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基础栽培与形态特征(黄瓜栽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黄瓜栽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_赵文

黄瓜最初来源于喜马拉雅山的热带雨林地区,为 1 a生植物,善于攀援在草木上或者蔓生长。由于黄瓜种植持续时间较长,作为栽培区域范围较广阔的蔬菜种类和世界性的蔬菜种类,市场供应量很大,经济效益相当高,对于种植者与消费者而言有一定的重要影响。因此,在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黄瓜栽培技术与黄瓜产业获得多元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种植技术与积累种植经验,才能对黄瓜种植条件进行相对应的改变,同时调整种植方式,进一步提升黄瓜产量与质量。

1 黄瓜栽培的现状分析

1.1 栽培方式分析

从以往的直接种植方法逐步向育苗种植方法进行过渡。由于黄瓜本身根部的再生力比较薄弱,在黄瓜种植的过程中,通过直接种植培育的方法配合相关育苗技术的提高,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种植效果。所以在育苗技术和种植技术水平共同提高下,有针对性地对黄瓜的根部防护措施进行完善,就可以减少黄瓜根部损伤情况的再次发生。因此黄瓜育苗移栽方式的优点与效果就显示出来,既能提升黄瓜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能够有效延缓黄瓜植株衰老的速度。因此,栽培方式的有效转变以及栽培方式的正确实施,有助于降低黄瓜植株病害产生的损害,进一步提升黄瓜的产量与质量。

1.2 栽培结构分析

黄瓜栽培结构由以往的平面栽培逐渐转向立体式栽培,主要是由于设施栽培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露地栽培,通过大面积立体栽培技术的推进,黄瓜植株数目能够保持稳定的水平,黄瓜产量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尤其在搭架栽培方式的科学实施与规划中,黄瓜单株距离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大面积黄瓜栽培区域来讲,黄瓜植株数量与种植区域通风条件得到充分保障,有助于避免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各类病虫害的发生;而当各类病虫害发生后,通过合理的防控手段进行调整,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进一步确保黄瓜种植的质量。

1.3 栽培环境分析

随着黄瓜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栽培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可以调整传统土壤栽培的方式。黄瓜属于高产作物,对于土壤栽培时的肥料供应有着一定的需求。肥料在土壤结构中大量积累,会造成土地出现板结的状况,而且还影响到黄瓜植株内对营养的吸收。所以,在黄瓜栽培技术中无土栽培方法被广泛使用,其主要优点在于黄瓜生长过程中对于肥水的要求可以进行适当配比,只有在保证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的高质量和高收益。所以,无土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开展,改变了黄瓜在土壤中栽培的固定模式,也将进一步降低黄瓜种植时的劳动投入,并且受到土壤状况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少。

1.4 栽培区域分析

通过对黄瓜栽培区域分析的数据情况的调查,发现从以往的露地栽培逐渐变为设施种植,主要是由于相关栽培技术不断完善和温室结构进一步调整,使黄瓜在实际生产中栽培范围不断扩大,种植效果逐渐优化,为黄瓜种植创造更加优良的栽培条件和生长环境,确保栽培区域中黄瓜质量和产量得到共同提高。2014-2020 年,我国黄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 118 万 hm 2 增至127万 hm 2 ,而 2020 年中国黄瓜出口数量为 45 437.3 t,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果蔬类农作物,黄瓜出口远远大于进口,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黄瓜产量逐年提升,黄瓜种植面积占比稳步提升。比如一些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较好的省份,黄瓜种植区域分布较为平均,而对于一些气候及地理环境不太好的黄瓜种植区域,随着黄瓜产业的迅猛发展,栽培区域中的大棚面积和日光温室面积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

1.5 栽培时间分析

黄瓜喜温但不耐热,最适合生长发育的气温范围是10~30℃,其中,白天气温范围为 25~30℃,夜间气温为10~18℃,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好气温范围是 25~30℃。针对黄瓜生长周期进行分析,其适宜生长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所以在南方栽培黄瓜的关键在于夏季降温,可采取覆盖遮阳网和湿帘降温等方法,使得黄瓜苗床的最高温度在合理范围内。但在秋冬时节黄瓜生长的温室中,南部土壤和空气温度的改变范围较小比较适宜黄瓜生长,中部土壤和温度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合理控制好栽培时间,对温度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可以选择塑料大棚栽培方式,对栽培时间进行人为的控制与调整。

1.6 施肥情况分析

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对施肥方式以及施肥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是化肥、微生物肥加有机肥的组合方式。通过这种施肥方式,逐渐替代以往单一的施肥方式,不仅能够对黄瓜产品质量与产量提升有所促进,也能有效降低化学肥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在黄瓜栽培过程中对施肥情况进行分析,要特别强调对有机肥利用意识的提高,以及对整个施肥品质进行改善,可以将有机肥作为底肥提供更有效的养分作用。当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发酵作用时,有助于提高黄瓜植株对化肥的消化吸收效率,最后再配合化学肥料所提供的速效养料的促进作用,就可以在黄瓜整个的生长发育周期中进一步提高其品质 。

1.7 肥水管理分析

针对肥水管理的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黄瓜生长过程中的肥水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影响到化肥的利用率,还可以降低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环境污染。所以,针对黄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水分过低问题,可通过喷灌技术或者滴灌技术提高水肥效率,主要是利用灌溉系统本身的压力使化肥精准地作用于黄瓜根系部位,以充分满足黄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和肥料,保证黄瓜的顺利生长与发育。

