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

印象中,我们身边的街道名,向来没有太多特色。几乎每座城市,都有北京路、建设路和中山路。而香港,却恰恰相反,甚至于觉得有趣。

一些街道名字,即使你没去过,也早已烙印在脑海里,例如喜帖街、皇后大道东、轩尼诗道和弥敦道等,它们或出现在粤语歌中,或电影中,在内地,早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了。

4000多条街道名字,霸气、委婉、浪漫、土味,又或者很新奇,也有以内地城市命名的街道,相对平凡,例如广东道、北京道、洛阳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香港街道的命名略显奇葩呢? 这关乎到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粤语与国语发音差异,所产生的独特性。其中不少在翻译时有错误,但将错就错,大家也忘记了它们背后的故事。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1)

错译中比较有名的例子,如内地游客最热衷去的地方,尖沙咀海港城所在地的“广东道”。广东道英文叫Canton Road,Canton是广州,而非广东。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2)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3)

另有油麻地的“公众四方街”(现译为“众坊街”,香港传真注),英文叫Public Square Street,意思应该是“公共广场街”,谁知哪位师爷将Square译成了“四方”呢?(香港还有一条“四方街”,其英文为“Square Street”,香港传真注)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是翻译者会错意造成的,像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4)

北角以前有座发电厂,所以周边就有条叫Power Street的街道,意思是“能量”。但师爷大显神通,将其译作“大强街”,真是虎虎有生气!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5)

还有湾仔的Spring Garden Lane,师爷口中默念:“Spring即是春天,Garden即是公园,这条就叫‘春园街’吧!”其实,这里的Spring根本不是“春天”,而是因为此处过去有个喷泉,Spring Garden译为“泉园”更为妥当。

师爷翻译街道名,还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那种重男轻女的文化思维。大家都听过罗大佑的名曲《皇后大道东》,林夕所作的歌词写道:“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6)

皇后大道叫Queen's Road,自香港开埠以来就是港岛的主干线之一。可是,Queen怎么会是“皇后”呢?明明是“女王”才对。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女人是不能当君主的。香港民间叫女王作“事头婆”,意思是“老板娘”,也是这种思维作祟——女人怎可能是一把手呢?要么是“皇后”,要么是“老板娘”,总之肯定有个“皇上”或者“老板”话事。

但英国人也挺奇怪,在正式给街道加上中文名时,居然保留了“皇后大道”。

英国人当年在香港取街道名有个特点,就是某个区域会集中以某种风格命名街道。例如,大角咀一带常常见到以植物命名的街道。稍微懂英文的人都知道,动植物学方面的英文最难搞。对于当年的师爷来说,就更加是头痛得要死,因此错误百出。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7)

最经典的,是Fir Street和Pine Street两条街道译名对调。Fir是杉树,Pine是松树,而这两条街道的中文名,偏偏是Fir Street叫“松树街”,Pine Street叫“杉树街”。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8)

不过,有时候错居然也有错的“好处”,正所谓错出水平,错出风格。Sycamore Street的中文译名歪打正着。Sycamore是“无花果”的意思,这雅思词汇当年肯定是折磨死师爷了。所以师爷干脆不顾三七二十一,来个音译,把Sycamore Street译作“诗歌舞街”。如此有诗意的街道名,恐怕认真想都想不出来吧!

还有一路的翻译则纯粹是音译,多数是以人名命名的街道。但是,师爷在读英文人名时,常常忽略其中暗藏“陷阱”。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9)

例如,尖沙咀的“漆咸道”,来自英文Chatham Road。师爷把ham音译作“咸”——恰如Beckham译作“碧咸”——殊不知Chatham中的h是不发音的,或许译作“漆谭道”更为合适。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10)

又如,湾仔的“分域街”,英文原名Fenwick Street,当中的w也是不发音的,应译作“分匿街”更为妥当。

当然,错中自有错中手,最厉害的错误,当属英文本身就写错,然后翻译成中文时又错,这就是位于中环的“列拿士地台”。

香港比较有名的街道(香港那些特有意思的街道名称)(11)

这条路的英文原名Rednaxela Terrace本身就有错,是当时的地政官员将地主Alexander的名字,误植成了Rednaxela(可是因为当时负责翻译街名的人习惯由右向左书写,而将Alexander的英文掉转翻译,最后得到了Rednaxela这名称,香港传真注)。而又不知哪位师爷,将Rednaxela译作“列拿士地”这么拗口的名字。地主Alexander泉下有知,真是要气活了。

这些街道名,虽然错误百出,却是香港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大家约定俗成,将错就错,也便成了生活。

很难想象,在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中,这种夸张、土味的名字,竟是如此亲切,折射出城市最人性化的一面,将之放大、继承,乃至记忆犹新,也是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4000多条街道,代表着4000多种情结,也诉说着不同的历史。

在香港的街头,瞥见那黑字白底的指示牌时,也就窥见了它们的历史,留下感触。 脍炙人口的粤语歌中,所提及的特色街道数之不尽,若你是个粤语歌曲爱好者,不妨去寻找它们的足迹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