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

有的宝宝很省事,随着辅食摄入量增加,对母乳就不感兴趣了,只要辅食吃饱就不再要求吃母乳,断奶就自然完成了,过程非常平静。如果宝宝没有这么省事,需要妈妈采取手段来断奶,那么也不用大张旗鼓地进行,最好采用自然断奶法,这样断奶过程也会比较平静,妈妈和宝宝都不会感觉痛苦。

自然断奶法是最好的断奶方法

自然断奶法讲究的是循序渐进,通过逐渐拉长两次喂奶时间间隔,实现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一天4次减成3次,3次减成2次,2次减成1次,最后1次也不喂了,断奶就完成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最不胀的那一顿先断掉,用配方奶或辅食代替,接着再断一顿不是特别胀的那一顿,一顿一顿断掉,最后实现完全断奶。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1)

一般来说,最晚断也是最难断的是早上睡醒后、晚上睡觉前的那两顿。

断早上那顿对宝宝来说没那么难,因为宝宝早上都心情好,对母乳以外的其他食物接受度也比较高。难度主要在妈妈,一是因为早上胀奶比较严重,二是宝宝醒来得很早,妈妈来不及做其他准备,喂母乳最方便,就直接喂了。所以断这顿奶,关键在于妈妈努力,不妨早些起床给宝宝做好辅食或冲好配方奶,等宝宝醒来后就喂,早上这一顿很简单就断掉了。断晚上睡前的奶主要难度就在宝宝身上了,可以这样做:晚上的辅食尽量给宝宝一些比较扛饿的食物,也可以喂些奶,确保他睡前不会饿,然后睡觉的时候让别人哄,看不到妈妈可能也就不要求吃奶了,自然就能断掉了。

避免伤害宝宝身心健康的断奶法

传统上有很多断奶法,比如在乳头上涂抹辣椒、绑线、涂颜色、贴胶布等等,还有让宝宝跟妈妈完全隔离,虽然也能断奶,而且快速彻底,但不提倡。

首先这样做容易伤害宝宝感情。宝宝吃母乳不仅仅是满足身体需求,也是一种感情慰藉,突然断掉容易让他变得很没安全感,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反应严重的宝宝会在断母乳的同时,连配方奶、辅食都一同断掉,不肯吃了,即使吃食欲也不太好,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有的宝宝还会通过吮手指、被角、妈妈的衣物等来获得安慰,形成癖好,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其次,骤然断奶对妈妈来说也比较痛苦。其实妈妈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断奶过程,如果骤然断掉,乳汁仍然分泌旺盛,妈妈被胀奶的痛苦困扰也是很严重的。如果还采用了隔离的断奶法,胀奶的同时,妈妈还特别思念宝宝,心理压力也很大。

所以,这些极端的断奶法虽然见效快,还是不要采用,最好用自然断奶法。

自然断奶法,如果妈妈有耐心,时间也允许,可以在2~3个月内完成,慢慢进行,如果不想拖太长时间,可以在2周内完成,但不要低于2周。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2)

断还是不断要看宝宝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母乳协会都提倡最好将母乳喂到宝宝2岁及2岁以上,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都做不到这一点,你可以尽量坚持到你能坚持的时间再断,如果坚持不了更久,最少也要喂满6个月,如果能坚持到在1岁时更好。

1岁宝宝基本做好断奶准备

将近1岁的时候,宝宝咀嚼能力、吞咽能力很好了,所以辅食一般都已经吃得很好、很有规律了,体内消化酶也增加了,消化能力越来越强,能从辅食里摄入相当量的营养,而且宝宝满1岁以后能够喝纯牛奶了,此时断奶,宝宝的营养不会出现严重问题,可以说他的身体已经为断奶做好准备了。另外,也是因为辅食添加,宝宝对母乳已经不那么依赖,可能比起母乳来还更喜欢辅食,可以说宝宝从心理上也做好了断奶的准备。因此,1岁左右,宝宝对断奶是可以接受的。

尽管在将近1岁时,宝宝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做好了断奶的准备,但并非必须在1岁时断掉,有些宝宝需要尽快断掉,有的宝宝则可以再喂一段时间,有的宝宝则必须将断奶时间延后,所以断还是不断还要看具体情况。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3)

有些宝宝必须尽快断奶

有些宝宝特别依恋母乳,甚至只吃母乳,不吃辅食也不吃其他奶类,这样的宝宝需要尽快断奶,如果不及时断奶,对宝宝的身体和心理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此时母乳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的身体需求了,尽管有的妈妈乳汁特别丰富,宝宝只吃母乳也能吃饱,但只吃母乳不吃辅食或者很少吃辅食,时间长了,也会营养不良。

其次,对母乳依恋特别严重的宝宝如果不及时断奶,还会影响宝宝个性发展,以至于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独立存在的,独立性特别难建立,特别黏人,妈妈和宝宝都会感觉疲累。

因此,特别依恋母乳的宝宝,及时断奶是必要的,在满1岁时可尽快、坚决地断,否则越晚越难断。

有些宝宝可暂时不断

妈妈乳汁丰沛,还愿意再喂一段时间,那是很好的,但仅限于宝宝对母乳不是很依恋的情况下,要求宝宝母乳和辅食都吃,而且辅食吃得很好。这样的情况下,母乳喂养坚持时间越久越好,最好坚持到2岁以上。

