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

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好几个兄弟省份,比如河北与河南,湖北与湖南,还有广东与广西。

一、河南河北:黄河还是漳河?

河南、河北的名称最初来自唐代。

大唐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为省并州、郡,依照山川形势划全国为十道,分别为:

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十道为十五道。其中,山南分置为东、西二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河南道洛阳附近增置都畿道,江南分置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1)

至此以后,诸道的范围逐渐形成定制。

这是河南、河北最初名称的由来。

其中,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河北道则因为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所以,河南省和河北省中的“河”,在历史上,最早就是指“黄河”。当然,在古代河一般就是专指黄河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河南、河北省来说,因为区划的不断调整,所以现在的分界河更倾向于是漳河。漳河原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禹贡》中所指的衡漳和降水就是漳河。

后来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加入海河水系,为海河中一大支流。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2)

不过,河南河北这对兄弟,从唐代到今天,失散了很久:大部分时间只有河南,而无河北。

北宋时,河北并不完整,是由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辽国,只能在南部属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金代时,虽然完整了,但又分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

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因为首都定在北京,作为天子脚下的河北,被称为直隶。

这使得元朝时有河南江北行省,明清时有河南行省,但却没有河北行省。

1927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从此以后,河北河南这对兄弟才重新走到一起。

二、湖南湖北:湖南是哥哥,湖北是弟弟

在古代,人们喜欢以江河湖泊作为区划的分界线。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3)

湖南湖北中的湖,就是指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湖南的名称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至于“湖北”,出生时间更晚,最早出现于宋代,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

相对应,宋至道三年(997)设有荆湖南路,治潭州(长沙市),领州七:潭,衡,道,永,邵,郴,全。军一:武冈。监一:桂阳。县三十七。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4)

“湖北”就是“荆湖北路”的简称。

所以,从出生日期上来看,湖南算哥哥,湖北算弟弟。

不过,历经元明两朝直到清朝初期,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被取消,湖南湖北被整体划入湖广行省,也称之为两湖地区。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5)

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考虑到湖广行省太大,为了便于控制,于是将其分为湖南、湖北。

三、山东山西:搬走太行山也不靠一起

历史上的“山东”,范围很大,指的是“崤山之东”,秦汉时期以关中作为观察点,向东观看的话,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

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界,古代的所谓山东山西,就是太行山以东是山东,以西是山西。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

早在金朝,就有太行山以东谓山东的说法,到明朝初期,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6)

清朝时,正式命名山东省。

而山西一说,直到元朝才出现,之前都叫河东,因为在黄河东面。

不过,现代中国行政区划中,山东与山西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河北。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7)

所以,假如真有一个愚公来搬走太行山的话,也没法把山东山西黏在一起。

四、广东广西:先有广,后有东西

前面说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分别是以“河”、“湖”、“山”分界。

不过,广东广西中的“广”,却既不是指河流,也不是指山脉,而是指“广信”这一地名。

“广信”,来自于汉武帝的一道诏令。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朝军队重新平定岭南。汉武帝刘彻下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意思是要求当地官员要用朝廷的恩惠来治理岭南地区,让当地百姓安居落业。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8)

264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两广大部)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9)

广信是两广之“广”所在地。

公元862年(唐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

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到了元朝,行政区划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其中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

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

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10)

至于广西,于1363年,即元朝至正二十三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怎么样,涨知识了吗?

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