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19.9元就得到100元话费是真的吗(充29.9元能得100元话费)

日前,多位消费者投诉称,在多个App内看到“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广告,但随后充值时遇到问题。在消费后,消费者的29.9元石沉大海,或是仅仅收到门槛极高的优惠券,比如充值2000元话费才能享受优惠,或是充值20个月才能用完这些优惠券。律师表示,这类广告属于虚假广告,商家应当受到处罚,此外,互联网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充19.9元就得到100元话费是真的吗(充29.9元能得100元话费)(1)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实则为高门槛优惠券

网友李先生表示,自己在支付宝支付停车费后,跳出“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出于对平台的信任,他点击了这条链接,并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

“点击立即充值后,我并没有收到话费到账信息,而是收到了充值话费需下载APP的短信息”,李先生说,按照短信提示,他下载了一款名为“小象省钱”的App,注册登录后,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在小象省钱App里,我发现给的是充值话费券,如果我充值50元,只能享受2.5元优惠,充值100元能享受5元优惠,以此类推,需要充值2000元话费才能完全享受29.9元充值的100元优惠”,李先生说,至少也要充值300元,自己才能“回本儿”。

他表示,在此期间,并没有任何提示说,29.9元充值是给100元的话费券,商家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但是自己随后在App内想申请退款,也并未找到退款途径。

对此,支付宝方面回应北青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支付宝平台通过日常巡检和接到用户反馈后的定点检查,持续开展针对恶意营销行为的专项治理。对于虚假营销、夸大宣传等行为,平台依据市场监管总局《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以及《小程序违规处理规则》、《生活号违规处理规则》、《恶意营销处罚细则》等平台规则,做出相应治理和处罚。自2022年1月以来,累计处理恶意营销推广链接2060条,处罚违规营销商家400多个。

其中,典型的案例就包括“话费充值虚假宣传”,支付宝方表示,商家推广内容显示“充值可得100元话费券”,但用户实际所得为多张不同金额的优惠券组合,并非立享100元话费,误导消费者充值。支付宝平台表示,后续将坚持对恶意营销行为进行巡查和整治。同时,提醒广大网友,如在各个互联网App遇到类似营销页面,请提高警惕,小心辨认,留意平台方的提示信息,并向活动商家咨询了解活动详情,一旦发现、遭遇违规内容,及时向商家反馈或进行投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以“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内容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不仅要下载和注册APP,而且需要充值很高的金额才能享受到相关优惠,这种广告明显涉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涉嫌违反《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应该依法受到相应的处罚。“在这个案例当中,小象省钱App相当于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也应当对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负责。支付宝平台相当于广告发布者,应该知道‘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有虚假或误导的成分,仍然为广告主发布此类广告,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

充19.9元就得到100元话费是真的吗(充29.9元能得100元话费)(2)

类似骗局在多个知名App多发 律师称平台也有责任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北青报记者整理发现,多个平台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百度极速版、新浪微博、芒果TV、喜马拉雅等平台,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弹窗,点击即可进入充值界面。在一名消费者提供的截图中可以看到,在选择支付的界面上,100元“会员价”29.9元的字样十分瞩目。在页面最底部的小框中采用灰色字样标明“100元话费优惠券包:20张5元券”。页底的灰色小字还标明,需要下载“神奇特权”APP领取优惠券。

此外,后续指向的充值平台也各不相同,据北青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神奇特权”之外,还有“惠惠指南”,“跃程话费充值”“购物猫猫”“省益省”“来就省”“喵优惠”“彩虹盒”等数十个平台均遭到投诉。

而这种话费充值骗局,除了得到多张话费券的情况外,还有的消费者压根没有收到任何提示。“我在视频App上看完一条视频后,系统立刻收到了弹窗,说让我抽奖。然后我抽到了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大奖,点进去用微信支付了29.9元后,就石沉大海,根本没有话费到账”,消费者王女士表示。

据报道,另一名消费者徐女士表示,自己喜马拉雅听书主页的侧方看到了充值话费的广告,点击后也是需要充值29.9元就得到100元话费。“充值后我收到来自蓝鲸生活平台的短信,说100元话费券包是新人福利,让我下载App进入领取。我心想,100元券也行,只要能充值成功就行,谁知,这100元是20张5元的券,并且每个月只允许使用1张”,徐女士抱怨。也就是说,每个月都充值的话,需要20个月,近2年才能全部使用完。

目前,在网上有大量投诉话费充值陷阱的网友,一些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要求并收到对方退款,但更多的人反馈,这29.9元就“打水漂”了。

针对这种骗局,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29.9元得100元话费的内容与实际不符,甚至涉嫌欺诈消费者。推出这种活动的商家需要对此负责,需要按照承诺向消费者履行相应合同义务,构成欺诈的需要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同时,广告平台作为广告发布者,依据广告法应该尽到审核广告主资质和广告内容的真假与合法性的法律义务,未尽到这种审核义务的,需要与广告主即推出优惠活动的商家承担连带责任。

上海澜亭律师事务所的张耀律师认为,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即构成虚假广告。因此,一般认为“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宣传构成虚假广告。从民事责任的角度来讲,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购买相应话费券的,可向客服申请退款,还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或者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

技术方面也需提升巡检措施,消费者不应盲目轻信广告

为何这类广告会大量出现?有知情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对于平台来说,这种广告治理的难点在于,他们投放均不是传统的广告位,而是在App旁边广告插栏、支付结果页、跳转出的页面等插件,而非直接在平台上。“这些地盘有时候是第三方的广告位,有时是劫持系统后跳出的垃圾广告,这个管理起来有一定难度,平台只能不停巡检或者投诉量比较大定向处理。”这也提示称,对于虚假广告的治理,平台应提升相应技术处理措施。

“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即构成虚假广告。因此,一般认为‘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的广告宣传构成虚假广告”,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民商事仲裁法律事业部资深律师刘怡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部分商家是绕过平台恶意嵌入弹窗链接,平台没有提供引流和分成,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并不需承担法律责任。”但这并不代表平台可以免责,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互联网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应当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对内容不符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得设计、制作、代理、发布。这里的广告主指的是售卖该消费券的商业主体,广告经营者指的是广告制作公司,广告发布者即是承载该广告的支付宝、百度、喜马拉雅等大平台。消费者购买相应话费券的,可向客服申请退款,还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或者在全国12315平台投诉。

刘怡也提示称 “希望消费者看到弹窗时仔细看清弹窗中的内容,不盲目下载不规范的APP,明白天上没有那么多掉馅饼的好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记者 庄黛荧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