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携带弱点出生)

#颜读论语##十万总裁学论语#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人类携带弱点出生)(1)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论语第十四篇《宪问》。这一篇是上篇《里仁》的延伸,重点对一些人物的修养进行评论。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宪问,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叫原思,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史记》游侠列传里 对他有记载。

他深得孔子教诲,一直在孔子身边帮忙操持着家里家外的事儿,类似一个大管家。孔子去世之后,他退隐于世,形同布衣,不再出来做官。

子贡有一次来看他,邀请他,被他冷嘲热讽羞愧离开了。他虽有才华但甘心贫穷不做官,到底为什么呢?

有一次,他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谷是做官拿俸禄的意思。

说,当一个国家奉行仁道正义之时,要去为官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有所贡献。可是,当国家昏庸无道,暗无天日时,还要去做官拿俸禄,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就是可耻的。

作为一个有才学的仁人志士,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持做人的底线,不能为了吃穿俸禄,为了金钱权势而活着。才学必须用于仁道,绝对不能辅佐昏君。

这个思想很深也很难理解。世人大多为了生存而活,为了发展而活,少有为理想、为仁道正义而活,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是多数。

但孔子讲的这一段,就是一种难得的气节了。永远不与无道之人同流合污,哪怕荣华富贵摆在面前,也不为所动,因为这是不义之财。

宁可贫穷也绝不当差出卖灵魂,宪问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衣衫褴褛,穷困潦倒,住在平民窟里,但悠然自得。

那个时代生计也是太少了,除了做官,就是种地了。经商需要本钱和头脑更是不容易。还是现代的人幸福,出路太多,总能找到施展抱负的方法。

邦有道人当有为,邦无道人当无为。“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思又问,如果一个人不争强好胜,不骄傲自夸,不怨天尤人,不贪婪纵欲,是不是就达到了仁的境界了?孔子说,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很难得了,不过要问算不算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隐而不发是克制,终究是内心有这些存在的。

有好胜之心不表现,有自满之心也不外显,心中有怨恨不说出来,本来就很贪婪一直克制着,这些都和仁者的要求相差太远了。

仁者是经过修行提升,本心就是温良恭俭让的,根本就不会有克伐怨欲的。他们不争不抢,谦逊有礼,心底无私,清心寡欲,和那些人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克伐怨欲即便是不去做,也算不得仁,倒是要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好胜去争去夺?为什么会有自满骄傲的情绪?为什么要怨天尤人,而不是自我反省改善?为什么会贪心不足,得寸进尺?

能做到反省的不容易,倘若真能做到根绝这四个欲望也是极少有的了。因为这是人性自身的弱点,很难自己克服的。

所以,孔子说能做到是很难得。自己没有的又想要,自然会去争去抢不甘示弱,力争上游。自己有了自然也会感到满足自豪,感觉比人高一等。

面临失败,身处逆境时,都会去找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的借口,就是不会反省自我。面对诱惑,身处风口和顺境,也都会快马加鞭,趁势而为,多多益善,停不下来。

你想想是不是?这就是克伐怨欲,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性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有这些很正常,甚至当做鞭策激励自己奋进的方法,或者管理统领别人的方法。

所有的竞赛、业绩排名、运动会,都是利用了人性的争强好胜之心,永争第一,冠军就是目标。

所有的荣誉体系,无论是国家的、行业的,还是公司的,都在营造一个让人引以为傲的氛围,身在其中,无比荣耀。

而无处不在的评价体系、评级机构,哪个不是从疏漏入手?而所有促销和节日,也都是激起欲望,促进消费而设计的?

我们的社会运行,就是靠着人性的这些弱点进行的,才有了烟火气,活着的张力。可是,如果真的没有了这些,可能我们都得换个活法了。

我们今天的社会,距离孔子说的大同世界,仁道中国还差得太远太远了。被虚荣攀比、贪得无厌、怨天尤人主宰着,也因此被少数人拿捏得死死的,成了他们发财致富的工具。

所以,这些其实也是为人的耻辱。一个人为什么邦无道还好去做官?不就是因为不能根除克伐怨欲吗?不能清理整顿好自己的内心,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去了。

时刻反思自我哦,不要在错误的路上渐行渐远,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克伐怨欲是恶,是魔鬼,要以其为耻,而不是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