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成都的俞女士也不例外

去年10月

俞女士在成都的美莱医学美容医院

进行了鼻整形手术...

结果令她非常气愤

“我都不敢见人,出门就戴口罩!”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1)

▲俞女士做完整鼻手术后的鼻子

期待蜕变

本想鼻头延长遮鼻孔,整形后却变成“朝天鼻”

2018年初,年近六十的俞女士在青羊区青华路附近的美莱医学美容医院进行了牙齿矫形,经常与美莱的医生、咨询师交流,逐渐产生给鼻子整形的想法。“其实我原来的鼻子也还算漂亮,只是年纪大了,鼻头稍微缩了一点,鼻孔微露,想微调下。”

与医师熊猛几番沟通后,俞女士选择做鼻综合手术,包括鼻子稍微抬高、缩小鼻孔、拉长鼻头并下垂等,手术费为6.8万。

2018年10月26日,俞女士进行了鼻整形手术。但在随后的住院期间,其他做鼻手术的人看了俞女士的鼻子后,指出这鼻子不太对劲!

整体是朝上翘的,

看着很短,

像“朝天鼻”!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2)

▲俞女士做的整鼻前后对比照

俞女士这才注意到,术后鼻孔完全暴露,比原来外露得更多,从正面看鼻孔一边高一边低,侧面看鼻头是上翘的。这与她最初要求的“鼻头延长、下垂遮住鼻孔”完全背道而驰。

但熊猛告诉她,手术后都有一个恢复过程,没有问题,3-6个月就好了。

俞女士仍不放心,约一周出院后,她先后去了几家其他的美容院,都认为她的鼻子不太正常。自去年手术后,俞女士多次找美莱美容和熊猛沟通,希望美莱退还6.8万手术费,并予以一定赔偿。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3)

▲俞女士做整鼻手术前的鼻子

“鼻子做成这样,我都不敢见人,也没敢告诉亲戚朋友,出门就戴口罩。每天看着镜子,用手机自拍,希望哪怕能有一点点转好的迹象,但反而觉得更加严重了。”

2019年2月13日,俞女士告诉记者,整形至今快4个月了,她一想到鼻子就闹心、睡不好觉,但美莱美容始终没解决她的问题。记者发现,与手术前的照片相比,俞女士的整个鼻子部分发生了较大变化,正面看鼻孔一高一低,侧面看鼻子上翘更加明显。

维权之路

整形后多次找整形医院沟通 对方坚称需要恢复期

回忆多次维权的过程,俞女士最大的感受是对方一直在找借口拖延时间。

去年11月底的一天下午,俞女士和朋友到美莱美容找熊猛,想商量解决办法,但护士说他(熊猛)有手术,俞女士便在美莱等到了晚上7点左右,但那时发现熊猛已经离开。

第二天,俞女士一行人再次来到美莱,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俞女士还处于恢复期,需要后续观察。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4)

▲俞女士做完整鼻手术后的鼻子

2018年12月3日,在美莱美容,熊猛表示他清楚俞女士想要鼻子高度适当增加、鼻尖适当延长的需求,但现在是恢复阶段,半年后就能达到要求。

2019年2月,她再次回来,快4个月过去,鼻子仍然没有好转,鼻头歪斜甚至更向上缩短了,还常常感到呼吸不顺畅。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5)

▲俞女士做整鼻手术前的鼻子

美莱美容回应:

已经在处理,6个月恢复期后还不满意就走鉴定程序

2月13日下午,美莱美容负责媒介方面的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此事目前已经在处理当中,针对俞女士要求的赔偿问题,需要走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

“手术需要3-6个月恢复,6个月之后,她还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们。可以找第三方来鉴定,如果我们有什么责任,该赔就赔。”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6)

▲成都美莱医学美容医院

该工作人员表示:

整形行业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刚做出来效果不好,要等过了恢复期之后再看。如果确实有明显的问题,可以进行免费修复,如果经鉴定存在医疗事故,该退费就退费、该赔偿就赔偿。

针对这一说法,俞女士很无奈:

“我的鼻子已经被他们整坏了,怎么还可能相信他们来给我修复?”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7)

目前,俞女士已经向青羊区有关监管部门投诉美莱美容,也提交了鉴定申请,但对方告知需要等几个月后才能排到她做鉴定。

整容尴尬事件(成都女子花了6.8万整形却成这样)(8)

▲成都美莱医学美容医院的顾客投诉处理流程

每天看着自己的容貌,再看看整形前的照片,俞女士悔不当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就是想让自己更漂亮一点,真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律师说法

整形效果好与不好、成功与否,

应该如何判断?

当事人为何维权难?

  •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小林表示,整形纠纷具有一定复杂性,双方对于整形失败与否,各执己见,那么就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需要司法机关裁判,而司法鉴定和审判本身需要经历一定的程序。

一般来说,整形后不满意,

当事人有哪些维权途径?

  •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郭刚表示,整形既属于消费行为,也属于医疗行为,如果仅是术后不满意的话,可以通过当地的消费者协会介入协调;如果涉及到医疗事故及其他严重后果者,则需要通过当地卫计委部门介入协调。若这两者都未能使医患双方达成一致,只有通过诉讼的方式寻求最终解决。对于明显未达到整形效果的手术,医院方应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继续修复纠正或尽快采取其他补正措施。

整形有风险

手术需谨慎

劝大家三思而后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