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

《蚕花姑娘》是上影厂196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顾名思义,这是一部农村片。

上影厂在文革前的电影里,对农村题材情有独钟,也拍摄了一批带有乡土气息的经典农村电影。

这不能不说上影厂有着对当时的文艺政策的努力跟进的拍摄意图。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

其中,上影厂在1962年拍摄的《李双双》是一部代表性的农村片,当时轰动一时。而《蚕花姑娘》紧跟着《李双双》之后于1963年拍摄完成,但未尝不可以看成是上影厂对农村题材影片的趁热打铁的一种积极进取意向。

但与《李双双》的红极一时相比,《蚕花姑娘》显然不温不热,没有产生什么巨大的反响。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3)

这根本的原因,如果追究起来,还应该从编剧的技巧上进行查找根源。

《李双双》的编剧是李准,生活底蕴充足,文学功底深厚,日后,他编剧的一系列电影曾经持续地轰动过中国影坛,而他的文学底蕴,也堪称中国作家中的头部代表,日后保证了他凭借黄钟大吕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最终问鼎茅盾文学奖。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4)

而《蚕花姑娘》的编剧顾锡东,在文艺界的知名度,远不如李准如雷贯耳。但是顾锡东并非名不见经传,他编剧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曾经拍成电影,文革结束后,他编剧的越剧《五女拜寿》也取得极高的知名度,而这部越剧的原始故事,是一个现实题材,表现了一个文革期间落难的老干部,虽然有五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女儿没有与父母划清界限,但这样的现实题材触及时弊,无法通过,于是顾锡东把故事情节移到了遥远的历史年代,假托戏剧情境,表现了一段当代史上的荒唐岁月。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5)

《蚕花姑娘》是顾锡东编剧的第一部情节电影。现在看来,《蚕花姑娘》与《李双双》相比之下的最大不足,就是缺少丰厚的现实底蕴,生活的底气不足。既然要拍农村片,那么,土得掉渣的味道是保证农村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蚕花姑娘》里,仿佛知道是农村戏不够,偏偏要加进一段剧团里的故事,片中的女主角小萍的一个理想是到剧团里当演员,这一个情节,占据了整个电影的一半时间,那么,真正地反映农村原汁原味地生活生气的内容,就只能在见缝插针中予以完成了。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6)

《蚕花姑娘》里的最大戏剧冲突,就是女主角小萍始终在立志务农与跳槽当演员之间犹豫不定,而事实上,这样的矛盾选择,在世俗的社会见解中,决定了这样的农村片是一种不地道的农村片,是一种以“反农村片”的方式构建起来的乡土题材文艺作品。因为它的主人公的内心愿望,是逃难乡村,进入城里,成名成家,而这种对农村生活的跳离与超越,在任何时代对于农村题材作品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显然,扎根农村一直是一种必须借助熵变才能支持起的付出代价的过程。《创业史》中的改霞离开农村到城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在文艺作品上,必须逆向地宣扬扎根农村的正确性,这使得这样的影片,从一开始的构成基调就违拗现实的社会认知。《李双双》里就没有这样的矛盾冲突,它整个的基调,是基于农村是大有可为的无从质疑的认知中的。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7)

《蚕花姑娘》在这样的一种违拗现实的主题选择中,表现女主角小萍心理状态一直摇摆不定,无法做到安心务农,一旦觉得农村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她就萌生出到城里当演员的念头。在影片的潜在价值体系里,回家务农可以不做好,但可以成为一个演员,因为演员必须依靠天赋,而剧中的小萍,就拥有能歌善舞的天赋。这样,《蚕花姑娘》里的人物设置,就是一个难以具有说服力的人物设定,它变相地在传播着一种理念,那就是为了当一个合格的养蚕姑娘,必须放弃自己的艺术天赋与人生追求。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8)

也就是把两种不具备对立倾向的价值观,作为对立的两种体系进行生与死的搏斗。出现这样的构思,不能不说与编剧顾锡东是一个剧团的编剧有着很大关系。对农村生活体验的不足,不得不依靠他所熟悉的剧团元素,来充填整个电影的故事冲突。

