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

作为民国时期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黑帮大佬,杜月笙其人,堪称是励志的典范了。

原本只是个社会底层卖水果的小流氓,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称霸鱼龙混杂的上海。他在人生巅峰时期几乎参与了当时上海的各大重要事件,派遣手下暗杀汪精卫,参与新生活运动的推行、甚至还正儿八经地当上了红十字会的副会长。

如此读下来,我们可能很容易便会把杜月笙脑补成一个乱世枭雄的模样──要啥啥不缺,金银美女一把抓,生活豪迈得不得了。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1)

孰料,与其显赫身份反差颇大的是,杜月笙和其他如黄金荣、张啸林一流的黑帮老大不同,他私底下,其实是很拘谨的。他长年资助文艺界,帮助政府募捐各种水、旱灾,除此之外,不管多热的天,杜月笙在公共场合总是穿着长袖,只为了遮住年少轻狂时留下的刺青。

而他最大的反差,便是虽然事业上春风得意,但在婚姻的道路上却走得异常坎坷。他的元配沉月英与他是政治联姻,彼此之间感情淡薄,且两人始终无法生育;二房陈帼英则是因荣华富贵主动追求他,杜月笙全程处于被动,可说是被陈帼英“霸王硬上弓”。

究竟是谁让这位对婚姻失望的男子,重新拾起对爱情的勇气与信心呢?那个人,正是民国一代佳人、绝世名伶──孟小冬。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2)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相识,要追溯至1920年的冬天。

当时,杜月笙已娶了元配沉月英,正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前途一片大好。在拼搏自己事业的同时,为了扭转年少时逞凶斗狠的个性,他总爱在空闲之余附庸风雅,资助戏曲界的大歌星。

那年,初露头角的孟小冬只有12岁,杜月笙却已是三十好几的大叔了;他并不好娃娃亲这口,之所以看孟小冬的戏,只是敬佩之心使然,想当她的赞助商而已。

当孟小冬饰演三国戏码《击鼓骂曹》的祢衡,唱完最后一段西皮快板后,台下喝彩叫好声绵绵不断。布幕一落下,杜月笙当即吩咐手下拿来花篮,跑到了后台献给孟小冬。

初见孟小冬,杜月笙拘谨,而孟小冬高冷。在父亲的引荐下,孟小冬接过花篮并还了礼,作为一名当红小女星,粉丝比比皆是,孟小冬似乎早习以为常。虽然两人并未深入交流,但也正因为这次会面,让杜月笙下定决心赞助孟小冬,后来甚至助她直接登上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大戏院“容记大舞台”,时人称其“扮相俊秀、嗓音嘹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有首屈一指之势”。

显然,杜月笙也很享受自己的慧眼识珠,把一身才气的孟小冬成功捧了起来。后来两人因工作关系暂时分道扬镳,他们的命运再度交会,是在五年之后的北京城。

阔别五年,两人在北京重逢,昔日的萝莉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御姐,还多了几分迷人的胭脂味。看着舞台上的孟小冬,杜月笙这回真的是如痴如醉,倾心不已,从此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爱情长跑。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黑帮老大追女人该是怎么个追法?想必是文攻武吓,甚至以父母亲友的性命要胁吧!不过,我们的杜月笙还真不是普通黑帮,他在面对爱情时,真像是个不知情为何物的腼腆少年。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3)

当时的孟小冬,经常在上海滩各地娱乐场所表演,杜月笙场场不落。买一张最普通的票,与吵杂的人群一同坐在台下,也不表露身份,也不特地扰攘,只是静静地坐着欣赏。有时孟小冬刚在“小世界”演完,台下的杜月笙也看累了,但得知孟小冬接下来要到“大世界”继续表演时,又将票费交给一旁的喽啰,嘱托他们帮忙代替自己看。

人虽未到,但场面要够,杜月笙简直是疯狂追星族。读者可以想想,杜月笙当时是何等人物,1925年正是杜月笙的事业高峰,他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毒品交易,被称为“上海滩三大亨”之一,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可谓呼风唤雨。但他却甘愿为心上人付出辛劳,花费大笔大笔的金钱与时间,只愿博得孟小冬的一笑。

可惜,在爱情中,努力有时是无法获得回报的。不久之后,杜月笙从孟父口中得知一项噩耗:孟小冬喜欢上别人了!

