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斑马鱼做研究(浅谈斑马鱼研究方向)

为什么要用斑马鱼做研究(浅谈斑马鱼研究方向)(1)

经历了这漫长的岁月,斑马鱼也在人类好奇心的驱动下不断地演化变异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颜色上的变化。最传统的斑马鱼原来只有蓝条纹或者是橙色条纹,现在不但出现了紫色条纹、金黄色条纹,甚至还有了豹纹条纹。

除去条纹还不够,通过增加荧光染色,很多斑马鱼身上出现了亮光闪闪的颜色,就好像游弋在江河湖海里的萤火虫。

有研究说,这种含有荧光的斑马鱼似乎寿命也不会很长,但荧光的强烈指示作用,常被用于围绕水质的检测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效果,只要是荧光闪烁,就能说明水里有情况。

这种荧光,主要是因为斑马鱼被进行了转基因处理。

基因来源于发光的水母和珊瑚。

五哥了解到,至少十四年前,我国科学家就已经在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究。实际上这种操作等于是利用基因编辑制作一个荧光的开关,这种开关通常是由一种或者多种化学物质构成的,只要是斑马鱼的身体检测到了某种化学物质,就能够打开荧光开关。

所以这项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开关的设置,核心技术在于如何让荧光和某个动态反应基因联系起来。

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让这种浑身发光的斑马鱼逃逸到自然界中,会不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首先最让人担心的就是物种侵袭的因素。也许发光斑马鱼自身的外表会让捕食者感到恐惧,所以它们的数量和生存竞争力要高于原生的斑马鱼品种和其它相类似的鱼种。这就会为环境的恶化带来了风险,因为这不是平衡的,也不是可控的。

另外的担心就是,如果这种发光的斑马鱼与原生斑马鱼交配,是否会因为荧光的特质污染了原生斑马鱼的物种纯净性,从而导致原生斑马鱼的数量衰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也有相反的声音。比如说也有人认为荧光会让转基因斑马鱼难以逃避捕食者,从而导致更低的生存几率。也有人认为传统斑马鱼生活的环境和荧光斑马鱼的流出环境通常会相隔甚远,基本不存在二者杂交的可能。

也许你也看到过一个电影叫做《预见未来》,斑马鱼和人类一样,似乎也具备这样的意识。我们当然知道,预见未来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是做到未卜先知。预见将要发生的事,并且能够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是一项极为系统性的工作。

而且,从人类的生存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人类一直以来都在让未来与现实切合得更加准确。

科学家的研究是以训练为主要流程的,比如说通过持续地让斑马鱼认识到两种信号存在关联关系,让斑马鱼形成记忆,当接收到这两种信号的其中一种时,斑马鱼会马上联想到另一个。

这种学习通常是逆向的,也就是说,如果斑马鱼发现自己之前形成的经验总是错误的,那么它会自动地解除这种信号绑定,并寻求其他可以代替的信号。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斑马鱼实验都是动基因的。之前有研究团队就只是通过常规的实验来验证绿茶是不是能够起到刮油的作用。实验的流程也十分简单,那就是将斑马鱼分成两组,一组疯狂地喂食,让斑马鱼长胖,另一组保持正常状态(也许是用来对比胖瘦用的),然后再把肥胖的斑马鱼分成两组,一组注射绿茶的提取物,一组不注射,再给两组继续投喂过量的食物,观察两组斑马鱼的体重增长情况。最后的结果是注射了绿茶提取物的斑马鱼重量增幅明显被控制住了。

与此类似的实验还有,研究者在斑马鱼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当斑马鱼脑神经细胞因为白天的损伤而积累到一定量时,它就会通过促使自己睡觉来实现自我修复。另外科学家也利用可标记的钙离子跟踪斑马鱼睡觉和不睡觉两种状态下钙的流失情况,结果当然是足够的睡眠会避免钙离子的过度流失。

我们也看到很多专家在为斑马鱼的养殖和科研研究在不断付出。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斑马鱼的产业生态也在发生着很多的变化。

首先是养殖的标准化。与家里养殖的宠物不同,模式生物通常具有特定性。这种特定性是需要标准化的体系和方法来保障的。比如说,实验室会需要某一特定类型的斑马鱼,按照蓝色条纹、橙色条纹分开放置,甚至长短都是4.5cm,或者体重为25g等等。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也会有自己的鱼房,但受限于每家鱼房的大小和体量,极有可能没法子凑齐特定的鱼,所以完全可以几个鱼房共享特定类型的斑马鱼,于是怎么样来定义这个特定类型,就需要标准了,所以前期的标准化就非常重要,只要标准化到位了,鱼房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就成为可能了。

