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养殖还可以如此高大上)

  泥鳅属鳅科,被称为“水中之参”,中国南北均有分布,全年均可采收,夏季最多。主要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体型圆,体细长,前端略成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磷细小,圆形且埋于皮下,颜色青黑,浑身沾满自身粘液。喜栖息于静水的底层,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25-27℃,属温水鱼类。一般水温下降至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越冬。可用鳃或皮肤呼吸,严重缺氧时可跃出水面用嘴呼吸,营养价值高。

泥鳅养殖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养殖还可以如此高大上)(1)

  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泥鳅主要是它的产量相较于传统养殖来说高一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技术好控制,并且建立这样的养殖池占地面积少,可以节约土地资源,饲养采用循环水可以节约水资源。

  “传统的水塘养殖,它的亩产大概是在6000斤左右,工厂化高密度养殖,亩产是传统池养殖的6倍。”谈及采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泥鳅的效益,泥鳅的生长周期短,放苗后到三个半月时间就可以销售,一亩地可以建六个池子,每一个池子投入成本5万块,待销售后产值在8万左右,除去成本可获利润3万多,每年一个池子可以养殖两季,收入在6万左右,这样一亩地的6个池子一年两季就可以收益36万元。

  泥鳅近年来新兴的养殖品种,虽然周期短、效益高,但是苗种存活率低、水质易恶化仍是影响泥鳅养殖成功的两大痛点。

  泥鳅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和投喂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点,水质管理主要在于常用微生态制剂调水,而投喂管理最重要的则是多餐投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