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强梁者不得其死)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古人所说的道理,我也拿来引用:“自恃强大而不遵从道的人大都不得善终。”我把这句话作为教育的宗旨。

曾仕强先生解读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这些都是前人传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也要把它传承下去。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也是这个道理,古人好的话,好的道理要代代相传。

强梁者不得其死,此句话在周朝时候就很流行,意思是强悍的人经常是不得好死的。一天从早到晚刀枪不离手的,其实不是英雄,根本就是鲁莽、好斗,只是想表现自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这种人都不得好死。

有一句话,也是流传很广的,叫作精于游泳者死于水,精于枪者死于枪,精于刀者死于刀,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同样的道理。

吾将以为教父。“教父”就是教学的主要课题,教学的范本,施教的典范,就像今天我们常讲的基本要义。老子说我们应该把这些话,当作代代相传的、做人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强梁者不得其死)(1)

傅佩荣先生解读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别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别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悍的人没有办法得到善终。强悍跟柔弱相反,老子强调的是“弱者道之用”。过于强悍的话,违背道的发展原则和它的效用,当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吾将以为教父。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始。“教父”是施教的开始。就是我在教的时候一定要 强调柔弱胜刚强。

“父”这个字往往是尊敬老人家的一种说法。所以,在楚国南方,对长辈老人家的尊重都称之为“父”。《庄子》里面就有一篇《渔父》,这是一种尊称。

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意思(强梁者不得其死)(2)

南怀瑾先生解读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老子说,人类效法什么呢?效法天地,也了解自然的物理。“物或损之而益”,比如秋天,万物凋零,只剩了一点种子,把这点种子留下来,还用灰土埋起来,在这个时候,这种子好像没有什么作用,到了春天再种到地下,它自然又生长起来,这就是损益的道理。所以,人类要效法天地物理的法则,把握自己的生命,培养自己的生命,不衰老,要长存,并且不随现象而变化。如果把握住这个,就是效法天地自然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一个东西,不能过分的强壮,过分的强壮,不得其好死。水果也好,蔬菜也好,乃至鸡、猪家禽家畜,勉强给它打针,加饲料,希望培养到最好,结果反而招致它快一点死亡。所以中国人过去所讲的养生之道,知道人不能求无病,一点病痛都没有的人,有时候死得很快。因为这种人,自己不晓得病的可怕,死的可怕,平常不晓得保养,所以一下就倒了。

我们看神仙的传记,可以研究道家的人;看到那些高僧的传记,可以研究佛家的人,他们十之七八都是年高、体弱、多病。带病可以延年,因为本身体弱,所以时常注意保养。他们胆子也小,也研究医学,后来变成大名医,不但活得长久,还能够医治别人。年轻人身体强壮,希望他研究重视这些养生、医学之类,他绝对不干,结果“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懂得了人生的道理,就是最好的教育,也就是我们要效法的最高原则。最高的原则就是“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用之于人生的道理,则是“祸福相倚”。觉得很倒霉时,何尝不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倒霉还可以睡大觉呢!不倒霉连睡觉都没时间了。所以一件事是好是不好,全在自己的运用。善于运用与否,仍是在于自己个人,这个就是“冲气以为和”了。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