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

词条解释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1)

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认识不全面”这上面,也就是说,旁观者与当局者的信息接收量是不同的。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产生呢?

第一方面,当局者对于大局有着很高的期望,所以,无论棋局还是情场,出于主观意愿人们首先会从事情里面,获取对自己有益的信息。但是,恰恰这些自认是有益信息的,往往是一个个美丽的陷阱。之所以说是陷阱,就是那些信息很难会被识别分辨,但人们又倾向于收集那些对自己观念/想法有利的信息,并逐步的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可赢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过滤器模型。而旁观者就不一样,身上没有成败的包袱,大局观妥妥的,所有接收来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是同等价值的。然后会理智的经过逐一比较,他们接收的信息是比较全面的,而当局者更关注的信息则是一部分。过分关注自己,最终失去自我,这就是所谓的“关己则乱”。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2)

第二方面,当局者对于所获得信息的加工处理往往比较细致。所以,很多在旁观者看来可能不必要的判断,加重了当局者的思维负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接受的就是处于当局者这个位置上所获得的信息。所以会导致当局者对信息的加工方向容易拘泥于局面本身,而且对胜利的过分期望会使得当局者思想变得狭隘,影响信息分析水平。人们想在局部利益上占尽先机,于是就丧失全局思维。但是旁观者就不一样啦,人家占据地理优势,站的高纵观全局,不被主观情绪所干扰,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能多运用综合思维多面分析,分分钟可以施展放长线钓大鱼的强大魄力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3)

第三个方面,当局者和旁观者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不同的,这个好说,举个例子吧,你玩游戏要注意走位、技能、补兵、还要关注提莫把蘑菇种哪了、有时还要看敌方逗比怎么买了五双鞋,而你的的室友可能就说了:“金币存着生利息呀,你该买东西了!”这个时候我们没法说谁更高明一些,毕竟当局者自己精力有限,没有照顾到也是情有可原啊。有的时候,当局者就要考虑到双方的关系,去计算去权衡,而旁观者只是会把注意力放在每一次选择上面。听起来好像和前两方面有些不一样吼,那你仔细想,其实一样的~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4)

最后一个方面,日常生活中,当局者往往是看着原因推结果,但旁观者多数是知道了结果推原因,其中双方信息筛选上的工作量的差异可想而知。当柯南总比当犯罪分子有优势的多啊!毕竟你有无数种选择杀人,而真相只有一个!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5)

一句话总结:

信息的接收和加工水平与思维局限共同导演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现象。

话外题:大概就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人就会开始“想的多”,这一多吧,就乱了,重量感就失去了觉知,难以想象跳出这个情境时,各种所想到的事物孰轻孰重。忽然想感慨一句,人啊,就是太贪心了~

心理学上说话不正视对方的是什么 心理学简单说为什么往往是(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