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倾国倾城戴面纱的小说(从芈月到萧太后)

女主倾国倾城戴面纱的小说(从芈月到萧太后)(1)

《燕云台》(全4册) 蒋胜男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女主倾国倾城戴面纱的小说(从芈月到萧太后)(2)

《燕云台》同名电视剧海报

北京东南有条“萧太后河”,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此河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传闻当年萧太后率军征战北宋的时候,扎营在今天的北京,曾经一度缺水,差役寻水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喝后夸赞水很甘洌,便问起水名。差役报这是条无名的河流,她就降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

辽代历史有许多位萧太后、萧皇后,有人统计在辽国从建国到灭亡的二百一十年间,除了辽世宗的皇后是从后唐抢来的汉人宫女姓甄之外,其余的十八位皇后都姓萧。但提到“萧太后”,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与杨家将大战,与宋订立“澶渊之盟”的那位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萧太后”,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作家蒋胜男在创作完《芈月传》后,“盯上”了又一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花了三年时间创作了萧太后的小说《燕云台》,并改编成剧本,2019年末拍成同名电视剧,由唐嫣饰演萧太后,窦骁饰演韩德让,预计今年暑期与观众见面。

历史上最著名的“萧太后”名叫萧绰,小字燕燕,宰相萧思温与燕国长公主的第三女,有传她的名字“燕燕”来自于母亲的封国“燕”。蒋胜男笔下的萧燕燕天性聪明好胜,作为幼女又深得父母宠爱,对所有的事情都执着热情,不轻易放弃。她与韩德让自幼青梅竹马,早订终身,却因为命运的捉弄偶遇辽景宗耶律贤,走入深宫成为皇后。但是,她以她的健康坚韧果断勇敢,弥补了耶律贤性格和健康上的短板,赢得了耶律贤的爱和信任,在耶律贤病重时被交托国政,最终成为辽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女人。她在政治上破新除旧,力排众议推行新政,完成辽国从原始部族到封建王朝的汉化过程,促进了契丹和汉人的融合,使辽国走向繁盛和延续。在感情上她勇敢追求,不顾孀居之声和世人的物议,最终以太后之身再嫁韩德让,并与韩德让合葬皇陵,成为中国历史上爱情、事业、家庭皆圆满的女人。

虽是“大女主”的故事,其中两个男性角色韩德让与耶律贤也很值得品味,《燕云台》贯穿全书的线索之一也是两人与萧燕燕之间的感情发展。在正史记载中,韩德让是辽朝大臣和政治家,获得萧太后赏识,后来成了辽国的“摄政王”,撑起辽国发展的重任,是辽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汉族大臣。他的父亲韩匡嗣官居封燕王,与韩德让一同辅佐辽景宗耶律贤登上帝位,受到耶律贤重用。宋军攻打南京,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15昼夜,待援兵赶到,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史称“高梁河之役”。

在《燕云台》小说中,蒋胜男将韩德让与萧燕燕写为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婚约已订。但耶律贤也中意萧燕燕的聪明美丽,认为她是辽皇后的最好人选,欲娶她为皇后。韩德让便面临着爱情与忠诚的抉择,最终忍痛。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曾任北府宰相、尚书令,后封魏王,在世宗、穆宗时皆为重臣。萧思温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皇族的“横帐三房”,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三个儿子之后。长女萧胡辇嫁给了辽穆宗之弟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次女乌骨里嫁给辽景宗之弟赵王耶律喜隐,辽景宗即位后,凭借拥戴有功,纳其第三女萧绰为贵妃,并册封为皇后。辽穆宗死后,三房争帝,无论谁当皇帝,萧思温的女儿都是皇后。萧思温选择了支持辽世宗耶律阮的儿子耶律贤,三女萧燕燕也成为了皇后,萧思温的权势达到了顶峰。这样三姐妹辅佐夫君争夺王位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其中充满戏剧张力,蒋胜男也看中了这一点。对于重头戏的姐妹情,历史上记载极少,故有极大发挥文学想象力的空间。三姐妹究竟是什么关系?蒋胜男在小说中特意给了这条线极大篇幅,处理成三姐妹感情特别深厚,哪怕最后决裂依然是充满不舍的设定。

书乡记者带着对这部小说的好奇和疑问,采访了这位酷爱写作“权力巅峰的女人”的作家蒋胜男。

女主倾国倾城戴面纱的小说(从芈月到萧太后)(3)

萧太后的少女时代

书乡:《燕云台》中的萧太后与大众眼中的萧太后有哪些不同之处?

