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财务报表介绍及勾稽关系详细(三大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及案例分析)

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 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 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三大财务报表介绍及勾稽关系详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大财务报表介绍及勾稽关系详细(三大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及案例分析)

三大财务报表介绍及勾稽关系详细

所谓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分析者以财务报表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通过考察报表中某项目的金额及相关项目的金额来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 账务处理思路以及报表数字背后的交易或事项,并从报表及其附注中来证实或证伪自己的假设, 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判断。这一方法要求分析者熟悉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对三张表的影响,能够把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更为重要的另一种不太精确的勾稽关系,即报表中的某些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在某些假设前提和条件下可以构成等式。

1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间勾稽关系

1、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复核匡算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合理性。如关注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投资项目而利润表中却列有投资收益,以及投资收益大大超过投资项目的本金等异常情况。

2、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金额,复核匡算利润表中“管理费用—折旧费”的 合理性。结合生产设备的增减情况和开工率、能耗消耗,分析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是否存在产 能和能源消耗支撑。

2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表面上是说明现金的流转状况,但实质上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简介反映损益问题,因此可以上现金流量表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论证和辅助说明损益表。具体关系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上看出。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一般是以损益表 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 流量。

间接法是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 项目的增减变动,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起点

净利润

剔除非经营性损益,恢复到经营性项目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调整账务对非付现的处理

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 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

调整时间性差异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

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净额)

如: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 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可以简单估算:营业收入--应收账款=销 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然,还要考虑应交税费中的有关税金的变动数)利润表中 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的 “应付账款”等项目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增加额)×(1 17%) 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

3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1、公司经营现金流的各个组成部分反映了现金流量的质量,以现金纯收入和非现金收入表费用(如折旧)调整为基础的现金流通常是最受到欢迎的,而延长应付账款,或者大量提前吸收 预付账款,或税收优惠增加的现金流量最终会损害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从投资者面前不是一种 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2、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期初期末余额数字为企业已计提尚未支付给职工的现金,现金 流量表中的数字为企业本期支付给职工薪酬总额,单纯从资产负债表中看不出两者的勾稽关系, 但是目前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都要求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详细披露本年发生额,本年计提额。

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本年发生额除了支付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人员的现金外,还包 含本年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因此,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额应小于或等于应付职工薪酬中的本年发生额,即应付职工薪酬借方发生额。

3、如: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一般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年末 数年初数之差相等,前提是企业不存在现金等价物。同理的,现金流量表中的“期初现金及现 金等价物余额”、“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就分别等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的 年初余额、期末余额。

4勾稽关系举例

1、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 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 年初数。

2、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 应交城建 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 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

3、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 额

4、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 务收入” 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 款”期末数) (“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 (“预收账款”期末数-“预 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5、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支 出支出” 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 (“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款”期末数) (“应 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 (“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

6、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付工资”期末数-期 初数 “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现在统一在“应付职工薪酬”中核算) 本期为职工支 付的工资和福利总额。(包含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里面)

7、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损益表中 “所得税”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本期损益表中 营业收入计算的各项税费)”

8、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损益表中“管 理费用 销售费用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增加额(期末数- 期初数)(也就是计入各项费用的折旧,这部分是没有在本期支付现金的)”-费用中的工资 (已在“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中反映)。

9、现金流量表中“收回或支付投资所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初和各项长期投资科目的变动数。

10、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债券利息所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投资收益”本期发生额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期末数-期初数-“应收利息”期末数-期初数。

11、现金流量表中“处置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它资产收到或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等其他科目变动额(增加了计入收到的现金流量中,减少了计入支付的现金流量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