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热射病死亡率(热射病前癌症也是弟弟)

“热死人了”!近期多地持续高温,”热射病”一词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最高可达80%的死亡率,让许多人将这种重度中暑与癌症相提并论。鲜为人知的是,被2000万癌症患者视为”催命符”的癌性发热,远比热射病更加令人胆寒。

50岁以上热射病死亡率(热射病前癌症也是弟弟)(1)

被热浪”击倒”的人和骆驼 图源:photostockeditor

癌性发热,2000万癌症患者的”催命符”

“听说癌性发热是”催命符”,医生,是不是这样啊?您得救我啊!”

前不久,门诊接待了一位术后三个月的乳腺癌患者,在排除了各种原因后,证实为癌性发热,经三甲医院药物退热和物理降温无效,来找中医治疗。

之所以被当做”催命符”,犹如悬在癌症患者头上的利剑,是因为超过40%的癌性发热是肿瘤自身引起的,它意味着癌细胞正在疯狂增殖,肿瘤病灶在迅速扩大,也就是癌症患者最为担心的复发或转移。癌症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死亡风险会急剧上升。而且,癌性发热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为患者带来全身不适,尤其是心理上的打击。

医病先医心。我赶紧跟她解释,导致癌性发热的原因不止一个,除了肿瘤生长引起的组织缺氧缺血坏死,还有以下4种情况:

1. 治疗期间,大量癌细胞被攻击破坏,释放出肿瘤坏死因子,导致机体发热。

2. 癌细胞可以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反应、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均可引起发热。

3. 癌细胞能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和异位激素,如5-羟色胺、儿茶酚胺、甲胎蛋白等,与机体产生各种不同反应后,引起发热。

4.放疗、化疗、干扰素、白介素Ⅱ、肿瘤疫苗等引起的癌性发热。

50岁以上热射病死亡率(热射病前癌症也是弟弟)(2)

IARC预估中国现存癌症患者将近930万 图源:gco.iarc.fr

癌性发热是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属于癌症常见并发症,大约在2/3的癌症患者身上发生。虽然对病情有一定影响,但也没必要把它视为”催命符”。比如上面第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提示了治疗的有效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20世界癌症报告》中预估,中国现存癌症患者总数将近930万[1]。国内学界则认为,这一数字应在1800万到2200万之间。如果采用后者中值,2000万癌症患者都被一个癌性发热”绑架”,岂不是悲哀和笑话?

中医最知寒热,癌性发热要在调整阴阳

患者的担忧消除,接下来的治疗水到渠成。结合舌诊脉诊,确定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气血逆乱造成的癌性发热,用西医的话说,就是体内残存癌细胞异常活跃,大量分泌各种活性物质和异位激素,从而引起发热。

气血逆乱多由情志内伤而来,尤其是忧伤、恐惧这些不良情绪。再一问,果然是个悲观的患者。做完手术以后,总担心复发,三个月连一顿完整的饭都没吃过,一个饱觉都没睡过。经常吃到一半就停下筷子,两眼失神,盯着远处,丈夫喊好几声才反应过来。有时候睡到半夜,莫名惊醒,一身冷汗。这也难怪,她一进门就会问癌性发热是不是”催命符”。

50岁以上热射病死亡率(热射病前癌症也是弟弟)(3)

世间万物,不过阴阳 图源:photostockeditor

《景岳全书》曰,”至若内生之热,当察脏腑之阴阳”。于是开了益气养血、疏肝解郁为主的方子,以黄芪当归等药味益气,郁金半夏等药味理气,大枣甘草等药味和中,更加熟地补血,白术健脾。气血足了,气机畅了,五脏自然安和,阴阳自然调和。

”再也不担心不害怕了!”患者服用一周起效,开心地打电话过来汇报。

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是一种内伤发热,多因病程迁延日久、正气不足、阴血耗损、阳气虚衰,而致湿热蕴遏、瘀血内结、痰浊郁伏、情志郁结,或因放化疗损伤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耗损或逆乱而成。

尽管病机纷繁,虚实夹杂,但只要抓住阴阳这一根本,总能厘清头绪,获得实效。

针对癌性发热,西医目前无特异性治疗,临床以对症退热为主,患者也可自行采取物理降温,效果往往欠佳。对于发热时间较长的癌症患者,我们建议采取中医药治疗,防止持续的癌性发热与乏力、盗汗、纳差等症状驳杂牵连,造成身心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有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的优势,在消除癌性发热症状的同时,更能顾护脾胃,有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2]。

热射病、普通发热、癌性发热,记住这5点区别

当前夏季高温高热,癌症患者身体虚弱,更容易受到暑邪伤害,从而加重病情。

日常起居,应注意室内温度适宜,每隔4小时开窗通风。饮食宜清淡,少吃多餐,保证营养,纳食消化不佳者,可将蔬菜、水果打汁饮用,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避免在烈日下久立久行。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天1500毫升以上,外出携带饮水,小口频饮。如出汗较多,可少量饮用淡盐水,防止电解质失衡。

做好防暑工作的同时,癌症患者或家属最好了解癌性发热和普通发热乃至热射病的区别,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做到快速鉴别,进而给予合理处置。三种发热的主要区别有以下5点:

50岁以上热射病死亡率(热射病前癌症也是弟弟)(4)

热射病、普通发热与癌性发热的区别 图源:微博

1. 热射病易昏迷,伴脏器损害,普通发热可见白细胞升高和血沉加快,癌性发热往往没有血液异常。

2. 热射病觉得特别热,普通发热觉得冷,癌性发热大多觉得热。

3. 热射病核心温度超过40度,普通发热体温一般超过38度,癌性发热一般在37.5-38度之间。

4. 热射病通常发生在日间,普通发热可发生在任何时间,癌性发热常出现在午后。

5. 热射病需综合处置,普通发热应用抗生素可退热,癌性发热须应用抗癌药物方可缓解。

综上,癌性发热虽然不是特别严重的并发症,但对癌症患者而言,任何不适都应引起重视。”癌症无小事”,只有做好方方面面的维护,才能确保康复无虞。

参考文献

[1]IARC. Estimated number of prevalent cases (5-year) in 2020, China, both sexes, all ages. https://gco.iarc.fr/today/

[2]周洁. 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J]. 疑难病杂志, 2005, 4(6):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