蒋胜男:《四郎探母》太有名了。但哪怕是她作为杨家将的对立面,民间怎样演绎,都无法去否认她是一个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是一个英明、有能力、有作为的人,没有对她丑化过,百姓对她的功绩是认可的。当然史料之外,她会有更详细和鲜活的人生。她不是一出生就是严肃的老太太的形象,她也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青春时代奋不顾身的爱情。

书乡:从何时起开始筹备这部小说?做了哪些准备?

蒋胜男:从2003年开始筹备,虽然正式创作是《芈月传》结束之后,但是前面各种史料已经积累很久了。我最早是写武侠小说的,写了一段时间觉得缺乏挑战,加上从小就喜欢历史,积累了一些读者后,就决定写历史小说。我积累了一些宋辽夏的资料,先写了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的小说《凤霸九天》。戏曲里有《狸猫换太子》,但刘娥和历史里很不一样,是很有能力的女政治家。

书乡:何时第一次听说萧太后的故事?这个人物哪里吸引你?

蒋胜男:一开始我想写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太后,因为述律太后的人生丰富曲折。但后来又看到萧燕燕的故事,她做太后之后,还去民间在帐篷里举行婚礼。她在皇帝丈夫过世后再嫁给韩德让,最后甚至跟韩德让一辈子在一起。我看到资料上说宋朝的使臣在迎战辽国时看到萧太后与韩德让坐在一起,他们坐在上,皇帝坐在下,而整个辽国对这个状态是完全接受的,这些东西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要写“宋辽夏三部曲”

书乡:大部分小说对幽云十六州与澶渊之盟是从汉民族的角度阐释的,这次你以辽的视角写,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蒋胜男:《凤霸九天》是从宋的角度写这段历史,《燕云台》是写辽,接下来还会写一部西夏视角的小说。我的“宋辽夏三部曲”不想像过去一样,写成辽都是坏人,宋都是蠢蛋的非黑即白的故事。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很有智慧,他们在小心翼翼地维护这段和平。以宋的眼光看辽夏,以辽的眼光看宋夏,以夏的眼光看宋辽,三方都在绞尽脑汁试图扩张和维系平衡之间的掌控状态。这是一个多元事物的样本,我相信这三部曲对读者是有意义的。

书乡:小说中的韩德让与历史记载的韩德让有何不同?

蒋胜男:关于韩德让的史料并不多,只有辽史一些残缺的记录,去年韩德让墓葬的挖掘第一次报告出来,确定韩德让墓陪葬在辽乾陵,萧太后墓旁。他没有葬在韩匡嗣家族墓地里。这个简直是对他和萧太后爱情的官方证明。这次韩德让墓的墓志铭全文发掘出来,我也做了注释研读,辽圣宗给韩德让的盖棺定论充满了溢美之词。从这个墓志铭上就可以看出,韩德让与圣宗之间的关系很好。我们过去想象母亲改嫁嫁给了别的男人,会不会跟原本的子女之间发生问题,会处理事情的人,什么事都能够处理得好。

书乡:与芈月相比,萧太后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蒋胜男:我当时写萧燕燕的时候,还是很吃力的。我可以给芈月一些挫折和压力,但燕燕没有那么多挫折和压力。她出身显赫的后族,妈妈是最受宠的公主,父亲是宰相,两个姐姐都很强悍,都是王妃。她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没有普通女孩成长中受到的外界压迫,不用从小就学着按这个世界的法则去做事,没有人敢嫉妒她或坑害她。萧燕燕唯一求不得的就是她跟韩德让的爱情,这与芈月不一样。芈月的创作就像压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的力量就越大。写《燕云台》时我一直找不到压燕燕的那个弹簧。后期她进了宫做皇后、太后,也是一个没有宫斗的世界。我用了很大的精力,不想重复过去,跟芈月一样去给她造很多被陷害的情节,这种生搬硬套的创作手法太低级了。所以我决定顺着写,仍然让她是天真无邪下长大的女孩子,但是又要精彩、丰满、好看。

当心创作落入俗套

书乡:你会担心小说不够精彩吗?

