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级生物实验室防护(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防护装备是在工作中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用品的总称,也称为个人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劳动保护用品等。个体防护装备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为参加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以达到保护实验人员人身安全的目的。个体防护装备种类很多。按照适用的职业分类,可以分为:军人防护装备、警员防护装备、劳动防护装备、卫生防护装备、科考探险装备、抢险救援救助装备、日常工作生活防护装备等。

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主要涉及劳动防护装备和卫生防护装备。按照所涉及的防护部位分类,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又可分为头部防护装备、呼吸防护装备、面部防护装备、听力防护装备、手部防护装备、足部防护装备、躯体防护装备七大类。每一大类内又可以分成若干种类,分别具有不同的防护性能。在高校实验室中配备个体防护装备,主要是保护实验人员免受伤害,避免实验室相关的伤害或感染。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应有明确的书面规定、程序和使用指导;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破损或泄漏的个体防护装备。

1 头部防护装备

头部防护装备是用来保护人体头部,使其免受冲击、刺穿、挤压、绞碾、擦伤和脏污等伤害的各种防护装备,包括工作帽、安全帽、安全头盔等。

2 眼部防护

保护眼部至关重要。为避免眼部受伤或尽可能降低眼部受伤的危害,化学实验过程中所有实验者都必须佩戴防护眼镜,以防飞溅的液体、颗粒物及碎屑等对眼部的冲击或刺激,以及毒害性气体对眼睛的伤害(见图2.6)。普通的视力校正眼镜不能起到可靠的防护作用,实验过程中应在校正眼镜外另戴防护眼镜。不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佩戴隐形眼镜。对于某些易溅、易爆等极易伤害眼部的高危险性实验操作,一般的防护眼镜防护能力不够,应采取佩戴面罩、在实验装置与操作者之间安装透明的防护板等更安全的防护措施。操作各种能量大、对眼睛有害的光线时,则需使用特殊眼罩来保护眼睛。

图2.6 常见的实验室护目镜及佩戴效果

案例:某实验室研究人员在进行封管实验时,玻璃封管内有氨水、硫酸亚铁和反应原料,油浴温度加热到160℃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本次事故中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强,佩戴护目镜,避免了严重伤害发生。

3 呼吸防护装备

呼吸防护装备是防御空气缺氧和空气污染物进入人体呼吸道,从而保护呼吸系统免受伤害的防护装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呼吸防护装备是防止发生实验室恶性事故的重要保障。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过滤式呼吸防护装备是根据过滤吸收的原理,利用过滤材料滤除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受污染的空气转变成清洁空气供人员呼吸的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毒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等。隔离式呼吸防护装备是根据隔绝的原理,使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与外界受污染物隔绝,依靠自身附带的气源或导气管引入受污染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为气源供气,保障人员的正常呼吸的呼吸防护装备,也称为隔绝式防毒面具、生氧式防毒面具等。

根据供气原理和供气方式,可将呼吸防护装备主要分为自吸式、自给式和动力送风式三种。自吸式呼吸防护装备是指依靠佩戴者自主呼吸克服部件阻力的呼吸防护装备,如普通的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和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呼吸防护装备是指依靠压缩气体钢瓶为气压动力,保障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装备,如贮气式防毒面具、贮氧式防毒面具。动力送风式呼吸防护装备依靠动力克服部件阻力,提供气源,保障人员正常呼吸,如军用过滤送风面具和送风式长管呼吸管。

按照防护部位及气源与呼吸器官连接的方式主要分为口罩式、面具式、口具式三类。口罩式呼吸防护装备主要指通过保护呼吸器官口、鼻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吸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呼吸防护装备,包括平面式、半立体式和立体式等多种,如普通医用口罩、防尘口罩、防毒口罩等。面具式呼吸防护装备在保护呼吸器官的同时也保护眼睛和面部,如各种过滤式和隔绝式防毒面具。口具式呼吸防护装备通常也称口部呼吸器,与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佩戴这类呼吸防护装备时,鼻子要用鼻夹夹住,必须用口呼吸,外界受污染空气经过滤后直接进入口部。

4 眼面部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装备是防御电磁辐射、紫外线及有害光线、烟雾、化学物质、金属火花和飞屑、尘粒,抗机械和运动冲击等伤害眼睛、面部和颈部的防护装备,包括太阳镜、安全眼镜、护目镜和面罩等。在所有易发生潜在眼睛损伤(如紫外线、激光、化学溶液或生物污染物溅射等)和面部损伤的实验室工作时,必须佩戴眼面部防护装备。在化学类、生物类实验室工作时,不得佩戴隐形眼镜,以防止眼角膜烧伤等事故的发生。实验室里不能以隐形眼镜、普通眼镜来代替护目镜或安全眼镜。

