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

《捉妖记》票房大卖无疑给中国电影工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什么粉丝、IP、明星天团通通退散,尊重电影规律,认真制作类型,这比什么都好。老话说的好,天道酬勤,就算柯震东出事重拍,还是成就了华语片票房冠军,果真是塞翁失马!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

中国观众主要还是看故事,对电影语言视听感受特殊效果其实都没那么敏感,叙事通过人物表演和台词来推进,这完全可以接受,估摸着这跟电影的缘起关系密切——毕竟是老外的走马灯演变来的,咱们的戏曲、话本这些都要靠嘴皮子功夫,所以中国电影普遍的镜头语言都是平铺直叙,套用句洋话叫“镜头本身doesn’t convey any information”,这不打紧,大不了让演员用嘴说出来,万事大吉。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2)

基本上,《捉妖记》没有特别有想象力的镜头(我必须得这么说),中近景剪接电视剧感十足,远景与近景的组合有时也不无生硬,而一些我原以为会出现的魔幻视角的镜头在片中并未出现——跟《哈利·波特》《指环王》这样的魔幻大片比,差异很明显(当然《捉妖记》一开始就定位于主攻孩子和女性的合家欢,并非魔幻史诗大片,网上显示的另一个名字《聊斋之宅妖》令我恍然大悟)。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3)

欧美电影的镜头语言设计灵动多变,举个栗子,近期火爆的《疯狂麦克斯4:狂暴之路》,各种仰俯机位和行进间的动作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又服从于统一的节奏下,这类调度在《霍比特人》的长湖镇之战中也可以看到,但是《捉妖记》基本采取了“静态”打斗,选定永宁村(住家)、客栈(外围)、登仙楼等封闭空间展开拳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场面调度——永宁村村民集结和葛千户召集手下,反倒成了片中最“大”的场面,有些遗憾。最后的大决斗也比较无奇,我甚至觉得可以参考《第五元素》。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4)

“静态”打斗自然就缺少了行进间的招式,虽然全片的叙事结构是“公路冒险”,但根本没有马车或马上行进间的打斗,《西游降魔》好歹还围绕一辆车做了一场打戏,这个差异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应当说这种动作设计的套路跟镜头语言设计是相通的,由于动作设计的相对平淡,打戏的镜头剪辑也基本是电视剧式的,镜头跟着画面中的运动元素,交代清楚位置关系就行——这也是港片的常态,焦点景深都是平铺直叙的,位置感和空间关系并不突出,所以,恕我直言,《捉妖记》的3D效果并不明显(有意思的是,谷轩昭也是《西游降魔》的武指,但是表现就与《捉妖记》截然不同,看来导演的因素至关重要)。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5)

与长湖镇、霍格沃茨这些地方比起来,《捉妖记》里的永宁村、顺天府-登仙楼都缺乏质感,也没有提升观影体验的镜头展现,这一点殊为可惜,而在路上的那些行程,也剪辑得比较生硬(当然有客观原因),想想每次哈利·波特坐着魔幻火车呼啸驶向霍格沃茨的镜头,再与宋天荫、霍小岚的风尘仆仆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捉妖记》中的外景自然景观甚至在色调上都有些捉襟见肘,令人叹息。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6)

摒弃无聊炫技的长镜头是对的,但是普遍缺乏镜头内的调度,急于剪切,自然也就损失了许多“大片”的成色。CG出来妖怪们非常不易,如果索性把一些CG场景能再做得格局大点,应当会增色不少。而一些角色的出场,该有的铺垫也不够,亮相桥段新意不足,总体来看,整部影片节奏还是变化少了点。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7)

《捉妖记》整体的音效设计层次感似乎不够丰富,有些动效、环境声付之阙如(特别是外景),有些演员的配音跟表演的节奏、气口甚至不能完全搭配,殊为可惜。音乐方面也显得有些杂乱,一来许诚毅沿用了好莱坞动画\音乐歌舞的套路,二来又有一个古代中国的背景,其实在配乐上的挑战很大,高世章自己也说,根据影片的内容,自己配成了一锅音乐大杂烩,歌舞场景就百老汇,中国风就民乐,有时配乐又要用西洋乐式的,所以整体听下来,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如果跟好莱坞大片的OST比起来,一听便知。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8)