蒋胜男:我会有种焦虑和要求,一开始我怕这个故事戏剧性不够强。后来大家也给我鼓励。我要有新的尝试,既不想重复别人,更不想重复自己,要避免这种俗套。我不想在舒适区和安全区,不能因为这样的题材和套路写熟了,就一直写这样的人和事。不能因为这样的女主角受欢迎,就变成固定模式。

书乡:写作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蒋胜男:与其说是写故事,我更想写时代,一定要找到时代的质感。这个故事刚开始我写了十多万字,感觉不对,不是辽代的质感,还是没脱离《芈月传》,没脱离写《诗经》《楚辞》的文风和语言。后来我干脆把它暂时放下来,飞到内蒙古。我去山西、内蒙古和东北,那里有很多辽文化留下的遗迹。当我站在辽上京的遗址上,站在草原上,才找到草原空旷的感觉。回来后,这十万字就重新写。我的小说是一条船,希望乘客通过登上这条船,游览这条河流。把读者带入那个时代,产生对那个时代的兴趣。我通常不会写别人已经写过很多的故事,没有挑战性和兴奋点。《芈月传》出来后,关于先秦和楚文化的讨论就多了,这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书乡:那个时代的质感是什么?

蒋胜男:关于澶渊之盟和幽云十六州,宋辽当时对立,似乎必须有一场战争才能解决问题,正好《燕云台》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考虑到唐末以来一百多年的战乱,宋辽彼此克制,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带来了宋的文化繁荣昌盛,才让我们现在看到这么精彩的宋文化。

“大女主”过于泛滥了

书乡:您怎么看目前对“大女主剧”的争议?

蒋胜男:之前《甄嬛传》和《芈月传》火了之后,大家对“大女主”很在意。其实这个标签有点过于泛滥了。许多女性独立奋斗的剧,或是所谓的“玛丽苏”的剧,都看成大女主剧,令很多号称大女主剧货不对板。这种大女主不要也罢。比如《芈月传》,不是说当了摄政太后就叫大女主,就叫成功者。前朝一堆豺狼虎豹,你得让这些豺狼虎豹认为你能扛事。让满朝文武都觉得你留在这里比让你下去更好,这才叫大女主。要想得到这种认可,你要比男人更出色。大女主甚至跟地位、出身都没有关系,只跟这个人的精神强度,跟在事儿上的处理能力有关系。辽景宗为什么喜欢萧燕燕,为什么让她参政,是觉得她能扛事儿,不是因为她可爱,是因为一旦自己倒下,她能扛起责任来,能顾得了所有人的安全,能保得住家国。

书乡:你担任电视剧的编剧,剧本与小说有何不同侧重?

蒋胜男:做剧本有专门的服装、化妆、道具,如果说小说像一条船,那么剧本更多的是让大家看船上人的生活有多么精彩。历史改成影像和文字,是不一样的。影视情节会更浓缩,冲突会更强烈,演员的表演也影响很大,好的表演可以把观众的情感调动起来。电视剧看的是情感,小说看的是文化。

书乡:在小说中始终贯穿的一个根本矛盾是少数民族政权是否接受吸收汉族文化和先进文明,你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递给观众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价值观?

蒋胜男:我们过去大部分的历史小说都是大一统王朝下的君臣斗法,忠奸斗法,清官贪官斗法,改革保守斗法,但我希望的历史小说是多元的,不是必须是二元对立的。面对不同的多元文明,祖先其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历史智慧。之前写《芈月传》战国七雄的状态,不能说秦一统天下所以秦的法家思想就全都是对的。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抉择和判断,是很细微的差别导致了政权是继续壮大还是倾覆。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也是需要双方的政治雅量的。

来源:北京晚报 | 陈梦溪

------------------------------------------------------------------------------

相关阅读:

蒋胜男:好故事值得挖掘

女主倾国倾城戴面纱的小说(从芈月到萧太后)(4)

蒋胜男,女,国家二级编剧、作家,代表作《芈月传》、《凤霸九天》、《铁血胭脂》、《燕云台》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7年当选中国作协第9届全委会委员,2014年起担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芈月、刘娥、萧燕燕等,女作家蒋胜男的笔下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女性角色。从1999年开始写作,蒋胜男最擅长于写历史小说。而她的历史小说中,主人公多是大女主。

在今年5月中国作协公示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中,共有3部网络文学作品进入了名单,其中,就有蒋胜男的《燕云台》。《燕云台》是继《芈月传》后,又一部“女性大历史小说”力作,展现了大辽萧太后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没有后宫争宠的女政治家传奇。

在女性身上挖掘故事,成为蒋胜男网络文学创作的一大特点。她是如何去讲好女性人物的故事,展现这些历史上留下名字,但很少记录的女性的特点和内涵的?在杭州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期间,蒋胜男接受了《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的专访。

蒋胜男原本学的财会,后来参加一个古诗词学习班时认识一位研究戏曲的老先生,并因此步入戏曲之门。

“现在的影视剧和古代戏剧是衔接的,都是为了讲好一个中国故事。今天受到青年读者欢迎的网络文学,只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已。”蒋胜男首先从讲好故事的角度,谈了她对网络文学的认识。

