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小伙亲人去世(大二男生得知爷爷去世后从高楼跳下)

近日,在南昌市东湖区火神庙巷一公厕门口,一男子从高处坠落砸中一辆轿车,把车子的挡风玻璃砸出个大洞。据目击者辜先生称,当时先是听到一声巨响,然后就看到有个人掉了下来。

27岁小伙亲人去世(大二男生得知爷爷去世后从高楼跳下)(1)

跳楼者挣扎了一会儿后就不动了,辜先生赶紧拨打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据伤者家属介绍,跳楼男子是南昌某高校的大二学生,今年二十多岁。他是被爷爷带大的,但最近爷爷去世了,他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最后竟做出这样的过激举动。

27岁小伙亲人去世(大二男生得知爷爷去世后从高楼跳下)(2)

令人意外的是,男孩家属并不知道他跳楼了,当时他们正在吃饭,而男孩在睡觉,忽然他就房间走出来去了厕所,家人以为他只是去上厕所了,所以没多心。直到民警上门,伤者家属才意识到孩子出了危险。赶紧跑去厕所一看,发现窗户已经被打开了,孩子应该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

27岁小伙亲人去世(大二男生得知爷爷去世后从高楼跳下)(3)

好在伤者被及时送往医院治疗,目前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27岁小伙亲人去世(大二男生得知爷爷去世后从高楼跳下)(4)

因为亲人离世而自戕并不是很常见的事情,或许也说明男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急需引起家人重视了,但愿家人能在男孩出院后进行一次深度沟通,必要时也可以寻找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这起事件中最令人感慨的是,男孩在跳楼前没表现出明显异常,家人都以为他在正常睡觉上厕所,却不知他的内心已经经历过一场“豪战”,这其实也是缺乏真诚沟通、不够了解彼此的体现。由于新闻中给出的信息太少,我们也难以得知男孩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和家人的关系如何,有没有抑郁倾向。但愿他未来的人生可以越来越光明吧。

既然没有人能阻止死亡、逃过死亡,家长就更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死亡,接受亲人离开的事实,更加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不同,死亡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孩子4岁前,父母可以用比喻法进行解释

一般4岁前的孩子,因为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很难理解大人口中的死亡是什么意思。这时候父母也不用跟孩子去进行科学的解释,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比如玩具丢了、花朵枯萎了,让孩子意识到死去的人再也无法见到。

2、4-7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

一般4-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社会认知能力,他们能辨别简单的是非。这时候父母需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首要的就是告诉孩子要保护好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这阶段的孩子对于很多危险是没有判断的,比如可能会发生很多溺水的不幸事件。所以父母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惜自己的生命。

3、7-13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解释

一般7-13岁的孩子已经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也能够自我思考和判断,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此时父母就要正面解答孩子的困惑,从科学的角度,让孩子去理解和看待死亡。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或科技馆,让孩子平静地认识死亡,看待死亡,接受死亡。

总之,父母不要妖魔化死亡,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也不能美化死亡,让孩子对死亡产生向往。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