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太空发烧呕吐怎么办(宇航员在太空生病怎么办)

宇航员在太空发烧呕吐怎么办(宇航员在太空生病怎么办)(1)

  随着中国空间站如火如荼的建设,未来,中国航天员将会实现常态化长期驻留在空间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航天员在空间站的驻留周期,一般是180天。虽说空间站的各项设施都不差,但是,毕竟空间有限,而且在这狭小的环境当中,一呆就是180天,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除了寂寞难耐之外,还有危险性。

  1997年2月24号,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内部,一台氧气发生器在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一小块高氯酸锂着火了。空间站距离地面超过350千米,并且处于失重状态,形势十分紧迫。浓烟、火焰、有害的化学物质,都有可能对航天员造成伤亡。

  好在那次的事故,凭借航天员处理得当,有惊无险,没有酿成大的人员伤亡,可即便如此,三名俄罗斯航天员还是受了不受程度的轻伤。

  那么,在空间站,一旦航天员受伤或者病了,怎么办?大夫上不去,病人下不来,总不能硬扛着吧?

  对此,科研人员想到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受伤、不得病。既然这个问题难以解决,那咱们就尽一切可能,不让这种情况出现。

  首先,具备航天员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过硬的身体条件。航天员的身体素质都是万里挑一的,而且,在成为航天员的过程中,也要接受各种训练,让他们可以适应空间站中失重的环境。

  俄罗斯曾经进行过一项航天员极限挑战,发现航天员在失重的环境之下,最长可以生活的时间是360天,并不是说到了360天航天员就会出现生命危险,而是说360天是一个健康的范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保证航天员是健康的,超过360天,就不敢保证了。因此,各国航天员在制定空间站驻留时间的时候,往往会在这个数据上减半,也就是180天,留出一半的余量,尽量不让航天员冒险,出现极端情况。

  其次,宇航员进入空间站还会携带大量的抗生素,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消炎药,以应对失重环境下容易发生的肺部感染或者尿路感染等等。

  试验证明,在狭小而封闭的环境中,细菌更容易发生人际传播。虽然空间站可以保证绝对的无菌无尘,但是,你不能保证航天员身体脏器不发生感染。在失重条件下,宇航员的免疫抵抗力会被削弱,而且睡眠紊乱、吃的喝的受限制,都会引发细菌感染,所以消炎药还是需要预备的。

  为了能够在空间站这个远离医疗机构的独特环境中保护宇航员的健康,各国航天局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三个方面来降低风险:预防、应对和机上自主医疗。

  预防措施,就是严格选择身心健康的年轻宇航员,以避免他们在任务期间身体状况恶化,出现慢性病(如癫痫、哮喘或心力衰竭)发作的状况。宇航员招募完成之后,一支医疗团队将在整个飞行任务准备阶段对宇航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宇航员出发前没有身患疾病。在起飞前隔离14天能减少将潜伏的传染性疾病带入空间站的风险。

  这就是为什么航天员出发之前,跟大伙见面时都隔着一个大玻璃罩子的原因,目的就是保证不接触细菌。

  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准备应对措施,目的是减少不可控制的变量对生理或心理的影响。比如为了避免太空航行引发的肌肉流失,宇航员每天必须运动两个半小时。国际空间站内部配置了多种运动器械,有带安全带的跑步机和动感单车,还有先进阻抗训练器。另一种应对措施是营养学方面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在太空任务期间通过摄入多酚维持肌肉量的方法。

  虽然预防和应对措施已经很完善,可是万一航天员在空间站生病了怎么办?总不能坐视不理吧。

  所以第三道防线就是为空间站内部配备医疗和外科手术设备。乘组人员都进行过最基本的培训,完全可以独立操作这些设备,进行一台简单的外科手术,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咱们的航天员,个个都能当一把大夫。

  在空间站,还有一个配备了超过190种药品的应急药箱,用于应对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像什么恶心、便秘、轻微烧伤等,都可以治疗。空间站上还配备了超声波检测仪器,航天员可以给自己做全身的超声波检测。

  虽然科研人员已经考虑的很周全了,但是空间站毕竟不比地面,总是有它的局限性。未来人类要想探索距离更遥远的月球、火星,同样也面临着医疗问题。这些还都需要科研人员继续努力,想办法去攻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