黄瓜的基础栽培与形态特征(黄瓜栽培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

1.8 病虫害防治分析

为了达到无公害蔬菜的要求,针对对黄瓜抗病能力的高度重视,以及黄瓜栽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以黄瓜生长需求为基本条件并结合综合防控措施,对达到黄瓜的健壮发育具有一定的保障效果。所以,针对黄瓜在实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命周期较长,易发生病虫害累积的特殊状况,要利用科学化的病虫害防范和治理方法,选择高抗且多抗品种,对播种和土地加以消毒,以物理、生物联合防治的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适当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在最恰当的适用时期,选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此确保黄瓜生长过程中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既能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又能确保黄瓜生产的质量 。

1.9 机械化种植管理分析

黄瓜栽培技术从育苗开始到收获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和工艺都相当繁琐,而且由于在田间劳动强度很大,在传统黄瓜栽培的整个过程中,人工栽培方法也不能取得相应的栽培效益,再加上所投入的劳动力也相当大,无形之中提高了黄瓜种植与生产的成本,生产效益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同时也会影响到黄瓜的产量。所以,现如今通过使用各种农业机器,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人工问题,还可以有效减轻生产黄瓜的劳动强度,劳动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对提高黄瓜产量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2 黄瓜栽培的发展趋势

2.1 黄瓜栽培总面积逐渐增加

由于黄瓜栽培面积增长幅度较大,且由于黄瓜种植的利润比较理想,所以在价格相对稳定以及农民种植积极性逐渐提高的情况下,黄瓜产量与黄瓜需求量成正比,这才能确保黄瓜栽培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黄瓜种植区域广泛,栽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加之全国范围内黄瓜种植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为黄瓜栽培总面积逐渐增加奠定基础。

2.2 黄瓜抗病新品种的研发

为了降低黄瓜病虫害发生对黄瓜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研发黄瓜抗病新品种主要是为了增强黄瓜的抗病性,并降低农药的使用率,确保黄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就需要对黄瓜抗病与环境条件较差滋生的病菌进行科学合理防治。因此,针对栽培茬口不同类型黄瓜品种的出现,重视增强黄瓜品种的抗病能力,才能进一步满足黄瓜生产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 。

2.3 黄瓜生产的产业化

由于黄瓜品种和栽培技术要求逐步增加,对于我国黄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也给黄瓜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对于黄瓜品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高产抗病、优质的黄瓜品种,也需要对黄瓜果实、形状及口感制定相应的种植指标,以此对应种植要求激发黄瓜种植的潜力,以及发掘广阔的市场,才能稳步提升黄瓜种植产量与质量。

2.4 生物技术应用于黄瓜育种

生物技术育种方法选育优良品种,比较于传统育种方式选择优良品种有着相当的时间优越性,特别在新品种选择的速度上,单倍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为培育成功的黄瓜单倍体育种品种铺平了道路,它将为黄瓜选育提供新的有力的技术手段,以进行黄瓜品系纯化,进而为杂交育种优势的有效利用奠定良好条件。

3 黄瓜优质高产的栽培方法

3.1 整地选种

对于露地栽培的黄瓜种植区域应当选择土壤疏松肥沃,且具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的弱酸性土壤,其中,pH 值在 5.7~7.2 最为适宜。假如 pH 值低于 5.5,植株就会发生多种生理障碍,最严重的会导致黄瓜植株枯死。当 pH 值高于 7.2 时,由于黄瓜植株生长于极易发生盐害的环境中,会导致黄瓜种植区域发生烧根死苗的情况。

3.2 种子浸泡

种子浸泡主要是为播种做好准备工作,也可以最大程度预防黑心病、炭疽病等病害。所以将种子放入 55℃温水中浸种 10~15 min,待水温降到 30℃以下,再浸泡3~4 h,然后用清水洗干净黏液,晒干催芽,就可以通过催芽工序待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3.3 播种育苗

在黄瓜播种期内,根据种植要求确定不同的育苗方法,以及结合播种时间进行育苗工作,可以通过快速育苗来节省时间。这样有利于前期产量提升,也能使黄瓜苗茁壮成长,确保黄瓜产量和质量得到双重保证。

3.4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从温度管理、水分管理和炼苗等环节入手,主要是在苗龄 35 d 左右进行定植。所以,在温度管理中应当使播种到出土的温度控制在 28~32℃,出土到破心的温度要控制在 25~30℃,而破心到定植温度需要控制在 20~25℃。针对水分管理应当在苗期进行适当控水,炼苗期间可以通过加大通风量进行低温炼苗,以此确保植株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

3.5 浇水和中耕松土

黄瓜苗定植后 4~5 d 时,由于地下部分长出大量新根,需要浇 1 次缓苗水,在浇水后进行中耕松土,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为促进根系生长提供必要条件。第 2 次中耕需要除掉杂草,且浇水过后就不能再缺水,同时也要根据黄瓜生长情况灵活掌控。所以浇水时间上的安排,可以在结果前期在上午进行浇水作业,在采瓜盛期和后期,可以在傍晚进行浇水作业,以此来降低地温 。

3.6 插架绑蔓

黄瓜种植多采用人字花架,以防止风甩秧苗,所以在定植后应当对瓜蔓进行及时捆绑,并且捆绑的空隙应当以插进食指为宜,而捆绑的时间最好在下午,以此才不易折伤蔓和叶。

4 结束语

总之,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黄瓜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究,可以对黄瓜栽培技术创新以及确保黄瓜生产质量起到非常显著的引导作用。黄瓜栽培总面积不断增长,要有针对性地对黄瓜种植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充分开发黄瓜种植的广阔市场,以更加全面的栽培技术,提升黄瓜种植产量与质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