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1)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匡敏、张东、栾瑷林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匡敏

“在把生活外包的同时,我们的好奇心也一并被打包带走了。可是,专业划分乃人为界限,好奇心原本不分学科领域……”5月4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该校水产学院大二学生毛霖参观“与张衡和达·芬奇对话”科学与艺术主题文献展时,展板上有一段话让他深受触动,于是用手机拍下。

这段话源自《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一书的译者序。沉浸式参观展览,漫步在问题的丛林和想象的星空,跨越时空“对话”张衡和达·芬奇,让毛霖对科学与艺术有了更生动的理解。他说:“大学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滋养。追求科学之真,探寻艺术之美,应是青年一代的共同追求。”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2)

感受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之美

“与张衡和达·芬奇对话”科学与艺术主题文献展由华中农大与张衡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自4月23日开展以来,吸引了不少师生前往观展。该展览用原著展示、文献复制、空间设计等方式,以图书、文献摘录、模型实物、艺术装置等媒介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3)

漫步于展厅,既是审美鉴赏,又是阅读思考。观众仿佛穿过人类文明的长河,拾捡一些关于科学和艺术的瑰丽片段。东西两个展区,生动展示了张衡、达·芬奇如何唱响科学与艺术的“和声”。

东侧展区中央有5个彩色立方体,介绍了张衡“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等发明创造,图文阐释了他在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丰富的文献史料,则突出展现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现场还陈列了华中农大图书馆藏清石印本《后汉书·张衡传》等古籍,及《张衡集》等馆藏图书,供读者借阅。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4)

在西侧展区,策展团队从馆藏电子资源中精选了达·芬奇的16幅艺术作品,将《蒙娜丽莎》等名画制成巨幅展墙,配以艺术创作中的科学原理评述。展区还展出了根据《维特鲁威人》制作的三边立体互动装置,达·芬奇在天文、机械、医学等众多领域的手稿复印件,飞行器、飞摆钟等机械模型,以及有关馆藏图书。

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三学生王海潘在一件件作品前久久驻足。他感慨地说:“通过与两位巨匠的‘对话’,我发现科学和艺术是如此紧密相连,二者的融合可以激发更深层次的创新。这次观展,给我打开了别样的视角。”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5)

激发内心深处的好奇源泉

“假如达芬奇和张衡相遇,他们会聊些什么?”“张衡制作了独木飞雕,达·芬奇研究过飞行器,他们为什么都对飞天感兴趣?”“为什么每个角度看蒙娜丽莎,她都在笑?”“科学推动艺术,还是艺术推动科学?”“如果张衡穿越到现代当大学老师,会教天文、中文还是其他?”

展览现场,一组大型“问号”格外醒目,一个个立柱状装置上还列出了一系列由师生提出的问题,带给观众沉浸式的情境体验,并引发他们思考。不少问题充满奇思妙想,让观众忍俊不禁。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6)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由华中农大图书馆主导,校内多个单位的教师深度参与策展,跨学科合作,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梳理、编纂及展览设计布展。学生们还面向师生征集到750余个问题。

策展者表示,艺术追求美,科学追求真,科学和艺术似乎是独立的,实际上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这些问题并非为了得到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它们成为一串引线,牵动师生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关注与理解、对自然和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也期待能牵动大家的想象与灵感,激发内心深处的好奇源泉。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7)

在带领近30名学生参观展览后,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秦仁强深有感触。“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学科划分日益细化的今天,思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非常有必要。”他认为,科学探索与艺术创造,共同丰富了人类生活。在人才培养中,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位伟大教育家(师生跨越时空对话)(8)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