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1)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2)

哲思君:人性对于每个“人”来说,既熟悉又复杂而遥远。世界上七十亿人,没有两个人完全一样。人类的表现千差万别,有时善良而高贵,有时又丑恶得令人失望。因此,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人性到底是什么?”

译者:傅佩荣 来源:《哲学与人生》

本文将由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欧洲三个阶段进行讨论三种不同的人性观点。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时期,此时其偏向从“人的现状”来看待人性的问题,亦即就是一个人具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能力、表现、要求等进行探索。第二阶段是中世纪时期,此时期的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主,各方面的想法都与宗教有关,所以要从“人的起源”来看待人性的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这个定位给了人性一个很清楚的轮廓。第三阶段则是近代欧洲时期,这个时期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逐渐发展形成的,此时期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特色”,转而探讨“人应该往哪里发展”。

希腊思想——就人的现状而言

谈到希腊思想,我们要参考三种观点,分别是荷马史诗、德尔菲神庙、以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荷马史诗:能够=应该=必然

荷马是希腊时代重要作家,著有《伊利亚特》、《奥德赛》等著名史诗。在最古老的时代,人类因为生活上的需要,而发展出各个不同的群体与社会。群体之间为了利益、观念,或者其他的理由形成竞争、斗争和战争。荷马史诗所要反映的就是这样的情形,他的描述中也出现了人性的反省。荷马史诗里面有许多复杂的故事,描写神明与人间的互动关系。也有些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是神话,实际上都有历史事实作为根据。

荷马史诗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人性,譬如,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个能力就是无所谓的、不能落实的。这种观点反映出所谓“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今天是一个强者,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就可以欺侮其他弱者,没有人可以制止我。换言之,我的能力可以使行为获得正当性,亦即所有行为都是“应该做的事”,而带来自我肯定。这种思考模式显然会产生误导,因为如果只要是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去做,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没有客观的正义吗?

用这种模式来理解人性,的确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这种以能力决定一切的方式,使人们得到许多惨痛的教训。由此使得西方社会的人性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德尔菲神庙阶段。

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德尔菲是世界著名的古希腊神庙,其中供奉的阿波罗神。阿波罗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代表着光明、理性、形式,以及各种安顿的力量,因此多很多人而言,它是一个解决人生问题的地方。人生总是充满困惑,古代的教育又不能够普及,因此一般人有迷惑时都会到德尔菲神庙去求签,请神殿中的祭司加以解释。由此可知,德尔菲神庙对希腊人来说,可以算是信仰的中心。

德尔菲神庙上刻了两行字:一行是“认识你自己”;一行是:“凡事勿过度”。

认识你自己代表人在“知”方面应该有的态度——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以为人对世界的了解永远不可能足够,也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切身的。俗话说得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谓“回头是岸”即是指: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这反而是个出发点。

刻在德尔菲神庙上的第二句话是“凡事勿过度”。这句话是与行为有关的,亦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分,要懂得适可而止。无论做任何事,到了某个程度就该停下来省思,要给自己、也给别人留点余地。这就是神庙的教训——凡事勿过度。

由此可知,德尔菲神庙上刻的两行字,一行代表对“知”的态度,一行代表“行”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人是理性的动物

我们至今已经知道,希腊时期开始对人性的看法是“为所欲为”,接下来逐渐在“知”、“行”方面有所限制,接下来就是哲学出现之后的思想,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对人性有一个简单的说法:“人是理性的动物。”的确,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有理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的特性在于“灵魂根据logos来运作”,而“logos”在希腊语的原意就是“言说、叙述、理性、定义”等等。后代的人由logos推衍出“logic”,并且许多学问都在词尾加上此字,如Biology、Psychology、Sociology、Theology等。

人有理性,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开宗明义地说:“人类天性渴求知识。”如果人人都能发挥这样的理性,那么人类世界一定是和谐安详的。但是我们会问:“为什么有理性的人会做出许多非理性的事情?有时候做了一件事自己觉得后悔,别人也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身为理性的动物,还是有许多行为不可预测?”

由此可知,这个定义本身过于单纯,只注意动物与人的差别,而没有注意到人类本身没有完全排除动物的特性,因而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

基督宗教——就人的起源而言

中世纪时期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罗马时期(2 - 15世纪)这个时期罗马人统一了整个欧洲,还横跨到亚洲和非洲部分,成立了罗马帝国。在哲学领域谈论中世纪感觉好像很遥远,因为这个时期并没有特别的重要的哲学思想可以影响到现代人,它是一个以宗教为主导原则的时代。

上帝造人:神的形象与原罪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这样的“人”具有两点特色:神的形象与原罪。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在犯罪。既然世界上很多人犯罪,那么就会问:“罪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上帝创造犯罪的人么?”这种说法其实对上帝不公平,因为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想要让人有自由、可以选择。然而,任何一种自由选择都隐含了犯错的可能性,否则就不能叫自由选择了。

