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托举两弹一星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西部歌王王洛宾这首传唱了70多年的歌曲,让几代中国人如痴如醉,歌中那“遥远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金银滩草原。

1958年11月,一个代号为“221”的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大批解放军官兵和科研工作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青海金银滩草原汇集。那一刻,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这支队伍从哪里来,他们要干什么去。所有到来的人员从此隐姓埋名,与外界隔绝。

列车一路向西北疾驶,在前往中国原子城的道路上,记者一直在想,孕育“两弹一星”精神的金银滩究竟是一片怎样神奇的土地?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驰行,记者一行进入当年的神秘禁区金银滩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弹”研制成功的大型花岗岩纪念碑。碑顶为不锈钢圆球,昭示着中国人民终于圆了原子弹和氢弹合二为一的梦。纪念碑正面为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走进爆炸试验区展厅,记者看到了当年我国最先进的手摇计算机和广大科技人员用于计算的算盘。如同手摇计算机和算盘一样,许多昔日为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精密仪器、科研设备如今已成为展馆里的珍贵文物。

历史无语,岁月留痕。

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靳海龙告诉记者:“从特种雷管、炸药到电子元件、器件,从高速照相机、特殊示波器、精密天平到托举原子弹的铁塔、运输物资和人员的解放牌汽车……原子弹的相关部件、器件、测试手段以及相关的配套协作工程,十分庞大,几乎各行各业都为原子弹爆炸作出了贡献。”

“‘两弹一星’是全国大力协同的成果。”“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资深顾问李鹰翔告诉记者:“1962年11月,毛主席针对这一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毛主席的这一指示是总动员令。很快,举国上下形成了大力协作、齐心攻关的动人场面;党政军民和各行各业都为国防科研事业开‘绿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先后有26个部委(院),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军兵种参加会战,演奏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壮美乐章。”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后,陈毅元帅来看望聂荣臻元帅时风趣地说:你立了大功,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裤子也不用当了。聂帅却谦逊地说:没有中央、主席、总理和军委你老兄们的领导和支持,没有全国的大力协同,没有科技人员的齐心协力,我又能怎么样啊。

对于别人称自己为“导弹之父”,钱学森说:“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人大力协同才搞得出来,只算科技负责人就有几百……”

于敏院士也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面前,在惊天动地的伟大成就面前,德高望重的元帅、“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们和无数参与其中的人都牢牢记住了其中这样一条经验:大力协同。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

大力协同,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成为一条熔铸民族之魂的高科技发展之路;大力协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成为国防科技战线的优良传统,成为一条体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进步之路!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北斗巡天”到“嫦娥奔月”,从歼-20升空到国产航母下水……这种大力协同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发扬。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的关键时期,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助推国防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单独依靠军队或单独依靠地方都难以实现,必须自觉按照“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的指示要求,像当年“两弹一星”那样举全国之力,军地各部门大力协同,敢于摆脱部门利益掣肘,跳出个人得失圈子,把自己的命运与军队、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着眼于军队发展、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想问题、作决策,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推进工作,才能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铸就新的辉煌。

上图为当年运送原子弹弹头的火车。谭 健摄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托举两弹一星(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