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

提到内蒙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草原。提到鄂尔多斯,被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煤炭、土豪、GDP超越香港、人均GDP名联前茅......好像跟牧业没什么关系!

这篇文章,就带您了解下鄂尔多斯的——广大牧区。

先从内蒙古自治区说起

内蒙古作为一个农牧业大省,这里的大草原主面积8666.7万公顷,其中有效天然牧场6818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27%,是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达到了2400多公里,这里面除了各个盟市旗县镇村等的城市群落外,都是大草原。这广袤的大草原从东到西又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

详细介绍如图——拍自内蒙博物馆

鄂尔多斯是一个四线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煤炭已探明储量1676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80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草原面积9785万亩,占全区的7%。全市总人口204.5万,农村牧区常住人口19.9万户、5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5%。

这里地貌类型多样,有芳草如茵的草原和开阔坦荡的波状高原;平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4.33%,丘陵山区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8.91%,波状高原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81%,毛乌素沙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28.78%,库布其沙漠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9.17%。

西部坡状高原总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差不多3150多万亩。本人就在这里出生成长。这里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海拔高度1300~1500米。气候较为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属典型的半荒漠草原。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鄂尔多斯有野生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720种、91变种、11亚种,共计822种,野生植物资源中,饲用植物有496种。野生种子植物要比锡林郭勒多出96种,所以鄂尔多斯高原牛羊肉也很鲜美。

[左上]这是8月底夕阳下,自家草场实拍,没做任何处理。

在6月底之前可不是这样的风景,牧区从21年冬天到22年春天持续干旱,全区草原受旱面积一度超过6成,鄂前旗草原旱情全部处于重特旱级别。

持续的旱灾使牧民的生活陷入绝境,从21年冬季开始饲喂草料一直到来年6月份。平时的话只有在禁牧期,也就是每年的3.20-6.20号才会圈住饲喂,其他时间还是在草场上吃干草,早晚补充玉米。

今年不仅饲喂期延长,而且饲草料价格由于需求旺盛而水涨船高,又加之疫情的反复,物流不畅,更是导致羊价(毛重收购价)从最初的20跌到了9块左右,整整跌去了一半还多。

对牧民的打击可谓是双重的,一边是居高不下的草料价格,一边是跌跌不休的羊肉收购价,同时还得搭进多于平时一倍的劳动力,还由于高温干旱,天气炎热,牛羊越喂精神越差,疾病增多,死亡率抬升。

去年冬天到今年6月,我家光牛就损失了4头,还都是怀孕的母牛。细算下来的话,今年能收支平衡就已经是万幸了,很多牧户可能要欠债返贫,这就是中国农牧民不挣钱的原因,没有抗风险能力,纵有家财万贯,长毛的不算。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2)

今年6月下旬的草原,旱的跟冬季差不多

牛羊肉价格(毛重收购价)从16年前后的低点缓慢抬升至18年的高点并持续到21年春天。这一波持续近5年的牛市行情,直接带动了牛羊养殖从业者大踏步入场,各地大型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千头牛、10万只羊的养殖基地在临近的县市就有几个,我们一个镇差不多一千万亩草场,养殖规模也就十来万!

直到6月20号开始陆续降雨,在7月底到8月中,一度又形成洪涝灾害,沙漠里发洪水。也就两个月的时间,牧区就从一片荒芜变成了天堂草原。及时的降雨,不仅带来了嫩绿的青草,还给牧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也使牛羊价格(毛重收购价)止跌反弹,稳在了12-13块,虽然没有出现怎么跌下去怎么涨回来的盛象,但也还能说得过去。抗住了旱灾期没有出手的牧民,现在多少还能有些盈余。至于大型养殖场,今年下来,至少应该有三成会考虑去留的问题了。

​​[左上]8月中旬的一场大雨,使草原生态恢复到了40多年前的时候,到处都是小水潭。

鄂尔多斯‬牧区的发展

内蒙古从东到西,随着草原的变迁,牧区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笔者只对鄂尔多斯西部这几个旗县比较了解,而且生活方式基本相同,所以就单介绍这里的牧区了。有些内容就拿笔者家庭举例了。

