系


内心敏感,让我们可以时刻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和情绪变化,即可以很好地共情(empathy)他人。


简单来说,共情是指我们容易察觉出他人的情绪,并可以感同身受,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当对方知道我们可以理解他的感受时,会觉得被理解,彼此便产生了共鸣。


多次如此,便建立起了深厚的关系,紧密的连接。


例如,在大学时,大叔会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模拟咨询,即模拟心理咨询的过程,练习相应的技巧。


那一次,轮到我充当咨询师的角色。


结束后,大家对这个过程进行简单的评论。


听着他们的评论,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因为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但是我并没有说出来(敏感的我对自己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又善于隐藏情绪,生怕别人笑话……)。


正在我打算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不好的情绪时,一位女同学看出了我内心的失落,连忙安慰了我一下。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大叔真的感受到了她与我的共鸣,感受到自己被深深地被理解着,失落感瞬间消失了一大半。


后来我们在聊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表示自己也是个高度敏感的人,所以第一时间便可以发现别人的情绪变化。


所以,高度敏感的人和别人一起聊天时,真的不用感到有压力,因为这种敏感和理解,正是建立深层关系的开始。


2. 敏感的人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


敏感是有进化意义的。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当你来到一个特别陌生的环境,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是立刻投入到新环境中,进行探索;二是放慢脚步,左瞧瞧右看看,考虑周全后再行动。


你会做出哪种选择呢?


高度敏感的人倾向于选择第二种,因为他们不喜欢冒险。


虽然这看起来有点 “胆小”,但如果这个陌生的环境到处都是潜在的危险,例如毒蛇猛兽,那么,他们的谨小慎微将是成功活下来的最大保障。


这就是内心敏感带来的好处,在做事前会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甚至,在说一句话之前都会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他如果很生气,我就这样说……”“他如果很高兴,我则这样说……”


虽然看起来很劳累,但却可以规避很多风险。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察觉出可能不对的地方,并做出周全准备。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7)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敏感的人可以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敏感也让我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同时,提高了我们的联想能力,带来了抽象思维与图像思维。


Elaine Aron 在研究与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敏感赋予给我们的能力与思维,可以让我们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


实际上,历史上很多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画家,内心都异常敏感。


因为敏感,他们可以看到很多旁人看不到的美;


因为敏感,他们可以深入思索一个问题;


因为敏感,他们可以把两个完全无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而这,就是创造力。


著名科学家牛顿,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也是一位内心敏感的人,关注着万事万物。


我们最熟知的 “苹果落地事件”。

你是一个天生的敏感的人(你想太多了....)(8)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是在花园中被一只熟烂的苹果砸中,牛顿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苹果是向下掉落,而不是向左向右,甚至向天上砸去呢?又或者像星星一样,悬在空中。


就这样,通过把生活中的两种普遍现象 —— 掉落的苹果与远在太空的星星,敏感地联想在一起,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可见,内心敏感让我们的脑海中装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突然有一刻,把某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时,就可能激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高度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


所以千万别再自责自己的性格,努力发现它的优势并且好好珍惜利用它吧。

END

欢迎加入我们的心理学沟通交流群,在这里可以交流心理学有关的一切,一起共同成长(书单推荐、正念冥想、心理疗愈……等等)

同时,Talktime首次出品的一部心理纪实小说即将问世,小说根据真实经历改编,邀请你参与到共创分享中来


如果你有心理困扰,欢迎来撩~

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知乎账号昵称:Talktime心理咨询中心

关注我们,每日分享心理学相关小知识,为你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点点“分享”和“赞”,给我充点儿电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