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

1870年长江流域经历特大洪水

深刻地改变了荆江两岸和

洞庭湖地区水文地理特征

也影响了此后长江流域水文工作和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1)

如今在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大背景下

为了完善防洪预报调度系统

完成数字孪生平台的迭代升级

长江流域的防洪调度推演

自然也不能少了

以历史洪水为背景的模拟演练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

前几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就

假设2022年发生1870年历史特大洪水

通过“利器”复原当年形势场和

雨、风、湿、温等多维度天气因素

实现历史洪水信息时空多尺度扩容

搭建起1870年洪水本底

沉浸式模拟了长江流域

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

干流堤防高水位运行

中下游蓄滞洪区分洪运用

等关键决策过程

圆满完成了一次“高科技”调度演练

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复原历史 用算法和数据“再现”洪水

由于年代久远,1870年特大洪水的“四情”(雨情、水情、灾情、险情)数据严重缺失,长江委水文局打造了“信息复原与扩容”的“利器”,利用洪-雨多维度动态逆向还原技术,重构1870年形势场和“雨-风-湿-温”等多维度天气要素;采用OCR智能识别法复原洪水信息,结合洪水本构关系适配技术,实现了历史洪水信息时空多尺度扩容,形成1870年洪水本底。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3)

重构历史“四情”

在此基础上对病险水库等灾情险情智能诊断再分析,重现当前工况下历史洪水的“四情”。

同时,此次演练还集成水利空间网格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河道地形及经济社会数据,融合三峡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BIM(建筑信息模型)和磁器口、长寿、城陵矶等江段厘米级倾斜摄影数据,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体系,实时汇集长江流域3万余站水、雨、工情信息,实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数据底板的深度融合,为科学调度和智慧决策搭建了数据底板。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4)

分布式水模拟数据底板

市场+平台 模型推演支撑预报

此次调度演练运用到的“CJH模型应用市场”既包括了新安江模型、API模型、相关图模型等传统模型,也集纳了一维水动力CJH™模型、江湖分蓄洪区容积自适应洪水模拟模型、洪水概率预报业务化模型、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降雨预报模型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报模型。通过与“CJH建模平台”无缝结合,并构建洪水推演体系,实现各个模型推演结果的综合,为调度演练提供了精准可靠的“算法”保障。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5)

启动引擎 联调联算实现智慧演算

通过打造“长江洪水模拟预报引擎”,纳入长江流域全河系近1000多套方案,覆盖长江流域111座水工程、400余个水文站,实现了多节点、多工程、预报调度复杂互馈关系的联动计算,有效支撑流域智慧模拟。

知识平台 调度方案优中选优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6)

调度规程知识图谱

此次调度演练还用到实时洪水调度知识平台,平台基于实时调度规则库、历史洪水调度案例库等丰富的信息资料,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将预报调度相关的原理、规律、规则、经验、策略、方法等信息结构化,再结合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运用知识图谱推理方法,智能推荐调度方案集,以便做出最优防汛调度决策。

大洪水毁灭性(重现1870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7)

实时洪水调度知识平台方案集推荐流程

推演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对历史洪水防洪调度演练

提升各端口技术和智慧平台的水平

推进长江流域数字孪生平台的迭代升级

全面提高流域“四预”能力

全力保障长江安澜

背景资料

1870年长江洪水,是指1870年7—8月,长江上、中游发生的特大洪水。

1870年6月开始,江西、湖南、湖北各地开始降雨,至7月中下旬,暴雨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尤其是7月13—19日,一场持续7日的超强暴雨,使得长江上中游发生了罕见特大洪水,受灾范围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约3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被洪水淹没。

这次洪水改变了当地的水文地理,在长江与洞庭湖之间冲出了百余公里的松滋河,也塑造出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荆江基本架构。洪水不仅改变山河,还为后世水利建设提供了参照,无论是三峡水利枢纽还是荆江大堤都曾考虑过面对这场大水应如何防范于未然。

本文有删改

资料来源丨《长江水文“硬核利器”助力1870年洪水防洪调度演练 》秦昊、邢雯慧、郑力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责编、文案丨罗景月

校对丨王瑜(见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