也许,在专心于演艺事业的孟小冬看来,杜月笙只是位对自己帮助很大的叔叔,她没料到这位和父亲年纪一样大的男人会喜欢上她。那时的她年轻气盛,想在舞台上干出一番事业,她喜欢的是会演戏的人,有名气和才气的人,而绝不会是杜月笙那样大字不识一个的暴发户。

这样的孟小冬遇见了最出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两人很快开始合作,同台演出。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曾被邀请到苏联为斯大林表演京剧。当时戏曲界流行男扮女装,女扮男装,以女人扮男人最红的是孟小冬,以男人扮女人最红的是梅兰芳,两个人经常在台上饰演情人,打情骂俏,惺惺相惜,惹得台下许多粉丝都将他俩视为戏曲CP。

在演艺事业中,粉丝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尤其是梅兰芳被称为“梅党”的粉丝,他们都是戏迷,入戏入得无法自拔,想让自己所喜爱的伶人不只在台上同台,在台下也百年好合。而梅兰芳与孟小冬这对主角呢?长年对戏下来,他们也因戏生情,又因情入戏,对彼此都有好感,梅兰芳的经纪人齐如山便干脆顺水推舟,趁机打一波免费广告。于是,在他的凑合之下,两人办了盛盛大大的结婚典礼,正式结为连理,轰动全上海。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4)

乍闻噩耗的杜月笙简直欲哭无泪,有苦无处诉!但仔细想想,自己和梅兰芳当然不能比,梅兰芳有正派的社会地位,还有钱、有才、有礼貌,自然是嫁给梅兰芳更适合自己;如果真的爱孟小冬,那就不该因为一己之私,破坏她一生的幸福。

就这样,杜月笙选择在他们准备大婚之际黯然退出,并送上礼花,祝贺两位佳人永远幸福。

婚结是结了,但梅孟夫妇究竟和不和睦,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其实,梅兰芳早就已经成婚了,而且还有两房太太;孟小冬和梅兰芳交往,相当于做姨太太,地位低人一等,心高气傲的孟小冬对此十分不满。她是谁?她可是民国第一京剧女明星!岂能甘居于他人之后?

除此之外,梅兰芳还不让孟小冬住进自己的家中,而是另外买了一栋小房子安置她。这让孟小冬很不平衡:她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才结婚的,而不是来这当个不明不白的“二奶”!经过三年的隐忍,孟小冬最终于1933年决定放弃梅兰芳,她登报言道: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梅兰芳)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 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孟小冬离开梅兰芳后,来自南北各地的梅党粉丝不分青红皂白,将她批评得体无完肤。一时之间,孟小冬成了被整个戏圈子孤立的对象,她因此大病一场,不见外人,甚至想退出演艺圈。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5)

此时,沉默已久的杜月笙终于又窥得一丝机会,他重燃对孟小冬的热情,耗费重金为她请律师打司法诉讼,最终换得四万法币的分手费。这在当时简直是天价,梅兰芳一位当红明星,竟一时沦落到卖掉花园大宅以填补债务的窘境。

虽然心中对杜月笙是感激的,不过,与梅兰芳分手之后,孟小冬便不再谈论婚嫁。她将所有心思放在京剧事业上,致力于京剧的现代化,以灌制唱片的方式,制作了中国第一批的京剧唱片。之后,她又拜四大须生之首余叔岩为师,真正做了第一女须生,获得“老生皇帝”──“冬皇”之誉。而杜月笙呢?他仍像是之前懵懵懂懂的那位爱情傻瓜一样,坐在台下欣赏着孟小冬的一颦一笑。

后来,两人的互动日渐频繁,杜月笙为了让孟小冬的名声更上层楼,默默提供了诸多帮助:上海接不到活,杜月笙就靠关系为其争取演出的机会;京沪往返很累,杜月笙就直接为她卖下北京房产供她休息。有一回,孟小冬染上重病,四处求医无果,杜月笙闻讯派了一艘小火轮,以十万法币的天价把北京的名医孔伯华请来上海替其看病,可谓豪气干云,尽显黑帮大佬的魄力。

然而,在那个年代,想谈恋爱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杜月笙不但得想尽办法接近孟小冬的心,还得对抗纷乱的世道。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打响,淞沪防线崩溃,杜月笙决定携家带眷赴往香港避难,而孟小冬则决意留在内地继续发展演艺事业。

