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同义的句子(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啥)

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啥?这就得追本溯源,说说它的出处了。爱屋及乌是一个成语,成语很多都是来自真实的事件。而“爱屋及乌”就是出自《尚书》。

相传在商朝末期的时候,纣王为一己之私,大兴建筑,大肆挥霍,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天下的臣民百姓怨声载道。西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不忍百姓痛苦生活的现状,决定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可是天不遂人愿,姬昌还没来得及实现他的愿望,就去世了。但是他有一个好儿子,继承他王位的同时也完成了他的愿望,他就是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聪明睿智,品行贤德,可以说的上是年轻有为。他面对强大的商朝没有退缩,而是拉拢贤良之人,积极练兵,提高军事力量,联合其他诸侯国,合力攻打商朝。此时,两军交战,武王所在的军队因民心所向,士气大增,越战越勇,而纣王的军队因他早失人心,将士们不愿意为他卖命,毫无战力,节节败退。最终纣王到了末路,点火自焚。自此,商朝灭亡。

爱屋及乌同义的句子(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啥)(1)

纣王死后,留下诸多投降的将士,武王想要快速解决战乱,一安天下,首先得问题就是安顿好纣王留下的军队,有些难办,于是他向姜太公姜子牙询问意见。太公说:“我听别人讲:喜欢一个人,就会连同喜欢他屋顶上丑陋的乌鸦,而憎恨一个人,就是看到他家的篱笆墙,也会深恶痛绝。”【即“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爱屋及乌同义的句子(爱屋及乌的下一句是啥)(2)

周武王是一位贤明仁善的君主,并没有采用姜太公的意见,而是采用周公的意见,以仁德感化百姓,将纣王部下放回家种地,和家人团聚,,这样既去掉了敌对势力,又让他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就这样,在周武王的统治下,越来越强大,周朝延续了八百年之久。

虽说武王没有采取姜太公的意见,但是“爱屋及乌”成了现在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关爱与之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也可以叫做“屋乌之爱”、“屋乌推爱”、“因乌及屋”,都是同一个意思。

而“爱屋及乌”的下一句也成了“恶其余胥”。比喻不爱一个人连带他的住所的地方的墙壁都厌恶。这里的“余胥”又作“胥余”,郑玄解释为“里落之壁”即墙壁、篱笆。

“爱屋及乌”与“恶其余胥”出自同处,互为反义词。但“爱屋及乌”广为人知,而“恶其余胥”用之甚少,这是为什么呢?

世人都对于喜爱美好的东西进行追求保藏,而对不好的东西弃之不用,也能理解“爱屋及乌”的广为人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