这也是与李准编剧的《李双双》立足于农村的原生态生存状况的创作构思,呈现出较大差距的原因。

《蚕花姑娘》里的戏剧性太过平淡,连扮演女主角陶小萍的尤嘉在表演时也深刻地感到了。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9)

演员在表演时,不能不掂量着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人物的微妙的内心变化,而缺乏强烈的戏剧性,导致演员必须捕捉那种细腻的恬淡的心理变化进程,难度加大,所以,尤嘉感到扮演角色的最大苦恼,就是不容易把握人物的情绪波动,明明感到人物已经开始内心转变了,但是角色的演绎上还是会偏离人物的性格流变与走向。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0)

而在这样一部农村影片里,增添一点可观性,电影也是煞费苦心。

让农村姑娘跳进河里,来一次游泳,通过演员的湿身表演,来满足电影本性所具备的偷窥功能给观众带来的一点观感兴奋点。

正值风华正茂的尤嘉承担了这种特殊的女性演员对表观众视觉的满足功能。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1)

尤嘉在20岁的时候,出演电影《枯树逢春》。这部影片今天看来,依然是尤嘉最为成功的一部电影,是她的代表作。在影片里,她要扮演比她的真实年龄大近十岁的农妇,实际上是对演员的天性的彻底扭转。但年轻时的楚楚动人,拯救了演员的年龄偏轻,尤嘉把女主角的悲情味道,表现得非常打动人心。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2)

而在接下来的电影拍摄中,尤嘉开始了逆生长,在22岁拍摄的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扮演一个才艺俱佳的城市姑娘,在影片里,她奉献了一段当时电影里罕见的体操表演。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3)

而在 《蚕花姑娘》的拍摄中,尤嘉在她的23岁年龄中,再次贡献了她的一段游泳表演。

对于在大学里从事体育专业的尤嘉来说,无论是体操表演还是游泳客串,都是她的拿手好戏。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4)

《蚕花姑娘》里,尤嘉扮演的小萍,身着单薄的衣服,在月色撩人的村口小河里,独自自由翔泳。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5)

很难说这样的镜头有合理性。至少你游泳应该在白天吧,而电影里安排的游泳场面,却是在暮色四合的农村小河里,整个与环境很难匹合,但却可以看出这一段镜头的硬插进电影里的功夫在镜头外的别有用心。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6)

镜头里,小萍爬上了船头,然后她的嫂子寻觅而来,小萍因为瞄准了当演员的新的目标,她情绪极佳,在朦胧的镜头里,她展演出出浴女那种特有的妙出天然的神色飞扬。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7)

小萍在这一段镜头里,展现出演员尤嘉在影片里的最美的一段表演,她的双目晶亮,贝齿微启,朝气逼人。这也是尤嘉在电影里贡献出的最具本色的青春气息。她的最好年华,在她的23岁之前已经被镜头劫掠一尽。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8)

之后,尤嘉没有机会再在镜头里,展演她的青春朝气。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19)

当她再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是在1974年拍摄的电影《火红的年代》里扮演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0)

甚至她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在演员表里。而与她一起出场的另一个叫刘大姐的角色,由李玲君扮演,她是老版《渡江侦察记》里女游击队员的扮演者。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1)

而新版《渡江侦察记》里的女游击队员的扮演者张金玲,也在《火红的年代》中开会的场景里,当了背景墙的角色。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2)

尤嘉扮演的角色,在影片里叫福妹。她露出她的招牌性的轻露牙齿的微笑动作,此时她34岁,已经向中年女性的角色迈进。

在《蚕花姑娘》时代的微胖型的丰润面容,已经随着青春期的离去,而一去不复返了。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3)

到了1979年她在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里扮演的角色,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之后她扮演的角色,已经多是母亲的角色。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4)

而尤嘉在23岁之前拍摄的两部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蚕花姑娘》中,也成了展现她的青春胴体的最后绝响,成为六十年代电影里用于隐性的身体喻示与电影偷窥功能的动用她的原生态身体状况的少见的两部电影。

老电影《蚕花姑娘》1963 老电影蚕花姑娘特意安排了一段湿身镜头(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