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1)

综合日本朝日电视台、NHK 8月30日消息,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1932-2022),日本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京瓷和KDDI的创始人,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的创始人井深大、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他的“阿米巴式经营法”广为人知。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2)

一个人,一辈子创业成功一次就很了不起了,一个人,一辈子经营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就足以让无数人顶礼膜拜了,稻盛和夫呢,这样的了不起就搞了双份。

一次成功,你还可以说是运气,屡屡打造世界顶级企业,这就让人不得不服气了。可以想见,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里面,确实有一些永恒经典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是什么?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如果你想知道答案,不如看看他的这本书——《活法》。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3)

1.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一生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疯狂,经历过战败的萧条,经历过战后经济的腾飞,也经历过泡沫经济的破灭,这一幕幕的,对他的三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战后的日本在他心中就是八个字:价值混乱、道德沦丧。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西乡隆盛说过一句话:“德高者升官位,功高者厚俸禄。”其实,早在《尚书》里面,我们的先贤也有类似的话:“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什么意思呢?有功劳有才干的人,多给点金钱奖励就行,可是当官的人,必须要品德高尚。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4)

可是在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增长至上的思想压倒了一切。在公务员系统,能力代替品德成了最重要的选拔标准,谁的考试成绩好,谁就被当作精英来培养,谁就被提拔得快。而在选举过程中,选民也会更加青睐那些能给地方带来经济利益的政治家。如此种种,让稻盛和夫深感忧虑。他认为,如果占据领导岗位的人只有才干,却缺乏厚重的人格和深刻的思想,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肯定就会变得更加混乱,引发更多的犯罪和丑闻。这种导向必须改变,如何去改变呢?

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让人们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他给出的回答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佛教里有来世轮回的说法,不管是金银财宝也好,地位名声也罢,都是现世的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不灭的只有人的灵魂。稻盛和夫认为,人的一生就应该像一张砂纸,让灵魂得到磨炼,而不是像一潭淤泥,让灵魂被污染。对他自己来说,人过这么一生,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如果能带着一个比来到人世时,稍微崇高那么一点的灵魂,那就足够了。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5)

如果你不信仰任何宗教,那稻盛和夫还有一个实在的方程式送给你:人生或工作的结果=能力×热情×人生哲学。能力就是做事的才干,这个很好理解。热情呢,就是对工作的喜欢和热爱,稻盛和夫给它分成了三个程度:一是“不可燃”,也就是对工作懒洋洋,提不起劲;二是“可燃”,就是喜欢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工作;三是“自燃”,不仅自己积极主动,还能起到模范作用,把周围的人带动起来。不难理解,工作中最需要的,当然是自燃型的人才。方程式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元素——人生哲学,指的是人的心态和思想,还有道德观、伦理观等等。

为什么说它最重要呢?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有强有弱,热情有高有低,但它们的值都是正的,唯有人生哲学的值,不仅可大可小,还可正可负。也就是说,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热情再高,但如果人生哲学错了,一相乘,整个结果还是成了负值,白搭。2. 在工作中修炼自己的哲学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谋生活,如果能钱多活少离家近,天天吃喝玩乐,那才叫幸福。但在稻盛和夫眼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温饱,它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起到跟宗教修行类似的效果。刚才说了,人生哲学很重要,如果人生哲学错了,就算他能力再强,热情再高,这一生的结果也是负数。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呢?正直、诚实、待人亲切、不要贪婪、不给人添麻烦,等等。

他认为,只要好好遵守这些做人的原则,哪怕你对经营一窍不通,也不可能犯大的错误。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6)

3. 成功要靠主动追求和持续努力

我们刚才说到,工作就是一种修行,但修炼个人哲学并不意味着工作就一定成功。那怎么工作才能成功呢?稻盛和夫的建议还是简单而有内涵:主动追求,持续努力。主动追求,说的是带着强烈的愿望去做一件事。当年稻盛和夫在大学的专业是有机化学,但因为就业困难,不得已进了一家陶瓷厂,研究“精密陶瓷”之类的无机材料。

由于连年亏损,厂里的研究设备和仪器都很简陋,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专业不对口的稻盛和夫竟然成功独创了一种新材料的合成方法,甚至能跟美国通用电气的顶尖实验室成果相匹敌!

你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稻盛自己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心无旁骛,每天就沉浸在各种实验当中,觉得一定要研究出个什么东西来,结果某天突然就有了创造性的灵感,做成了!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7)

强烈的愿望还可以让我们做到第二点:持续努力。这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透彻地计划,有意地注意,乐观地执行。“透彻地计划”,也就是在头脑里反复周密地推敲,事先考虑到尽可能多的细节,从而让成功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有意地注意”,也就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注意,这样才有可能发现新东西,并且抓住事物本质,做出正确判断。“乐观地执行”,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畏艰难,勇于接受挑战。不尝试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只要相信自己、迎难而上,成果总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8)

4. 新时代的活法在于知足和利他到这里,我们已经讲了不少稻盛和夫的创业故事和感悟,他觉得,正是这些经验帮助他不断修身养性、磨炼灵魂。

如果说要从几十年的工作修行中再总结出几条指导原则,他认为可以归纳出“六项精进”:

第一,努力钻研,精益求精;第二,谦虚,不骄傲;第三,天天反省,有错就改;第四,不让感性的烦恼支配自己的情绪;第五,培育自己的感恩之心;第六,多做有利于他人的好事。

前面四条都好理解,而最后两条,在如今这个物质富裕但精神空虚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9)

感恩之心,简单来说就是感谢自己所拥有的的一切。稻盛和夫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南无,南无,谢谢”。

这句话是他四五岁时跟着父亲参加“隐蔽念佛”时,一个僧人教导他的,让他拜过之后不需要再来,只要每天说一次,向佛表示感谢,就可以了。这是稻盛和夫最早的宗教体验,也是他第一次学到了感恩之心。对比当下的很多人,把感恩之心抛诸脑后,遇到一点不顺心就怨天尤人,到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又觉得理所当然,甚至还贪心不足,想要得寸进尺。稻盛和夫认为,这都是贪婪作祟,让人永远不懂得知足,而被欲望所控制,走向歧途。他在书中引用了一个释迦牟尼形容人的贪欲的例子。说一个人被老虎逼到了山崖边,为了逃命只能顺着一根藤条往下滑,不料山崖下,等着他的是红黑蓝三条巨龙的血盆大口,更要命的是,他头顶还有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把藤条啃得越来越细。

这时,几滴香甜的蜂蜜落到他脸上,原来,藤条根部有个蜂巢,摇动藤条,就会有蜂蜜滴下来。于是,他一时忘记了自己身在绝境,反而一次次地使劲摇动救命的藤条,忘情地享用美味的蜂蜜。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多少员工(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去世)(10)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代表疾病和死亡,黑白两鼠代表白昼和黑夜,也就是时间的流逝,蜂蜜代表着享乐,而三条巨龙比喻的是“贪、瞋、痴”三种欲望。

一味地贪图享乐,就会落入深渊,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懂得知足,我们才能不让人生断送在欲望手上。说完了感恩,稻盛和夫为什么又要强调利他之心呢?估计很多人觉得,利己才是人的本性吧。

但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来就有利他之心,所谓的利他,其实就是对别人有关爱之心。比如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想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安享晚年,在朋友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等等,都属于利他之心。一个能从利他出发,而不是总想着自己的人,最终会得到更大的收获。


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快速增长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不时审视自己的“活法”,探索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否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一切,未来也许会反过来给我们造成伤害。希望稻盛和夫的人生哲理,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启发。

撰稿人:沐里,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