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苏东坡你会想到什么呢(作为苏东坡的铁杆粉丝)

本文为旧作,去芜存菁,略有修改,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提到苏东坡你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到苏东坡你会想到什么呢(作为苏东坡的铁杆粉丝)

一提到苏东坡你会想到什么呢

本文为旧作,去芜存菁,略有修改。

前言

余仰慕东坡久矣,闲暇时常记诵其词赋为乐。近日读完《苏轼词选》,发觉其中颇有尚未熟悉之作,乃摘录于此,以为拾遗。

大体词作分类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然东坡之词尚有“清雄”“旷达”之说,《半塘手稿》有言:“苏文忠公之清雄,夐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人间词话》则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还有言称:“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其婉约之作,也有不同特点。大概是内容上尘俗的成分减少,情致的成分增加;艺术上浓艳的成分减少,温润的成分增加。

东坡词传世甚多,如“大江东去,冰肌玉骨,蜗角虚名,花褪残红,明月几时有,缺月挂疏桐,穿林打叶声,聊发少年狂,夜饮东坡醒复醉,十年生死两茫茫”等作,多数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本文亦不赘述。

东坡一生经历丰富而坎坷,无论何时何地,沉浮出入,其辅君治国、经世致用之抱负未变,怜恤生灵、为民造福之思想未变,襟怀坦荡、独立不阿之品节未变,乐观豁达、幽默风趣之心性未变,此可谓难能可贵,吾辈当以此勉之。

一、行香子·过七里滩

词曰: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虚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本词笔触清冷,风光明媚如画,作者却以“冷”、“乱”、“虚”名之,初时读来颇有惆怅之感。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诸语,若合符节,如“环佩叮咚”,十分悦耳,想必依曲而歌之,定能绕梁三日。

“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和“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两句,互相照应,其内部却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意,长路漫漫,水急波涌,虽有“冷”“乱”,最终归于“青”“明”,这正是东坡词的特点,超乎尘垢,总能给人哲思和希望。

二、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词曰: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销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同一个词牌,上面“一叶舟轻”突出一个“清”字,下面“梅雪飘裙”则占一个“丽”字。“故人不见,旧曲重闻”,自然说的是物是人非。两相对比之下,外物愈是绮丽,内心愈是惆怅。

我喜欢最后一句“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此处本指代浙江杭州孤山,然而不从本意解之,单看字面,也能觉察其匠心独运之处。湖中月在下,往上是江边柳,再抬头则是陇头云,仿佛国画层层渲染,月影皎洁,柳疏云阔,虚实之间,最终超脱。

三、少年游

词曰: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这算是一首“闺怨”词,写的是相思。上阙为女性视角,让我想起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诗句。明明是自己思念,却从对方来写,在《江城子》中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之语,也是如此手法。

本作妙在“飞雪”与“杨花”互相比拟,回环往复,光阴流转之际,良人迟迟未归,佳人却看到一轮明月照见画梁双燕,更是平添相思。

《少年游》这个词牌,我印象中并无惊艳佳作,欧阳修倒是有一句“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与本词颇为相似,但不如本作清新自然。

四、南乡子·和杨元素

词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

卧听晚衙无个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气,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说来惭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首词。上阙讲士大夫难得的闲适生活片段,晚衙无事,徐徐读书,悠然自得。下阙说自知疏于功名,因为人间所有的蠢事都让自己占了。

要知苏轼作此词时,“乌台诗案”尚未发生,但之前对王安石新法有所分歧,已被迫离京,初尝官场沉浮。此时距离他写《洗儿诗》“人皆生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尚有数年。

不过所谓冥冥中自有天定,一句“占得人间一味愚”,与多年后“一肚子不合时宜”互相唱和,成为人生失意时的自嘲。道德经有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苏东坡本身也曾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可见一个“愚”字,未尝不是一种坚守本心下的孤芳自赏。抱残守缺,非是不求圆满,而是不屑于圆滑之道,放弃方正之心。

五、浣溪沙

词曰:

缥缈危楼紫翠间,

良辰乐事古难全。

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

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来岁与谁看?

