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笑里藏刀故事(此猛将乃三十六计的作者)

檀道济,南朝宋国之猛将,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戎马倥偬,战绩卓著,从一小卒升至大将军,根据他多年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故事(此猛将乃三十六计的作者)(1)

檀道济崛起于布衣,自幼父母双亡,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在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支。

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遭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县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

檀道济功勋卓著,威名甚重,左右心腹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 。所以朝廷对他有疑惧之心。时有人指点著他说:“安知非司马仲达也”(《南史·檀道济列传》)。

到了宋文帝时期,身体一向不好,卧病多年,领军刘湛把握朝政。刘担心檀道济和他不和,加上彭城王刘义康也担心文帝死后,檀道济无人可管。

公元436年二月,文帝病危,正值魏军南伐,刘义康便叫文帝说召檀道济进朝。其夫人向氏对他说:“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等他入朝,皇帝已对他疏远了。

不久,要将檀道济派回,檀道济已到河岸,船还未发,便听到一种类似鹪鸟悲鸣之声。正值文帝病情恶化,刘义康假作诏书召入祖道,撤其官职。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故事(此猛将乃三十六计的作者)(2)

檀道济被收捕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片刻间便饮光一斛酒,脱帻投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就是成语“自毁长城”的由来。

同日檀道济被杀。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遇难。又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至寻阳,将其子檀夷、檀邕、檀演以及檀道济的心腹,司空参军薛肜、高进之全部杀害,二人作战勇猛,时人将其比做张飞、关羽。只有檀邕之子因年幼才被赦免。

当时流传著一首歌谣:“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相传檀道济被杀那一天,京城地震,还生长出许多白毛。

当时北魏闻檀道济死,举国欢庆:“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从此连年伐宋,大有饮马长江之志。

宋文帝自毁万里长城,值此国难思良将,问殷景仁:“谁可继道济?”殷景仁回答:“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文帝:“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军大举攻宋,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远望,甚有忧色。叹息道:“若道济在,岂至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