我们这的牧区每家牧民的草场是固定的,换季的时候不去赶场,属于半农半牧的一个方式,牧民不仅仅有草场,也有耕地。

牧区的发展我将它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前

其实整个国家的农村都差不多,尤其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使得大部分的国人都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大家都到了剥树皮,吃草根的地步了。所以当时为了能有口吃的,好多陕西榆林地区的人逃荒来到伊盟(鄂尔多斯早期的名称)这边。

给本地牧民打工,放羊,以物置物换得皮毛油肉等带回去换钱。就这样慢慢安家落户,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我们家就是其中一员,太爷爷辈来到这里,爷爷辈在这里安家落户,父辈扎根发展,到我这里第三代。

​​​[左上]这是70年后爷爷奶奶花了三四年时间盖好的几间土木结构房子,当时我父亲还是四五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牧区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因为当时的牧区地广人稀,大量涌入的汉族民众,带来的是农耕文化,与传统的游牧文化有很大差异,就这样经过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牧区生活方式。蒙古族民众学会了种地盖房,汉族民众学会了放牧挤奶,蒙族学会了说汉语,汉族学会了说蒙语。

大集体时期,个人的劳动所得都得交规集体,牧区里由队长分配谁家放什么羊,放多少只,放的羊每年剪的毛/绒都得上交,家里吃肉也是由队里分配一年该吃几只。种地都是在集中的水利,每户出一人劳作耕种。秋底收粮了之后,统一交到大队。因为全都是人工耕种,全大队种的地也没现在一家的地多,大家种出来,夏天都会分得一点蔬菜瓜果玉米棒子啥的,真正分粮都是在年底到粮库里分。分粮的时候根据每人每年所挣工分总和折合成钱,再按照每人每年多少斤粮食,拿钱买,买完粮也就基本不剩啥钱了。

这些在《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里基本还原当时的情况。

改革开放后

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了,牧区先给牧民分了集体财产,分配了牛羊牲口,83年左右才为牧民划分了草场。当然不是平均分配,但也是真真实实分到了自己手里,自负盈亏了,所以大大激发了牧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谓一年一个样。自此以后,农牧民成为了个体户。

牧区新1.0时代(1980-2000年)

主要还是以原始、传统的耕种、放牧为主。

80年-90年主要的干活、出行工具还是骡、马,马车之类的。

90年-00年出行有了摩托和单缸拖拉机(四轮子),耕种开始有了基础农具,整体还是以人力为主。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3)

88年办理的宅基地证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4)

88年办理的宅基地证

体现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多了规范。

每家每户办了草原证,上面的经纬度坐标明确了界限和责任。草原跟草原间有了边界,用铁丝网隔开,根据草原上植被覆盖情况划定了草原等级,一等是最好,三等是最不好。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5)

96年重新分配草场后签订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

分到一等草场的人家就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草场好,牲口发展得就快,变现的能力就快。

分到三等草场的就惨了,草场太差,牲口都不够吃,数量上就大打折扣了,质量也起不来,即使付出双倍的辛劳,也过得刚刚够。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6)

户主签字按手印

​​​​[左上]这处院子建于85年,松木柃条,土包砖结构。

90年之后,牧区人们陆续盖起了土木结构的住房,经济能力稍微好点的能盖的起砖木结构的。开始有意识建羊圈了,羊圈基本都是用柳棍子栽的栅栏围成的圈。

96年的时候,政府又将草场重新分配了一次,把草原面积过大的一些分给了草原面积很少的人,使草场面积分配基本均匀。这次重新分配过后一直延续至今。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7)

99年草牧场建设任务分配表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8)

2000年草原证办理下来时一同给的责任书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9)

草原状况

这个时期,牧区发展不明显,大家的生活可以用相当艰苦来形容。不仅要放牧还要完成草原建设任务,因为这里地处毛乌素沙地,草场沙化严重,必须要退牧还草,还要一寸一寸地靠人工往起种,绿化起来。当时一只羊才卖几十块钱,羊主要以鄂尔多斯绒山羊为主,蒙古羊、细毛羊、滩羊、寒羊也有。牛以土牛、草原红牛为主。绒毛值钱,88年绒毛大战,绒价一公斤170/180元,平均一只山羊产绒7/8两。一只羊产的绒赶上整只羊的价钱了。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0)