《浣溪沙》这个词牌给我的感觉是“如诗”,词别称“长短句”,而这个词牌通篇都是七言。其形更似律诗,故而经常有对仗工整之句,如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作“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亦是如此。李后主曾有“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可见好景虽美,良人难在。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中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艺术成就比本作更高。不过笔者故乡是“菊谭古治”,所以对本作中“菊花人貌”平添一份好感。

至于“良辰乐事古难全”,后来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得到升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不朽答案。

笔者少年时读武侠小说,中间有一本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里面也有一首《浣溪沙》,依稀记得是这样的: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流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真意倩谁传?”

我对此作也十分喜欢。

六、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

词曰: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

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

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

这个词牌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生僻的词语或者典故,这给读者带来相当不便。我始终觉得最高境界应该是用简单创造不朽。本作没有花哨,直抒胸臆,却依然感人。“以吾言写吾心,此吾词也。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

苏轼曾有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更是这种漂泊之感的进一步写照。“多病多愁”的表达,在《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也有类似说法:“多愁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病”“愁”之中,“须信从来错”更像是自嘲。“天涯同是伤沦落”则化用白居易的名句,人生失意之时难得遇到同病相怜之人互相慰藉,“同是天涯沦落人”,还是樽酒一杯,一笑置之吧。

人生最遗憾之事就是“负约”,如《天龙八部》中乔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空许约”,也如本作中的“故山犹负平生约”,我们不需要去了解究竟负了什么约,也许是修齐治平的抱负,也许是执子之手的盟誓,只能让那份遗憾郁郁藏于心底。

“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既然身不能至,那就寄情于物。纵然身受桎梏,也要追求心灵的超脱,可能这才是词人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吧。

七、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下阙词曰: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本词是寄给苏辙(字子由)的一首词,上阙在苏词里略显平庸,且颇为拗口生僻。上阙最后一句为“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从而引出下阙。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当年苏轼与弟弟苏辙来汴京考试,双双进士及第,名动京城,好似西晋时陆云、陆机兄弟名动长安一样。后面描述的是书生意气,少年壮志,“胸有万卷书”,“致君尧舜上”。再之后“用舍行藏”应该是安慰之语,“达济天下,穷善其身”,保重身体,两人还可以斗酒樽前,“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沁园春》这个词牌,我印象中有纳兰性德的“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悼念亡妻,可谓悲到极致。再后面就是主席的两首《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其中后者结构与本作颇为相似,如: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两首作品相距近千年,多有共情之处,也是一奇。

八、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词曰: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dan,三声)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永遇乐》这个词牌,印象中一直和“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千古江山、英雄无觅”联系在一起,我甚至还想过是否因为永乐皇帝武功太盛,让这个词牌天生豪放,其实这个想法是无稽之谈。

这首词我在高中时期背诵过,尤其是“燕子楼空”之后的几句,更是印象深刻。上阙可以说是写景的典范,尤其把苏词中的“清”字烘托到了极致,令我想起《洞仙歌》中“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也是同样的“清景无限”。

最是夜深人静时,更容易思索梦境与现实。只要不是浑浑噩噩的活着,人总会陷入莫名的伤感,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人生是一种淡淡的悲伤”。词人夜宿燕子楼,想到当年白居易在《燕子楼三首序》中所说徐州尚书的爱妓盼盼,在尚书死后,念旧爱而不嫁,独居燕子楼十年,更添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时距离苏东坡写出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尚有四载,那种“水与月”,“变与不变”的思考,目前还在酝酿之中。“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都是词人的先觉思考。

读罢本词,面对人生的终极哲学命题,我辈也只能掩卷而思,发出一声“浩叹”了。

九、念奴娇·中秋

词曰: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本作时间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却用“念奴娇”的词牌写中秋之事,也是趣事。

如果说“明月几时有”一词,凸显的是苏东坡的个人特质,那么这首《念奴娇》则是与前人的共情。李白那送秋雁的万里长空,崔颢笔下的“晴川历历汉阳树”,与苏轼的“江山如画”,“玉宇琼楼”融为一体。

这还只是景物,在动作上,苏东坡效仿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与几年前的自己“起舞弄清影”。今人与古人,过去的苏轼与现在的东坡,各种身影都在此时此刻,在这一片月光中渐渐融为一体,变成一个永恒的浪漫形象。