人的“神的形象”代表正面的力量,亦即每个人都有良心,会自我要求去行善。另一方面还有“原罪”。每个人都有惰性与劣根性,内心经常出现一种难以了解的、可怕地欲望,不能说出口。英国作家栏目有一段自我解嘲的话说:“有些人称赞我是好人。这种名声实在来得太容易了。付清贷款,不借钱,不扭断小猫的脖子,不打扰大众聚会等,这样就够了。但是我却了解我自己,假使朋友们知道我的真面目的话,恐怕要像逃避瘟疫一样溜之大吉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想过坏事,又怎么知道坏事是好还是不好呢?如果一个人心中从来不曾出现不纯洁的念头,那恐怕是未曾经历过任何考验的。一个人应该随时经受考验,随时都有可能犯错。这些都明白以后,还能选择自己该做的事,才是真正的选择。

近代世界——人类的生命特色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由于“上帝造人”是宗教所给的答案,无法在经验上获得验证,随着人类知识的进展,科学家开始进行客观研究,探讨生命起源问题。达尔文的学说出现以后,对西方的宗教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威胁,近代西方文化中得重要人物几乎都受到达尔文的启发,包括尼采、弗洛伊德等人。人们开始不去询问“神如何造人”,转而着重于“人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命”。如此一来,也就从“以神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真正去观察人类生命的特色,以及人性究竟为何。

伯格森

伯格森——法国著名哲学家。他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改成了创化论,包括创造和演化。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个来源,从低到高等慢慢发展(一条鞭法),而伯格森则认为物种的发展并非一条路,至少应该有三种途径:植物、动物、人类。而且,达尔文也承认动物和人类之间有一个“失落的环节”,一直没有办法找到。

柏格森认为人与动物的分界在于:所有的动物都用身体的器官作为谋生的工具,而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使用身体以外的东西作为工具。此外,动物具有种性却缺乏个性,人类则除了有种性之外还有个性。我们看见猫不会害怕,看见老虎就会害怕。我们能够很好地预测这些动物的行为,是因为它们只有种性而没有个性。因此,它们的本能就代表了生命,很少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人类则不同,预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基本不可能。人与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有选择个性的自由,可以正面发展,也可以负面发展。换言之,人的发展是双向的。

理智可以让人活下去,但一个人真正的生命却要靠“直观”来表现。直观和理智不同,理智一定要通过概念,而通过概念所掌握的都是抽象之后的结果,并没有触碰到真实;相反,直观则不需要通过概念。光是通过理性的问题无法真正认识一个人。要认识一个人,必须通过直接接触。有时对一个人的了解,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就是直观。

一般而言,把直观能力发挥得最好的人是艺术家。艺术家可以凭借直观,看到变化世界中永恒的吉光片羽。就像闪电把漆黑的大地在一刹那间照亮。一般人来不及反应,大地就重新回归原来的漆黑。但是艺术家却可以捕捉那一刹那,并且把它们用色彩或声音表现出来。这种情景无法用语言描写,但我们在看、听的时候就会受到震撼、感动。音乐、艺术通常都是这种直观,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的分析来描述。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我们试图从西方的背景看人性的真相,前后跨越了两三千年。首先,从希腊时代赤裸裸的武力斗争,一步步得到经验与教训,并由此凝结一些智慧;到了中世纪则是借由宗教做解释,宗教固然会对学术的进步产生限制与压力,但也提供了人们稳定的生活的力量;接着近代的各种思想革命,继续带领人类往前发展,出现了科学主导的时代。

然而,科学的出现并不能否定人类生命的其他要求。有些人以为有了科学之后,就不再需要宗教、哲学以及心灵上虚构幻想的东西。事实上,这些人忽略了这点:科学是非常严谨、非常有分寸的,他绝对不会去批评不在他研究领域的东西。

我们要肯定人性的特色,因为不管选择了哪一条路,都会发现人类的确由他特别的尊严所在——他必须自己决定该往哪里走。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关于选择难道没有标准吗?我们的决定就可以算数吗?当然不是如此。每一个哲学家都会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选择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一般而言,这两种压力是同时存在的,一个社会不可能只有外在因素没有内在因素,反之亦然。

在对人性的真相稍微有了解,知道了人有自我意识和自由抉择的可能之后,就要进一步问:“人类应该往哪里去”?换言之,我们要思考:”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真正意义的选择究竟是什么?”当然,这里有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存在”,要就是要活下去:其次是要“理解”,也就是了解人类为何如此活着;最后是要“快乐”,也就是要获得快乐。掌握了原则之后,继续往前发展,人生的方向就会越来越明朗了。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3)

我们有个新号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4)

喜欢的朋友点击卡片关注

在”生存哲学“公号内回复 福利 可领取《人生必读30本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99部》

▌哲学是因好奇而发,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5)

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理解自身,哲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审视个人与社会及所处世界的关系。

所以哲学可以启蒙是引导我们从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开发智力。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喜欢哲学的朋友,小编推荐这六本经典哲学著作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6)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7)

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傅佩荣谈人活着是干什么呢(傅佩荣谈人性的真相)(8)

经典哲学六部曲

问为什么,是人的天性

鸡汤具有的,只是煽动性

哲学以冷静、朴素的思考方式

回答人的各种为什么

经得起推敲

朝向独立思考

原价:238元/套

优惠价:129元/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