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周乙说过的话(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优雅绅士)

《悬崖之上》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谍战题材的电影,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并收获了较好的票房。今天,我想浅评一下于和伟老师对影片中红色特工周乙这一角色的诠释力。

间谍,是个人格分裂的职业,谍战影片不仅需要演员演好某个角色,还要演好故事中人物的多重角色,故而对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悬崖之上》中,周乙这个角色不是一般演技所能把控的,在复杂的谍战故事中,周乙是潜伏在敌人中的革命力量,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既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与睿智,还需要恰如其分地隐藏个人的表情、动作等外在反应。

影片中于和伟有几处“微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判断身边的特务(李乃文饰)是否喝了下药的咖啡而睡着,周乙的做法是不动声色地继续闲聊,冷不丁朝着特务后脑勺扇一巴掌,“不能用手掌实打,那样的话真睡着了也可能被打醒,并起手指扫过,佯睡的人下意识就会有反应。”于和伟在一次采访中说。

还有一处:危急关头收到传递的纸条情报,周乙不仅阅后即焚,还用手指捏着快燃尽的纸条,在指间彻底将灰烬揉碎。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乙与战友诀别的一场戏:朱亚文饰演的红色特工被敌人包围,为了不被生擒而吞下氰化钾药片,周乙上前佯装把他嗓子眼里的药片抠出来,我们看到周乙一面凶神恶煞般造势给人看,另一面脸上又写着悲戚和痛苦。

还有,片尾刑场上看枪毙战友的场景,警察厅厅长高彬很明显是想借此观察手下各自的表情,周乙若无其事地点燃一根香烟,以此遮掩内心的波动……

悬崖之上周乙说过的话(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优雅绅士)(1)

《悬崖之上》剧照

似不起波澜,实静水流深。饰演周乙这样的红色特工非常考验演员的人物诠释能力。

用于和伟自己的话来说:“作为演员不可能用摆pose的方式去诠释某种人物特质,而是要把这些特质完全吃透,内化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里,在镜头前完全成为那个他。”

于和伟的演绎获得公众的很高评价,其中原因不仅是他演好了周乙这个角色,而且还演出了当代人对红色角色的应有认知与理解。对于一位演员来说,既要进入故事之中演绎角色,甚或要演绎如周乙这样的“角色的角色”,还要展示当代人对历史或故事人物的情感及价值取向。红色叙事的独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者,而不是前者。在《悬崖之上》中,红色情感的培育在演员的演绎中就已经开始了。正如电影海报上于和伟所言:“当一个人信仰成熟的时候,是可以去牺牲自己的。”演员与其所扮演的角色产生的共鸣不仅在心理上,更在于红色信仰的内心深处。演员自身没有流淌红色革命的血液,即没有对红色故事的深切认知、对革命历史的真实理解,就很难演好红色故事的角色。否则,往往会给观影者产生故事很“假”的感受。

悬崖之上周乙说过的话(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优雅绅士)(2)

《悬崖之上》剧照

电影《悬崖之上》的编剧全勇先这样定义笔下潜伏在敌人内部的红色特工周乙——

“这是个四十岁左右,优雅的男人。他看起来像个绅士,洋气、体面、不动声色。长着一双冷漠和阴郁的眼睛。脸上的表情复杂而细腻,冷淡而高傲,有种说不出的味道。这是个有独特魅力的男人,无论身着便衣,还是穿着黑色警察制服,他都散发着一种迷人的魅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有这张牌桌上的人,都在做着身不由己的事。”

小编说:周乙是行走在“悬崖之上”的优雅绅士,这份优雅有许多的身不由已,但更多的是对信仰和使命的的坚定。

编辑排版:楠楠妈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