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绵羊写作背景(推荐所有大学生和家长)

两年前在清华大学参加研究生教育培训,好几位老师都提到了这本书。当时没有及时阅读,最近才找到看了看。读完第一章,迫不及待地来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前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撰写的这本《优秀的绵羊》,书中列举的事实和观点对于每一名大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很有启发。虽然是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的,但是对于我们国家的高校来说,同样适用。

优秀的绵羊写作背景(推荐所有大学生和家长)(1)

优秀的绵羊

一、对学生而言

这本书的名字看上去不知所谓,我甚至一度记成了《沉默的羔羊》(看完后还做噩梦了)。作者在书中对优秀的绵羊的定义是那些聪明、有天赋,同时又焦虑迷茫的大学生。是不是跟我们的大学生们有些许相似?每个人身上都多少戴泽一些恐惧、焦虑、失落、迷茫、空虚、无助。

正如书中所言“大学给予了学生们自己决策的权利和自由,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需要的是强大的自理、自立和自控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并未对此做好充足的准备。”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突然从高中极强的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独自面对缺少监督和引领的学习生活,其迷茫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很多同学便要追随所谓优秀学长学姐的脚步、或者坚信自己爸妈的上谕。我经常跟学生聊天,不少大一的学生张口就说将来要读研。问为什么,答曰爸妈让读研。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还有一些大学生将大学作为自己求职的预科,模仿着社会人的社会。另外呢,跟随保研学长学姐脚步,大一就进实验室投身科创项目的同学,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和简历,可能丧失了很多个人探索和课余活动,也同样十分可怕。

“高等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智慧的成长和探索的一部分,而且这个旅程必须是学生本人自己设计和践行的。”在大学期间,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保持理性平和心态学点知识,学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的社交准则,逐步明确发展规划并为之努力才是更重要的。

二、对老师而言

持续了很多年的专业教育与书中鼓吹的所谓博雅的通识教育之争依然在进行。与美国的高等教育不同,我们的高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所以我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以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绵羊”是值得每个老师思考的问题。

三、对家长而言

孩子不应该是家长生命的延续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要做的应该是适时的引导而不是包办和控制。曾经作为班主任带过的一个班上,学生晚上十点多给妈妈发短信说不想活了。我和她的辅导员在学校为数学建模比赛的学生准备的一个机房里找到了她。一问原因,才知道是有个程序没编出来崩溃了。后来这个学生的家长来到学校,还是在说自己的孩子从小多么优秀,我让她以后怎样怎样。控制欲太强往往是会伤害孩子的。

社会流动性停滞不前也是个大问题,很多家长被迫参与进教育内卷之中。因为当所有人都不理性了,再继续理性的人感觉是吃亏的。于是从小鸡娃便产生了,家长们盘旋在半空时不时给孩子施加压力和批评,学区房、培训班将家长压得喘不过气来。乐得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了,相信会逐步解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