专职戏剧编剧,给了蒋胜男很多养分。“像公案戏《包公案》、言情戏《牡丹亭》、女戏《秦香莲》等,这些传统老戏的类型化内容,与当下网络文学中的故事与伦理,爱情与审美是一致的,只是时代变化后,网络文学加入了新的认知和包装。”蒋胜男举例说,中国四大古典戏曲,虽然侧重不同,但“爱情”这一主题在其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爱情”是他们表达创作意图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今影视作品中表现的中国式婆媳关系,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冲突与矛盾,亲情与爱情,基本都是同一主题。

男欢女爱式的爱情,是创作永恒的主题,但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些不正义的事情,以前希望有清官、有包公,现在是‘法医秦明’。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就希望有大侠,有三侠五义,这便是现代的武侠小说。民国时期,有了飞机大炮,大侠也不行了,那就希望有蜀山奇侠。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实际上可归类玄幻小说。其意大侠也有解决不了的,那就由仙侠来解决。到科技发达的今天,有的网络文学作品甚至通过太空站来解决。太空英雄其实也是一种武侠小说的变种。我觉得这种东西,就是网络读者喜欢的一种民间想象,这种想象既需要一种对于我们不知道的那种帝王生活一个窥探,又希望能够接地气。”蒋胜男用“接地气”来解读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

作为最早的一批网络文学作家,蒋胜男亲历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文学及人学”,她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的喜怒哀乐,写的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希望,所渴望,所期望的东西。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窥探,或者我们的探索。

“我希望通过作品打开一扇窗户,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寻,与读者产生共鸣。网络文学这20年,不管是穿越,还是重生,不管是使用玄幻的方式,还是用其他的方式去体现,事实上很多作品反映出的是对国富民强的希望,是对未来的探索。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家,用自己的‘笔’,表达对梦想的期盼,对国家建设的参与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普通百姓对历史的认识和参与,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提升感和参与感。”蒋胜男说。

宣太后在《史记》中,只有百十字的内容,史书上有关她的内容也不多,蒋胜男却把这样一个人物作为小说的主角,将“芈月”延展为180万字的一部作品。

“历史上不管是刘娥还是萧燕燕,或者是接下去要写的没藏氏,她们的历史记载是比较丰满的,所以个性也比较确定,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而芈月这个人物则不同,历史记录非常非常的少。”

关于这个故事的缘起,蒋胜男介绍说:“最早是2008年央视的一个专题片,叫《兵马俑的神秘主人》。里面提出一个论点,说兵马俑很可能是秦宣太后的。这个论点引起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兴趣,刚好我又在写一些历史评述系列,当时正进行到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两三年已经准备了大量这个时代的资料,那些人物风貌让我感觉仅仅写一些历史评述好像不够,那些意气飞扬的人物更应该以小说为载体,刚好就遇上这个题材,我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

历史上女性的地位一直都很低,是什么样的初衷让蒋胜男选择将这些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写出来,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创作芈月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包括芈月周边的每一个人。我仔细研究他们的生平事迹,从侧面推敲芈月的性格,用来丰满这个人物。所以,我觉得芈月这个角色在塑造时是发挥最多的,自我投入代入也更强一点。”蒋胜男说,“如果我的读者因为看了我的作品,他能够喜欢上历史,喜欢上文学,喜欢上读书,甚至是喜欢上写作的话,我会觉得非常开心。”

蒋胜男是一位典型的“宅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码字。“写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是内心葆有的创作冲动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让我坚持了下来。”蒋胜男至今对写作初期的经历记忆犹新。“一开始完全凭着一股热情写作,写好就自己打印出来,也没有想到在网络上发表。我当时学诗词的一个老师,他当时写的是辞赋,是一个老先生,他也是觉得网上这个发表渠道,也许会让阅读量慢慢上去。记得老师是在BBS上发表作品,他告诉我,全国有那么多人在网络上,你的小说也可以贴上去试试。1999年,在清韵书院我开始贴小说,那时候我已经创作了第二部小说。其实在2004年之前,创作网络小说是没有任何收入的,不像现在是有收入的,完全是凭着自己对写作的热爱。那时候电脑那么贵,可为了方便写作,到2004年,我已经换了一台电脑了。我1996年买的第一台电脑,中间又换过一次,好像换了两次电脑。那时候一台电脑差不多是大半年的工资,上网费还那么贵。”

“如果你不爱创作,不能够从创作中找到快乐的话,不要去投身这个行业。做什么都比这个来钱,做什么都比这个轻松。真的,我觉得真正能够创作出好作品的作者,就是不给钱,也能够坚持创作。”蒋胜男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