另外一个是信息的互通。行业内的斑马鱼信息究竟聚集在哪里?这也一直是五哥想要找到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些国外的网站都会找到一些文章素材。而且业内也有斑马鱼大会这种大型的广泛的交流机会,但是日常的那种类似于线下论坛或者线上直播一类的形式,似乎在行业内还并不多见,这就很容易导致了整个行业信息沟通的阻塞甚至误差。不过似乎大家并不对这样的情况很在意,也许有一些人乐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只有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所谓的知识领袖才有机会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再就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体量还没有爆发,也看不出是慢热还是根本就是后劲不足。在行业里面为斑马鱼鼓与呼的仍旧还是斑马鱼检测技术服务商,道理很简单,他们如今应该是在这个产业领域赚得最多。他们赚得多,是因为他们目前暂时处于这个产业链的中上层。

刨去斑马鱼鱼体供应本身,斑马鱼产业链中最下层的就是养殖设备提供商,他们对接的是院校和企业用户,他们有利润,但利润相较于其他层级来说并不高。再往上就是斑马鱼检测设备提供商,通常检测设备的价格要高出养殖设备三倍还多,相比利润也将会更多。

刚才说的院校和企业都是斑马鱼的最典型的客户,他们是整个斑马鱼生态链的收入来源,但话说回来,他们在斑马鱼设备上面的预算投入,其实也未必是实验设备预算投入中最高的,

那么如何强化对预算投入的抢夺能力,这就要靠整个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了。

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独一无二的先天条件,斑马鱼已然演化成中药领域各种开发项目的实验室常客,被用于多类可能有害材料的遴择和考证。五哥只能尝试围绕利用斑马鱼启动中药是否有害、降低作用强度、关联反应乃至如何致病、如何治病等方面的执行措施做个简单描述,权当为斑马鱼在验证某种中药是否有害的大规模遍布可行性论证,以及密联有害标准的创建等方面交付相对高可用的依据。

众所周知,中药始终被看作坐拥功能实用、有害度不高、过激性低的独具优势。不过,有关中药的传播和遍布会产生有害作用的坊间说法缓缓变多,由此导致了大家对医院里如何采选中药的重视。当然,人是不能作为试验品的,于是斑马鱼上位了。验证中药是否有害的办法很直接,那就是把斑马鱼放药里,学名叫做“暴露”。因为斑马鱼和人太像了,药里面的斑马鱼什么样,人就可能什么样。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可能并不会像五哥说得这么简单。比如说你得先设计出一套实验模型,能明摆着看出来药物里面的斑马鱼病了,然后就得清楚那药作用到哪个器官上了。还有云南和贵州出产的天麻在药性上看有什么不一样,再有就是像验证一条斑马鱼一天最多能吸收多少党参等等。

还有一项使用较多的研究,就是判断某种中药中究竟是哪种成分有毒,这个当然重要,因为一旦发现这个,那就把这一项去除掉就好了。说白了这是以一种研究西药的方式来研究中药。如果应用得当,将能产生比西药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在实验的时候,就先把一种中药所含的所有化学物质都提炼出来,然后一项一项地实验,看哪项有毒,想办法剔除就好了。

还记得斑马鱼胚胎的透明性么?这种特性也在中药实验中大放光芒,最起码,药物被哪个器官吸收了,是一目了然的。还有之前人们就知道炮制能够影响中药的药性,但至于说影响到什么程度,也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如果借助斑马鱼,就可以直接做药物炮制前后功效的对比。所以一种药被炖了、烧成灰,或者煎成药汤,功效会不会一样都能用斑马鱼测试出来。

另外就是药物的联动了,简单说就是两种药物放在一起,会产生1 1大于二的效果,还是不如各自单独给药,这些都能通过用斑马鱼测试出来。另外,哪些药单靠斑马鱼自身的消化或者其他办法就能消除毒性,也都能测出来。甚至于,同样一个病,是用西药合适还是用中药合适等,只要你能想出来的测试方式,都可以作为尝试。从这个角度看,斑马鱼才是真正的神农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