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印形意拳十二形精解(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

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

崔虎刚 六合武学 胡刚 六合红学

一、武林大案

武林大案一个接一个。

李德印形意拳十二形精解(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1)

李洛能先生弟子车毅斋先生

前文我们破解了太极拳历史之谜、曹继武诈死之谜、武林中的曹雪芹升霄道人身份及其少林寺福居拳谱、十八家拳祖真伪之谜后,这里再破解李洛能师承之谜。

形意拳乃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尽管自民国初期传人的形意拳等著作,基本上众口一词,认为李洛能(老农,字飞羽)先生师承山西祁县戴龙邦先生。但至今学界围绕师祖李洛能先生师承等,学人时有争论,各执一词。

研究历史,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不能进步。

二、矛盾所在

1、山西太谷车毅斋先生碑文

1925年山西太谷车毅斋先生碑文记载:“拳术,中国绝技也。有少林内外家之别。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一曰王长乐弟子,一曰戴文雄弟子。长乐,交人;戴氏小字二闾,则祁人也。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学人因各自立场不同,各有自己的解读。或结论正确而论证不足,或看似有理,但结论错误。

李德印形意拳十二形精解(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2)

车毅斋先生碑文

这里有必要对此,重新仔细研读一番:

尽管文中没提谁传给了李老农先生,但如果一个外行,从上下文看,但就字面意思而论,两个戴氏显所指然系同一人,否则若论祁县的戴氏,人选就非常多了,岂不祁县戴氏各个都有祖传心意拳?而且文字开篇就归纳了当地两类传人弟子的所属。一类是交城县的(王)长乐先生的弟子们,另一类为戴文雄(小字二闾)的弟子。以这两类传人影响最多。

因此 顺理成章,‘外传李老农’之主语,也当指前面的‘戴氏’,即小字二闾之戴氏。且不论碑文所记载的是否真实。如果没有之前的两类的限定语,还可以探讨是否有指其他人的可能性。

因此,学人著文说:一看此碑文,就指戴龙邦传的李老农。这一看法显然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且碑文中未提到戴龙邦。如果以碑文之外的信息就下结论,何须探讨这个碑文?

有学人提出“戴龙邦字“尔雷”,而戴文雄小字“二闾”,父子之字读音相近,也容易在言谈中相混,把“尔雷”听成“二闾” ,把其父当成其子。这也是社会民众中容易误传的原因之一。”

且不说戴龙邦字‘尔雷’的说法是否可靠。即便社会上人们因谐音把二人字‘尔雷’与‘二吕’混为一谈,但碑文中是不是明明写了‘戴文雄’三字?戴文雄(熊)与戴二闾的对应,本身是正确的。

此外,由于受到开句 “拳术,中国绝技也。少林内外家之别 ”,因此学人对碑文中‘少林外家支派’更是各有解释,种类繁多。

其实对照上下文,本意是说中国拳术,可以分为少林拳,以及少林以外的拳法,而并非指黄宗羲、黄百家父子提到的内外家拳的概念,这里也没有张三丰的事情,也不是说少林寺拳法本身分内、外家拳两类等。

碑文作者进而举例、归类为:交人(王)长乐先生的拳法是少林拳,戴氏祖传的心意拳不是。相对于少林拳而言,戴氏祖传的心意拳是‘少林外门支派’即少林拳法以外的一种的意思。并不是说,戴氏祖传心意拳也是少林拳,只是传到了外面、外人,或者说戴氏祖传心意拳是少林寺的内家拳的意思等。

如果碑文作者稍微规范一下行文,就不容易误会了。家门家门,尽管两者常常并行,尤其在武林中,但不同场合互换使用,也会造成微妙误会。

2、戴龙邦与戴二闾

与车毅斋碑文的正确记载不同,有的拳谱,如民国时期山西太谷等地流传的抄本拳谱中载有‘戴龙邦人称二吕(戴二闾)’的说法:

李德印形意拳十二形精解(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3)

太谷形意拳传人拳谱

1923年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杨明漪先生介绍:“初得心意之传于山西者李洛能也,直隶深县人,初精长拳,为人佃,至山西祁县,识得戴龙邦之子文雄文某者,接手失败乞师之。二戴年幼,请拜其母,以师弟自处,教授之。洛能旋直隶,拳家当之无不靡者,又不得其手法,共神之,因呼之神拳李云。传郭云深、刘奇兰、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

那么,戴龙邦与戴二吕(闾)究竟是一人,还是父子二人?李洛能先生究竟是师承何人?是戴龙邦,还是戴龙邦之子文雄(戴二闾)?

如果戴龙邦与戴二吕(闾)是同一人,那么李洛能师承戴龙邦或戴二吕(闾)不是都一样吗?

如果戴龙邦与戴二吕(闾)是父子两人,为何民国时期,山西太谷人在当地当时,就已经搞不清楚了戴龙邦与戴二闾的关系呢?在李洛能先生弟子的时代,与戴二闾的时代更接近,还是与其父戴龙邦更接近?当时戴二闾(戴文熊)的名气大?还是其父戴龙邦名气大?传人们为何会搞混呢?这又说明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此外,传人们津津乐道李老农学艺的经过,离不开种白菜、送白菜。如学人文章介绍:“李老农在沧州学艺时闻山西戴二闾之名,于三十四岁即不远千里到山西祁县投师学艺,多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后来被他春夏秋冬终年为戴家免费送菜的赤诚之心感动,才在母亲的督促下,打破戴龙邦“戴家拳不外传”的遗训,首开了接受外姓人李老农入门的先河,这时,李老农已三十七岁,戴龙邦去世已经二三十年,拜年近六旬的戴二闾为师,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又:”……李老农30岁,听说山西祁县小韩村戴文雄所练心意拳已到出神入化之境,酷爱武术的李老农告别妻儿,千里迢迢来到祁县小韩村学艺。不想戴家心意拳有不传外人的祖训,多次登门均遭到了戴家的拒绝。李老农学拳心切,心诚意坚。于是就在小韩村租下房子租下土地种菜为生等待时机。并且每日为戴家送菜,三年间风雨无阻,不收分文。戴文雄和母亲感其心诚,遵母命于1839年正式收其为徒。”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祁县老财主戴家,明明知道对方有所求而白送菜,会接受吗?换成您呢?

如果没有这个历史发生,为何传人们又都代代相传?恩师朱华先生也有此传。那么这一故事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历史真情?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历史谜案需要在历史中寻求答案。

李德印形意拳十二形精解(李洛能先生师承之谜与形意拳发源地)(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