中秋词作,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本作也有对前一作品的继承,如从“今夕是何年”到“今夕不知何夕”,从“我欲乘风归去”到“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不过前作虽然清冷,可贵在后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大爱与温暖,本作则是从头到尾“冷浸一天秋碧”,在艺术上不失“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但终究有些“冷浸溶溶月”了。

十、西江月·平山堂

词曰: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这个词牌,我的印象是节奏很是明快。本词提到的平山堂乃是欧阳修主持修建,而此时欧阳文忠公已仙逝十三年。上阙“三过”和“半生”对比,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声中”匆匆不返。

欧阳修曾有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其中有几句: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里面颇有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这与《醉翁亭记》里“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一致的。

词人想悼念故人,但恐怕过分感伤,最终还是以积极的态度歌颂杨柳春风中的大好年华。最后两句极具禅味,常见的说法是不要说万事转头空,即使未转头时人生也是一场虚空大梦。可这个怎么指引人生接下来的行动,是积极进取还是躺平行乐呢?

欧阳修文章中的选择是“行乐直须年少”,实际上却是为大宋做了不少实事。苏东坡自己没有给出回答,读者见仁见智。

在我看来,苏东坡是偏向于正面的,虽说人生如梦,可也要梦的圆满才行。这也是苏东坡旷达超脱,每次被贬总能为百姓谋实事,并且写出不朽诗篇的原因吧。

十一、渔夫

这是一组词:

渔父饮,谁家去?

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

醉里却寻归路。

轻舟短棹任横斜,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

梦断落花飞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

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见到苏东坡写的组词。

第一首写渔父饮,“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写出渔父的豪爽质朴。李白在《将进酒》里写“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太白尚且要拿出“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酒家却不论钱数,可见渔父要比李太白要更幸运多了。

第二首写渔父醉,“醉里却寻归路,醒后不知何处”,鲜活地表现了渔父酒醉的模样,憨态可掬。李清照写“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而渔父则“任横斜”,随遇而安,更显得洒脱。

第三首写渔父醒,“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这是一种最本真的逍遥。壶中自有天地,世事付之一笑。半醉半醒之间,那才是一个人最本真的时候吧?千古兴亡,人世沧桑,都是一笑中置之脑后,唯有当下此刻最重要。

最后一首写渔父笑,虽然身是卑贱布衣,但骑马的官人也要求助于自己方可渡河,可见得失之间,本就难以厘清。这与后世唐寅“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也有相通之处。

整组词下来,寥寥数语,却刻画出一个渔父“饮”“醉”“醒”“笑”的过程,中间自得其乐,悠悠逍遥的快乐跃然纸上。词人身负读书人的入世志向,却心怀归隐出世之意,徒然羡慕渔父,终不可得,只能诉诸于词作,聊以慰藉了。

我非常喜欢这组《渔夫》。

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组词,应该是看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瑛姑和周伯通情节,有“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的词句,后来发现竟然从“一张机”到“九张机”均有,顿时瞠目结舌,感慨查老先生之才气。

十二、行香子

词曰: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我发现《行香子》是个“宝藏”词牌,苏东坡写的几首都很不错。

上阙前两句依然突出一个“清”字,值得玩味的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均比拟光阴流转之快,比《洞仙歌》中“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却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来得疾,直接砸进读者心里。

下阙则是士大夫常有的归隐意象,不过本作三句白描,“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寥寥数笔便将画面勾勒清晰,可谓简到了极致,但清微淡远,令人回味无穷。

琴棋书画,诗酒天涯,门前绿水,身后云霞,这恐怕也是每个中国人最终极的向往吧。

注:

记不清是小学还是初中时期,舅舅家的大表哥便教我《念奴娇·大江东去》,当时感觉不到苏东坡有多厉害。后来读书越多,对他越是了解,感觉离他却是越来越远。不过我无可避免,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了。

这样一个在诗词书画文赋甚至美食等领域上几乎全才的苏东坡,后来人只能高山仰止。你可以说他在政治上有局限性,但他在文化贡献上却几乎无可挑剔。他让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更为丰富,感谢有你,东坡居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