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

这是一首苏轼的诗,《和董传留别》,诗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但是诗中的第一句话大家一定是十分耳熟的,特别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原因就是它简单但又十分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关系。

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1)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赶赴汴京,在途经长安时候,恰逢朋友董传,临别之际留赠友人的。嘉佑六年即(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当时与之交游。董传在凤翔穷困潦倒,一直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2)

译文如下:

虽然生活当中身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因此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之后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我的名字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3)

这首诗里面引用了许多典故,了解这些典故可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意。

比如“老儒”:古代时指年老的学人。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瓠叶:是《诗经·小雅》的篇名,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

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择婿车:是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

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出自唐人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4)

读书不仅是为了占有知识,更大的作用是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我想这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的真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士农工商”、“学而优则仕”,从古至今,好像都是一个无法颠覆的真理。

但真正的读书不应该抱有太多的功利之心。

与书为伴,清净恬淡;以书为友,不见忧愁。

宠辱不惊,能看书卷奥秘;去留无意,可漫随书卷人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包子有肉不带褶(粗缯大布裹生涯)(5)

愿大家阅书,读己。

追随心灵的净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