这样的宝宝,到最后断奶的时候其实也几乎不需要采取断奶的手段,只要不喂了就可以,宝宝不会特别要求,不给吃了也不介意,对妈妈来说是最省事的。如果决定在1岁左右彻底断掉,可以在10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着手,慢慢进行,可能在将近1岁的时候断奶就完成了。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4)

断奶需选择好时机

有时候妈妈已经计划好断奶的时间了,但并不一定非按照计划进行,遇到某些情况,比如宝宝身体不适、生活环境变了等,仍然坚持断奶,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受影响,所以需适当将断奶时间往后顺延。因此,断奶也有个时机问题,一定要选好时机。

气候条件要适合断奶

从大的时间范围来讲,春秋气候宜人,宝宝食欲好、情绪也稳定,断奶后出现问题的概率较少,断奶比较适合。但是,从医院的门诊来看,春季是各种细菌、病毒猖獗的时候,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门诊中患呼吸道疾病的宝宝特别多,而秋季9~10月份是宝宝生病最少的季节,可见秋季宝宝抗病力最强,是最适合断奶的季节。

夏季和冬季,气候条件极端,宝宝本身抗病能力较差,一旦此时断奶,宝宝失去妈妈乳汁中抗体的保护,遇到特别炎热和寒冷的时候,很容易生病,所以不适合断奶。

如果宝宝在春季、冬季或夏季满1岁,断奶时间最好延后几个月,等到秋天的时候再断,如果等不到秋天,那就尽量选择春天。

生活环境要适合断奶

气候条件适合了,还要看生活环境是否适合,主要看最近生活环境是否有大的变化,如果刚刚搬家或者正在旅行或者刚刚换了看护人,那最好不要着急断奶,要等宝宝适应了新环境、新的看护人,新的看护人也了解宝宝了之后再断,这样宝宝受到的冲击较小。

宝宝身体要适合断奶

如果宝宝正在生病,最好不要断奶。生病的宝宝食欲差,抵抗力低,如果再断奶,生理、心理压力都会增大,对健康很不利。另外,如果宝宝正在出牙,等同于生病,此时宝宝往往情绪烦躁、食欲很差,心理上需要母乳安慰,生理上也需要母乳提供营养,最好不要断奶。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5)

适当的母子分离可促进断奶

我们不赞成采取母子长时间分离从而实现断奶的这种做法,但是适当地、短暂地进行母子分离对断奶是有利的,而且基本不会影响宝宝情绪和母子感情。

1.短暂分离母子在通常喂奶的时间段,实行短暂母子分离,让宝宝在该吃奶的时间吃不到奶,从而促进断奶顺利进行。

宝宝吃奶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到了吃奶时间不吃奶就像缺了什么一样不安,把这种习惯改掉,断奶就能顺利些。所以,每到吃奶的时间,妈妈可以暂时消失一段时间,让宝宝跟其他人相处,把这一顿奶错过去,这样意识不到自己没吃奶这个问题,这个吃奶的习惯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2.分离母乳和宝宝。别让宝宝随意接触到妈妈的乳房,也别让他看到能联想到吃奶的画面和味道等,实行宝宝和母乳的分离。

在这个阶段,妈妈最好穿紧身的衣服,别让宝宝轻易掀开衣服摸到乳房、吃到奶,另外可以在身上喷点香水,掩盖乳汁的味道,还有别让宝宝看到电视里、画册里宝宝吃母乳的情景,以免勾起他吃母乳的念头。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6)

3.隔断宝宝对母乳的依恋心理。让宝宝从妈妈的乳汁以外的人和事处获得心理安慰,从而不再需要吮吸乳汁来安慰自己,分离宝宝对母乳的心理依恋。

在断奶的时间里,让爸爸多带宝宝,妈妈跟宝宝相处,更多的是玩游戏,给宝宝母乳以外更多的关爱,让宝宝从母乳以外的渠道获得心理安慰,对母乳的依恋就会少一些。

4.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用言语鼓励宝宝,让宝宝明白自己并非非吃母乳不可,断奶也会顺利些。比如看到别的小宝宝吃母乳,妈妈可以告诉他:“宝宝长大了,不再需要吃奶了,小宝宝才吃奶呢。”让他感觉自豪。同时,家人要多夸奖宝宝辅食吃得好,就像大孩子一样,也能使宝宝对母乳不再那么依恋。

总之,断奶不宜粗暴,为了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把奶断掉,妈妈和家人要多做些努力和尝试。

断奶不能反反复复

我们说过,断奶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下定决心后才断,不要断了之后再喂,喂了没几天又断,让妈妈和宝宝都备受折磨。

断奶期,即使是用自然断奶法,宝宝哭闹几次也是必然的,还有些宝宝即使饿着也坚决不吃奶粉。如果妈妈真的受不了宝宝哭闹或挨饿的煎熬,建议不要断,等到宝宝不吃了,奶就自然断掉了。如果要断,建议在宝宝即将要吃奶前就离开宝宝,躲过宝宝哭闹或挨饿的情景。

其实,相对于宝宝的哭闹和挨饿,妈妈的失落感是导致断后重新喂奶的主要原因。断奶后,妈妈从被需要、被依赖的地位降到可有可无,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落感,又重新喂奶的并不乏其人。

事实证明,断奶后又重新喂奶的妈妈往往过不了多久又会再次尝试断奶,而断不了的时候就接着再喂,总要经历几个反复。

反反复复断奶,宝宝在经历过失而复得之后,再断会更困难,哭闹得更厉害。所以断奶不能反反复复,要么不断,要断就一断到底。

如何正确的为宝宝断奶(你的断奶方法正确吗)(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