草原载畜量草畜平衡措施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1)

家庭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2)

草原各项建设任务以及完成情况和示意图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3)

草原经营责任认定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4)

相关计算方法

电视剧《山海情》里大部分剧情基本还原当时艰苦的生活。所有的劳作基本靠人力和简单的小型农用机械(单缸机,最大的我记得是22马力的,已经可以带我穿越山和大海了)。出行当时步行或者骑骡、马牲口,或开拖拉机带个斗。走亲戚,去城里基本一走好几天,歇好几站。八几年的时候国产幸福250摩托在牧区很抢手,能驮货,能坐人,走沙路还有劲儿,走亲访友的重要交通工具。再后来到九几年的时候就是北京吉普212/4*4。

而且当时农村的赋税整体高于城市,各种税收眼花缭乱,牧区草场、耕地、牛羊、绒毛、机械全部上税,到年底一年的辛苦劳作的收入悉数交了税。有些牧户因税收负担太重,交不起税,只能变卖草场,离开牧区。所以后来留在牧区生活的基本都是可以稳定发展的,这也为牧区今后的发展储备了一批能人。

​​​​​[左上]当时的收税项目以及法律法规,赋税太重,大家曾想方设法偷逃税,税务部门都是上门征收。

​​​​​​[左上]父亲保存下来的税票

同时期的城市,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着工业,中国人民大学老一辈农经教授严瑞真1978年研究显示,建国以来前20年的农业集体化,通过“剪刀差”从农业提取了7000-8000亿元人民币的积累,而1978年前中国全部国有工业固定资产是9000亿人民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研究显示,60年来,城市从“三农”获得的总积累达17.3万亿元人民币。

2.0时代(2001-2015年)

“十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牧区开始出现空心化现象,嘎查/村里有一半的牧民都选择外出到城里发展了,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回到牧区生活,上学的上学,工作的工作。老一辈的基本都到了70岁以上的年纪,有条件的都到城里养老了,在牧区的这一批就是中坚力量的60/70后。

这个时期牧区依然艰难,牧民是个很没有社会地位的职业。200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关注农业领域,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中国加入了WTO,市场经济进一步活跃,第二波房地产热开始,基建投入加大,但从旗县回牧区家里还需要走很长一段土路。牛羊价格在11/12年有过一波短暂的高点,但是牧区发展整体还是处于落后封闭的一个状态。

​​[左上]这是零几年的时候家里用的圈养的棚圈,用柳条和土圈的简易羊圈,非常之落后。可以算第一代自建棚圈。

小型机械化刚刚开始步入牧民的生活,国家政策对于三农的支持越来越大,自治区政府,市政府加本地政府,都出台相对应的惠农项目,像基础棚圈,农业机械,住房改造,通电,通路等一批基础项目落地牧区,一部分人得到了实惠。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5)

13年买的雷沃254拖拉机,当时感觉已经很好了

我们这里14年中才通的电,通电之后牧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开始提升,一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又开始回来发展了。大家从原来的土坯棚圈盖成了砖钢结构的基础棚圈;从原来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砖木结构房盖到了楼板房;从原来烧羊粪、煤炭炉子取暖开始转到了安装锅炉暖气片。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6)

2013年建的平层住房,砖混结构,外墙涂料,带车库,带地窖,空气能热泵取暖,整体300平

国产皮卡车,国产拖拉机,国产农机具开始进入生活中。但是核心的牛羊养殖环节还是传统粗放式的牧养模式,羊以绵羊为主了,山羊慢慢减少,甚至有些人家不养了。

鄂尔多斯的市辖区包括(鄂尔多斯的牧区)(17)

2014年建的二代基础项目羊棚,带储草棚,带料房,带保温棚,活动区和饲喂区,整体占地1200平

3.0时代(2016-今)

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牧区发展似乎还停留在2G时代,由于大量年轻人出走,牧区给人的感觉总是死气沉沉,老气横秋,没有活力。牧区居民的生活总体提升了一个台阶,由于牛羊价格高位维持了较长时间,牧民们也挣到了些钱,改善了生活条件。