相较而言,星爷的电影配乐就好很多。如果说,赵季平-卢冠廷的《大话西游》是无心插柳,那日向大介的《喜剧之王》、黄英华的《功夫》等都是翘楚。尤其《功夫》,《小刀会序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东海渔歌》《闯将令》等民乐打底,在特定场景中加入萨拉萨蒂的提琴曲《流浪者之歌》和美式流行曲《功夫》,与画面相得益彰,整体也无违和感,悦耳称心。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9)

看到网上有人说《大圣归来》抄了周星驰,《煎饼侠》抄了《大制骗家》和周星驰,《捉妖记》也抄了周星驰,这个绝对偏激了,类型套路而已,并无知识产权保护,更谈不上抄。但是《捉妖记》整体闪现出浓厚的周星驰电影身影,这个绝对不错。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0)

整个女强男弱的主角设定,魔幻背景,都神似《西游降魔》,女主捉妖天师霍小岚对应段小姐,男主宋天荫对应陈玄奘,甚至连白百何的造型都跟舒淇如出一辙(以及误吻的桥段)。男主文弱,女主收妖,这也是《西游降魔》的基本设定,而女主死心塌地爱上男主,又是一模一样——如果最后死的是女主,那就彻底周星驰化了。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1)

老年痴呆症状的宋奶奶带来祖传宝剑,老是把孙子旁边的人错认成孙子,这就是《九品芝麻官》的翻版,误会桥段的设置乃至拿出“尚方宝剑”的动作都毫无差别;而胡巴口含果实做机枪般射出,这又是《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周星驰的经典桥段,只不过这一次是CG版的而已;至于最后胡巴救活宋天荫,若不是用妖血而是用了光波,那就完全是《长江七号》了……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2)

当然这些类似之处并不构成抄袭,有些设定也不是星爷最先用的。《西游降魔》还是比《捉妖记》暗黑得多,但是最后《捉妖记》让众人吃妖,直接蒸煮炒炸,甚至让小童星来饰演即将被大快朵颐的妖怪,又让人想起《西游降魔》里恐怖食人的猪悟能。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3)

《西游记》一直是妖吃人,《捉妖记》变成人吃妖,这不是不可以,但是合家欢嘛,最好还是不这么搞。当然《捉妖记》里的妖确实很细腻,真人结合动画如此之好,这也开创了华语电影的新纪元。细看的话,你会发现胡巴、纸片人身上的光影错落都与真人一样,这非常见功夫。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4)

但话又说回来,妖的整体设计和音乐一样,还是缺乏统一风格,初看《史莱克》的感觉很重,而且妖世界的设定也不够仔细,《阿凡达》构筑潘多拉星,《指环王》打造魔幻中土,都有细致的百科全书式背景资料,这一点《捉妖记》作为系列第一集,貌似基础不特扎实(种田阳平的美术也有这个问题,架空的时代环境需要落实的历史背景来支撑)。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5)

吹毛求疵了不少,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捉妖记》,瑕不掩瑜,对观众来说,值回票价就行——我也觉得值回了。特别是片中的核心感情建制,其实就是父子情,男主“怀孕生子”舐犊情深(请原谅我想起施瓦辛格“怀孕”的电影《威龙二世》),最后强行卖走胡巴的镜头,简直跟人贩子没有两样,成功的移情让我在观影过程中数度落泪。后来有朋友说,有年轻爸爸看完此片后嚎啕大哭,我觉得,这算是打中心坎了。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6)

在听到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时,影院里有一批年轻的拔拔们妆都哭花了,我觉得这挺好,如果周星驰来看这电影,我觉得他会哭的更厉害。

捉妖记胡巴幕后配音(西游降魔胡巴版)(17)

【微信公号:moviedianyin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