5 手部防护装备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能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各种化学试剂、传染源、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实验物品或仪器设备、高温或超低温物品等都成为造成大部分实验暴露危险的重要因素。手部防护装备可以在实验人员和危险物之间形成初级保护屏障,是保护手部位和前臂免受伤害的防护装备,主要是各种防护手套和袖套等。在实验室工作时应戴好手部防护装备以防止化学品、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伤害和烧伤、冻伤、烫伤、擦伤、电击等伤害的发生。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手套保护工作人员免受伤害。如果手套被污染,应尽早脱下,妥善处理后丢弃。手套应按照所从事操作的性质,并符合舒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能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防护手套种类很多,以下介绍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几种类型。

(1)防热手套

此类手套用于高温环境下以防手部烫伤。如从烘箱、马弗炉中取出灼热的药品时,或从电炉上取下热的溶液时,最好佩戴隔热效果良好的防热手套。其材质一般有厚皮革、特殊合成涂层、绒布等。

(2)低温防护手套

此类手套用于低温环境下以防手部冻伤。如接触液氮、干冰等制冷剂或冷冻药品时,需佩戴低温防护手套。

(3)化学防护手套

当实验者处理危险化学品或手部可能接触到危险化学品时,应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化学防护手套种类较多,实验者必须根据所需处理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选择最适合的防护手套。如果选择错误,则起不到防护作用。化学防护手套常见的材质有天然橡胶、腈类、氯丁橡胶、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等。

1级生物实验室防护(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1)

(4)手套佩戴的注意事项

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接受手套选择、使用前和使用后的佩戴及摘除等方面的培训。手套的规范使用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手套的选择:实验室一般使用乳胶、橡胶、聚氯乙烯、丁腈类手套,可以用来防护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生物危害物质的伤害。对于接触强酸、强碱、高温物体、超低温物体等特殊实验材料时,必须选用材质合适的手套。

手套的检查:在使用手套前应仔细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破损(穿孔)或有裂缝。

手套的使用:在不同实验室佩戴的手套种类和厚度都不一样。生物实验室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不同的级别需佩戴一副或者两副手套,如果外层手套被污染,应立即将外层手套脱下丢弃并按照规范处理,换戴上新手套继续实验。其他实验室在使用中如果手套被撕破、损坏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并按规范处置。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

避免手套“交叉污染”,戴着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鼻子、面部、门把手、橱门、开关、电话、键盘、鼠标、仪器和眼镜等其他物品。手套破损更换新手套时应先对手部进行清洗、去污染后再戴上新的手套。

戴手套和脱手套注意要点:在戴手套前,应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的手套;在实验室工作中要根据实验室工作内容,尽可能保持戴手套状态。脱手套过程中,用一只手捏起另一近手腕部的手套外缘,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处内面;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丢弃的手套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合适的方式规范处置。

13062571000史

6 足部防护装备

足部防护装备是保护穿用者的小腿及脚部免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的防护装备,主要是各种防护鞋、靴。当实验室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试剂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穿合适的鞋、鞋套或靴套,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足部免受伤害。禁止在实验室(尤其是化学、生物和机电类实验室)穿凉鞋、拖鞋、高跟鞋、露趾鞋和机织物鞋面的鞋。鞋应该舒适、防滑,推荐使用皮制或合成材料的不渗液体的鞋类。鞋套和靴套使用完后不得到处走动带来交叉污染,应及时脱掉并规范处置。

1级生物实验室防护(实验室个体防护装备)(2)

7 躯体防护装备

躯体防护装备是保护穿用者躯干部位免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素伤害的防护装备,主要有工作服和各种功能的防护服等。防护服包括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围裙以及正压防护服。在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一直或者持续穿着防护服。清洁的防护服应该放置在专用存放处,污染的实验服应该放置在有标志的防泄漏的容器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物质污染后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该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最好能完全扣住。防护服的清洗和消毒必须与其他衣物完全分开,避免其他衣物受到污染。禁止在实验室中穿短袖衬衫、短裤或者裙装。

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者必须穿着防护服,以防止躯体皮肤受到各种伤害,同时保护日常着装不受污染(若着装污染化学试剂,则会产生扩散)。普通的防护服(俗称实验服)一般都是长袖、过膝,多以棉或麻作为材料,颜色多为白色。进行一些对身体伤害较大的危险性实验操作时,必须穿着专门的防护服。例如,进行X射线相关操作时宜穿着铅质的X射线防护服。不可穿着已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此外,实验者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短裤,应穿不露脚面的鞋和长裤,实验过程中长发应束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