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夜景美如画江水悠悠泪长流(上游夜雨程华)

长江的夜景美如画江水悠悠泪长流(上游夜雨程华)(1)

大桥横空出世

(外一章)

程 华

在重庆,吃鱼的“窝子”多。草街算一个。

对草街念念不忘,源于河鲜之美:黄辣丁、翘壳、清波、江团······不过如今长江禁渔,野鱼暂时吃不成了。再次走近这方水土,方知自己有多寡闻——一座位列2005年西部十大工程之一的水资源利用工程,已昂首屹立在此七个春秋,作为重庆人我却一无所知。

冬日,车绕山沿江而行。柏油路一侧,满坡芭茅于寒风中静立,在天光下闪烁白亮亮星点微芒。目光越过另一侧绿野,不远处嘉陵江波平浪静。车又拐过一道弯,草街航电枢纽便气势恢宏地逼入视野。

对的,撇开56个亿的造价,撇开集航运、水利、发电等多项强大功能,单从外观来看,用“气势恢宏”形容它实不过分。站在江畔公路上细细打量,不知它灰红相间的桥面建筑有多高,总之我得抬头仰望。而作为其配套附属工程的专用大桥,700米跨度令被城市森林桎梏已久的视野得以舒展,再舒展。

江有多宽,桥就有多长。山城屡见不鲜的云岚薄雾中,高的桥越过宽的江,从北碚澄江一直跨向已有300年历史的合川草街,直到与远方青山、烟云融为一体。近旁,几株不甘寂寞的芭茅在堡坎上摇曳,不经意就灵动成一幅大水墨的绝好前景。

这座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的桥不单有气势,也不仅是悦目。桥面宽12米,中间双向车道宽九米。最具价值的是,作为重庆第一座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航电枢纽专用大桥,它跨江连起了北碚与合川,它肩负着将两岸百姓从出行困顿中解脱出来的使命。

2005年始建,七年后工程竣工。为方便三镇五村近两万群众生活出行,也为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市交委和航发司决定:将大桥移交给区交通局管理。

2013年夏,大桥披红挂绿向市民开放了!估计拍板移交的决策者也始料未及,那天桥上甚至沿路都人头攒动,多少当地人兴冲冲赶来,就为了看看这了不起的大家伙,就为了举家老小跑桥上去踩上一踩,去体验一把从此不用坐慢船过河过水去对岸的便捷。人们欢喜得恨不能游过去摸摸那几十根士兵样伫立于江中的桥墩,想对它道一声“辛苦啦,谢谢你!”

这座大坝连同大桥实在功德无量。在它横空出世前,澄江地区没有一座跨江大桥,想去主城或者合川必经212国道,在渝武高速缙云山出口上下道。而荷载过重过久的212国道已显疲态。之后G75的出现虽令出行条件得以改观,但途中长约四公里的西山坪隧道无法承载巨大车流量,于是北碚与合川双向往返堵车成为家常便饭,堵得让人毛焦火辣,堵得让人怀疑人生。

而今这些烦恼俱往矣。以前从北碚城区到合川开车得绕路一个多小时,如今上桥一路畅行,到对岸只需20分钟,到主城北环不过40分钟。交通便利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便利,它一路拽着缙北钓风景旅游连片开发、十里温泉城、澄江片区和两岸工业开发,以风风火火的速度大步向前跑。

它哪里是桥哦,它分明是一只强壮的巨手,链接起两岸百姓的希望与欢笑,托举起几代人轻松出行的夙愿,催生着这片热土上的璀璨未来。

跑偏了路,邂逅一群萝卜

我是在去看“八桥叠翠”的路上跑偏的。

在嘉陵江北碚段连绵五公里的碧波与苍山之间,有八座横跨山水的铁路桥与公路桥。最密集处,一公里内居然汇聚了六座桥梁。2015年通车的兰渝铁路桥肩负着中欧班列必经节点之重任,堪称少年才俊。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朝阳桥曾有“亚洲第一吊桥”之誉,2007年光荣退役的它,如今与距离不过百米、桥龄不到10岁的朝阳复建桥俩俩相望。八桥成为展示重庆“桥都”几十年交通建设成就的活样板,也因与大山大水相映成趣而成为北碚乃至重庆的网红之地。

满怀好奇奔“八桥叠翠”而去。从北碚城区往八桥必经一条便道,据说是当地为方便市民观景而专事修建。车沿便道行驶一段后拐入一条村道,不算宽,仅供两车交错。在一块刻有“八桥叠翠”红色大字的大石边,一车人纷纷下来,沿蜿蜒于葱茏林木间的石阶上行。爬上顶端的观景台,就能鸟瞰八桥盛景了。

我忽然不想走了。我被路旁绿油油的菜畦吸引了。那绿与满坡茂密的深墨色全然不同,是新鲜欲滴的,纤尘不染的,仿佛伸手掐一把就能吃,还能“嚓嚓”地嚼出汁来。近旁菜地里老两口正忙活,大妈烫短发,穿着喜色的大红花镶黑边棉马甲;大伯戴浅灰色毛线帽,正弯腰拾掇一群刚出土的萝卜。

白生生的圆萝卜顶着嫩绿的萝卜缨缨,像胖婴儿蓄了一撮胎发,又可爱又俏皮。虽说不谙农事,但作为吃货我也知道,农作物离开土壤的时间越短越好吃。此地景象宜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想必这萝卜味道不差······

嘿,你都不晓得呀?大伯头都没抬,青筋暴突的双手一刻不停。

我老实摇头。讲真,我只晓得赶水萝卜。

我们的萝卜肉厚水分多,吃起来又甜又化渣,包你吃一回想二回,嘿!

槽上萝卜?听说是北碚名特产哟!同行者两眼放光,好多钱一斤?

一块钱。

那,来100斤!怎么样,大业务吧!

一缕含意不明的微笑自大妈棕红的脸膛上浮起。

当晚,圆胖胖的萝卜被切片,清水一煮,起锅,撒一把碎葱花,清香四溢,即成餐桌上受人追捧的佳肴。才知槽上人种萝卜几十年了,是从粉团萝卜和酒罐萝卜的杂交品种中优选优育而来,2013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交通不便,上好的萝卜运不出去卖不起价。几年前槽上成立蔬菜合作社,请西南大学专家指导科学种植,更加优秀的萝卜被统一包装运输销售,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一下子解决了农户分散卖菜难的问题。如今一到收获旺季,槽上每天卖出萝卜七八吨,最多时10来吨,村民们拔萝卜、洗萝卜、装箱忙得不可开交,数票子数得眉开眼笑。这才悟出大妈那一缕笑容的内涵:100斤,小意思嘛。

老北碚人自豪地说,“跑偏”的远不止你一个,沿路去“八桥叠翠”的游人,不少都一头扑进槽上的某块菜地,体验一把收获的喜悦,让被雾霾与尾气紧裹的肺叶在湿润地气的蒸腾下得以舒活开来。

我简直高度怀疑,北碚人修建这条路的用意,是否就为了故意诱人“跑偏”——毕竟,山野清气,农家真味,是多少看似喧腾实则孤独的都市人心心念念的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