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破局三个方面 理解单点破局

单点破局三个方面 理解单点破局(1)

【模型理解】

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均提到了破局点,所谓单点破局,就是击穿破局点的模型和方法论。

过破局点之前,投入大产出小,要经历一段欺骗性黑暗期;过破局点之后,将迎来自增长,进入快速增长期。所以击穿破局点非常关键,单点破局模型就是讨论如何击穿破局点。

单点破局分为两步,首先要识别破局点,其次是击穿阈值。

识别破局点的关键是感知到单一要素10倍速变化。寻找破局点,可以使用组合式创新将要素拆解出来,然后识别其中是否有某个要素出现10倍速变化;也可以使用任鑫领教的势我局模型来识别破局点。

击穿阈值的关键是敢于取舍,All in资源。

【案例】猎豹移动凭借Clean Master成功出海

单点破局三个方面 理解单点破局(2)

2010年傅盛的可牛与金山合并,面临巨大的困难,合并产生的团队冲突,360打压,都让公司危机重重。傅盛首先进行业务和组织调整,砍掉多数业务,只剩金山毒霸和卫士,碰巧赶上3Q大战,让金山获益,存活了下来,这是第一次All in资源。

活下来并不代表活得好,杀毒市场仍然是360的天下,3Q大战结束后,仍然面临很大竞争压力。

于是傅盛带领公司开始尝试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带着一个小团队到美国寻找机会,发现清理的搜索量很大,但相关工具软件却很少,甚至排名前三的软件是一个个人做的。

于是安排三个人做了Clean Master,发现在不推广的情况下,每天下载量过万,于是傅盛迅速将团队增加到20人,再到上百人,将公司所有钱全部投入到CM推广上,闪电式扩张,最终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猎豹带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典范。

我很喜欢傅盛,也希望他能带领猎豹再次跨越非连续性,穿越生死线,相信他可以的。

【模型边界】

单点破局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理论上来讲,资源总是稀缺的,常见的资源例如人力、财力、精力,即使企业财力充足,创始人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也是有限而且稀缺的。

单点破局,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集中配置到破局点上,从而击穿阈值。

基于此,我理解单点破局的应用边界有两个:

1、破局点不明确。没有要素出现10倍速变化,暂时无法判断破局点时,尽量分散资源,多路并进,分别投入小资源试错迭代。破局点不是All in资源砸出来的。就像美团针对互联网的扫描仪小组,观察所有机会,小规模投入,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点,但也不盲目押注。

2、拥有资源与击穿破局点所需资源不匹配。阿里的传统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就不进入某个新业务。很多时候,很多人同时看到机会点出现,但并不是每个看到机会的人所拥有的资源,都可以All in一博,尤其是互联网这个赢家通吃的领域。认识自己也很关键。

单点破局三个方面 理解单点破局(3)

【模型思考】

一、多路并进与单点破局的思考

现实中,很少采用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做事方式,多数人信奉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那么,如何理解多路并进与单点破局两种模型呢。

首先,从较大尺度来看,要拥有Plan B,就像第二曲线模型建议的,在第一曲线到达极限点之前,启动孵化第二曲线。

其次,从某个具体时间切片上看,要单点破局。大尺度来看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但一旦出现战略机会点,在那个瞬间要重兵压上,撕开一道口子,击穿阈值。

所以,多路并进与单点破局并不矛盾,使用尺度不一样。就像字节跳动发现视频的增长趋势后,同时布局抖音西瓜火山等等多个应用,但一旦发现抖音留存率很高,果断加大投入,甚至在2018年春节举全公司的现金流推广抖音。多路并进与单点破局完美结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