各种信息横流,城市发展翻天覆地,牧区却找不到方向了,政府好像也在努力找出路,但好像又找不到很好的出路。所有的政策,项目无比美好,但换来的大多都是“一日游”投资,拿到项目补贴之后全部偃旗息鼓,甚至人去楼空,连牛羊都一夜之间拉走了,只剩下占地几百亩的棚圈场地留给政府。

本地人才和年轻人持续外流,除了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上班的就是老个体户和老牧民了,没有任何的优势产业来推动就业,牧区里50-60岁的成为了主力军,40-50岁占比在20%左右,30-40岁可能不到5%,7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在5%左右。

牧区开始出现没有下一代接班的风险,这成了牧区发展的硬伤和无奈。所有牧民都殷切的希望日子能过得更好,但都有心无力。大多数的都在50岁以上,也不想折腾了,投资进去了没人接班,自己还得继续受累,搞不好还得把老本搭进去。只能每天起早贪黑,继续老一套,全年无休的干,利用现有的配置,还能辛苦坚持个十来年。

也有些牧民思维活跃,文化程度稍微高点,思想认知稍显前卫,跟住了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地自我完善,不仅仅会放牧,还学会了电气焊,机械维修,农机手,兽医,网络等等,成为了一个全能牧民,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造的充满了现代化。

虽然现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了,城市里生活、吃穿用度哪哪都离不开网络,而且网络让大家生活更加便捷,交流更加无边。但在牧区,网络只是让交流更加方便了,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大家普遍不会利用互联网,连整个旗县乡镇都明显的没有互联网意识。就像聚会中大家都在热闹吃喝中,只有你在一边看他们热闹,是不是的举举杯的这样一个状态。

​[左上]本地牧民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三代智能羊棚

牧区今后的发展

现在我们的生活全面进入了数字时代,我们国家在2020年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2021年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2035年,我国将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国平均水平超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2050年,我国将会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位于全球发达水平的前列,哪怕全国最贫困的县,也可以达到超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也涌现出一大批名特优的乡村农产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应该会是牧区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应该将会是将牧民生活带入数字时代的一个契机。

牧区最大的优势并不是牛羊,而是这广袤的天然有机牧场。这天然的草原里,肆意生长着成百上千种的牧草,这些牧草又是吸收了各种野生动物粪便、腐尸以及牛羊粪便等有机肥料便随着风霜雨雪滋养长大。草原上的牛羊吃了这样种类多样的有机食物长大,肉质怎么能不好呢。妥妥的循环有机畜牧业,而且是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而且最近几年,政府对于牧民都是鼓励扩大养殖,鼓励短期育肥,我觉得这对于牧区今后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牧区由于草场的载蓄能力,不能过度放牧是不争的事实,短期育肥也没有一家大型养殖场有市场竞争力和短期资金投入力。一家10万羊的大型养殖场可以做到配备专业的兽医团队,数字化的整体控制和数据分析等等非常现代化的配置。单从数量上来说,基本与一个镇的养殖数量相当了,而对于一家一户的牧民来说,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单从兽医来说,整个牧区是非常缺失的,这么多年来,牧民都是通过经验自行治疗,基本都练成了半个兽医。

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果把牧民和养殖场放在同台竞争,无疑是毁灭性的,长久只会激发牧民不管不顾,乱放滥养。现在我们田地里农药滥用,地里种出来的庄稼全部装车拉走了,农民自己是不会吃的。同样的,牧区的兽药滥用现象也非常严重,养出来的羊也是全部由商贩销往全国各地了,牧民是不会留给自己吃的。

这种现象并不是农牧民的本意,是由长久以来畸形的消费市场所决定的,十年前的牧区并没有这么激进!

所以,保护有机牧场不退化,发展纯草地高端牛羊肉品牌,从草原有机牧场到消费者餐桌上,产地直达,同时发展草原牧民民宿旅游,邀请消费者来到现场参观每一只/头羊/牛,每一斤肉的形成过程。将牧民从现在的牛羊搬用工变为优质牛羊肉源头供应商,这样即富了牧民,又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生产安全环节的担心,同时还发展了牧区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带动了乡村振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