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来自哪里 境由心生

​图中男子正在公共汽车站等车。从他那向前张望的形态看,似很心切的样子。

境由心生来自哪里 境由心生(1)

老妻一辈子不会骑自行车,晚年常与我回忆起早年上下班挤公共汽车的情景。那年月地铁还没建,公共汽车车次又少,说眼都望穿了才来一辆,挤不上去。留在今天的回忆里,都是急心和痛楚。

我本人上下班,早年是骑自行车,后来自己开车。坐在冬暖夏凉的车子里,眼前掠过拥挤的公共汽车站和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熟人、同事,心里曾存有极大的同情。

及至退休,现在的出行方式,总是以地铁为主,公共汽车为辅,若短途就直接步行了。出行方式回归公交,并没有因此感觉生活水平下降,更没有心理落差啊!

由此想到了“境由心生”这个词,难道是真的吗?境由心生,​站在哲学唯物主义立场分析,它是唯心主义的。境乃客观,心乃主观,原本境是境,心是心,原本“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张载)若将境心混同,即不分客观与主观,以主观之心去规定客观之境,这岂不是主客观颠倒而自欺吗?

但是现实感性世界境由心生为什么似乎又是存在的呢?原因是心之欲望有了变化,心之迁想即心意有了变动。期望值不同,联想处有别,结果“如意”的程度有了高低。如意,是纯主观心理活动,而非外部客观世界的变动。外部客观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变化的只是自己的心情,境由心变,如此这般。

回到从开车到公交上来,因为退休赋闲,出行没有了时间性要求,并且现在公交条件比过去也好了很多,因此自动适应了,心理上没有落差,也就很自然了。

将“如意”之心换成“如如”之心,“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坛经》),快乐过好每一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