两人的命运再次出现分岔,这一回,一别就是八年。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与孟小冬重逢,彼时孟小冬37岁,杜月笙56岁。分隔八年,杜对她的心意丝毫未减,回到上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孟小冬请来自家宅邸,想再次听听她久违的歌声。

1945年至1949年,同时也是影响杜月笙最重大的四年;在这短短数年间,杜月笙的政治地位像是坐云霄飞车一样大起大落。

他于1946 年以最高票当选上海参议会议长,还在上海担任各种各样的董事长,可说是登上了人生最顶峰。在杜月笙举办的六十大寿的慈善赈灾义演上,他花了大笔重金,把当时最有名的京剧名伶全数请来,而他最喜欢的孟小冬则作为大轴,于募款的最后两天演出。

国共内战期间,孟小冬经常往返上海和北京表演,杜月笙则意识到自己年老体衰,时局也越来越难以预料;他怕以后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将再也见不到她。某一天,多年来始终未曾真正表明心意的杜月笙,鼓起勇气写了封信给孟小冬,希望她能离开北京,回到他身边来。

孟小冬收到信后,明白了杜月笙的意思──她亲自走进了杜家大院,从此在杜家生活。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6)

是什么打动了孟小冬呢?或许是乱世的动荡令人格外珍惜身边的缘分,也或许是杜月笙经年累月的陪伴终于叩响孟小冬的心扉,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总之,杜月笙长达二十余年的爱情长跑,总算在此刻开花结果。

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杜月笙这个黑帮老大这些年为虎作伥,作恶无数,1949年,我军节节胜利,眼看上海就要被我军包围了,即便杜月笙再怎么舍不得他称雄一世的上海滩,也得准备离开。在渡海逃难的临行前夕,孟小冬问杜月笙:

“我跟你走,算丫头还是女朋友?”

这句话很有意思,孟小冬在进入杜家大院后,尚未获得任何名分地位,两人的关系暧昧不清。孟小冬此言,第一是承认了她与杜月笙的爱情关系,第二则是寻求名份,希望能有个明明白白的地位,别再重蹈她与梅兰芳的覆辙。

此时的杜月笙,已是位61岁的老人,浑身都是病,曾经的万贯家财也多半在战乱中散尽,就连逃往美国的签证费都缴不起。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摘下吸氧器,挺直身子对大家说:“我要给小冬一个婚礼。”

1950年秋,杜月笙借用朋友的宅第办了酒席。他虽不如当年阔绰,但仍买了一只镶嵌绿宝石的钻戒,在将指环套进孟小冬的无名指后,年已不惑的孟小冬,也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归宿。

尾声:杜月笙的结局

杜月笙后半生的岁月,影响力已大不如前,身边那群称兄道弟的银行家都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小伙伴们也树倒猢狲散,落井下石者倒是纷涌而至,偌大的杜府显得格外冷清。

幸好,还有孟小冬悉心随侍在病榻前帮忙端茶喂药,为他最后的几年时光,留下了单纯的甜蜜。那时,杜月笙早已有四房太太,但孟小冬仍义无反顾地决定跟随他,杜月笙也时常让儿女们叫她一声“妈咪”,以尊重并表示孟小冬在家中的地位。

在杜月笙离开人世前,他最放不下的,便是孟小冬。他常对身边的人慨叹:

我活了六十多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体,向来只知道一个欢喜,根本不懂什么叫爱。现在我说出来你不要笑话我,直到抗战胜利的这几年,我才懂得爱和欢喜之间,距离大着呢。

1951年,为气喘所苦的杜月笙,终是在香港寓所结束了他的一生。

杜月笙只交往七种人(黑帮大佬杜月笙与绝世名伶)(7)

有人说,爱情就应该要热烈盛大,爱一个人就要爱得彻底,要不然怎么能叫爱情呢?然而,生活毕竟是冗长且不尽人意的,感情中再旺盛的火焰,到最后都会化作日常的柴米油盐。

杜月笙与孟小冬的感情,始终是细水长流的陪伴。在平淡的生活里互相磨合,互相理解,互相支援,彼此留下许诺,相濡以沫。这,或许就是这位呼风唤雨的大佬,用一生所写下的爱情箴言吧。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