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有没有贫民区(以色列定居点蚕食)

以色列有没有贫民区(以色列定居点蚕食)(1)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5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数千名巴勒斯坦民众举行游行示威活动,纪念巴勒斯坦第74个“灾难日”。 (人民视觉/图)

被“冻结”十余年的以色列定居点建造计划,如今重新提上日程。

2022年7月18日,巴勒斯坦总理穆罕默德·施塔耶呼吁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施压,停止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建造新定居点,阻止以色列“破坏两国解决方案”。

两个月前的2022年5月12日,以色列民政局高级规划委员会宣布,批准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新建住房的计划,共涉及4320套住房,其中2684套住房建设获最终批准,1636套获初步批准。

联合国中东问题特使文内斯兰随即对以方上述计划予以谴责。

他在一份声明中说,以色列持续的定居点扩张行为,“侵占了巴勒斯坦土地和自然资源,并阻碍了巴勒斯坦人口自由流动”。

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公开审议了中东巴勒斯坦问题。

“我们敦促以色列停止一切定居点活动,停止进一步破坏‘两国方案’的基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表示,定居点活动的每一寸野蛮生长,都意味着“两国方案”实现进程中,增加新一层的困难。

自今年3月下旬以来,以色列多地发生袭击事件。以军方在约旦河西岸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并与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造成二十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此外,斋月期间,耶路撒冷有超过200名巴勒斯坦人在与以色列警察的冲突中受伤。

新的冲突还在不断加剧。

领土“蚕食”

巴以冲突素有“地球上最难愈合的伤口”之称,已持续多年,总结数次和谈失败的经验教训,几乎每次都与被占领土犹太定居点问题密切相关。

以色列定居点,主要是指以色列在其公认边界外,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非法”建立的居住区。这样的居住区大多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建立,目前主要集中在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等地。

这些定居点被用于军事目的,同时作为农业生产地,向以色列前线哨站提供服务。以色列政府不仅为这些定居点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还着力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并派遣军队驻守,保护定居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据以色列被占领土人权信息中心(B'Tselem)公布的数据,目前有超过260万的巴勒斯坦人,生活在约旦河西岸的数十个不连贯的“飞地”中,在严格的军事统治下,没有政治权利。

而位于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之间的E1地区,一直是巴以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事务部公布的E1社区及周边地区地图看,以色列的E1建设计划,涵盖耶路撒冷和马阿勒阿杜明之间12平方公里的区域。以色列试图通过该计划,将两者所辖范围内的山脊连接起来,“打通”后形成一片区域。

该计划于2004年开始实施,但以色列遭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指责。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约旦河西岸便一分为二,巴勒斯坦国难以建立。

在国际压力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斡旋下,2010年,以方承认已“冻结”该计划,此后搁置多年。但以色列在此期间,围绕E1地区取得的其他进展,明显是为未来的建设做准备。

一直以来,该计划反对者的核心主张是,E1社区建造计划将阻碍巴勒斯坦人在拉马拉和伯利恒之间、从北到南的建筑和交通的连续性,从而阻止未来建立巴勒斯坦国。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表示,以色列不允许巴勒斯坦直接与约旦连成一片,为了保障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进而剥夺巴勒斯坦未来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也有人持支持意见。

耶路撒冷副市长弗勒·哈桑·纳霍姆(Fleur Hassan-Nahoum)表示,“定居项目将提供数千套急需的住房。”哈桑·纳霍姆说,“国际社会应该停止使用过时的说法,参与未来的发展,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提供机会,而不是空洞的言辞和虚假的希望。”

可见,这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拔河故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以色列在造成一种“既成事实”,不断在这些有争议的地方建造定居点,建成以后,就会造成“这是以色列领土”的和谈困难。

“以色列已经为E1计划准备好了基础设施。”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谈判事务部耶路撒冷政策顾问福阿德·哈拉克(Fouad Al-Hallak)说,以方试图用诸如强拆、不提供水电等各种手段,迫使住在这里的贝都因人迁到其他地方,以便在这里兴建定居点。

“争夺的本质是未来发展的生存空间。”马晓霖认为,巴勒斯坦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所附带的各种地表或地下的资源,都是以色列“抢占”的目标。

“牢墙内的巴勒斯坦”

在E1地区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有数百名巴勒斯坦贝都因人,散居在这里的十几个社区中。

“以色列士兵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巴巴山社区居民阿塔拉·马扎拉阿(Atallah Mazara'a)回忆起多年前的经历,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士兵们强行闯进屋,把他叫醒,并把屋里的人赶出去,推倒了房屋。马扎拉阿说,“在一片嚎啕声中,我们的房屋,只留下一地废墟。”

马扎拉阿表示,从2014年至今,他所居住的社区已经历了二十多次强拆。他说:“强拆之前我们并没有收到最后通牒。以色列士兵夜里来,是为了避免引起关注。”

居住在E1地区的贝都因人,原本住在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地区。他们在1948年巴以战争时成为难民,被迫迁到耶路撒冷及附近地区。自从上世纪70年代,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开始建设以来,他们的生活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哈拉克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贝都因社区生产的奶制品,占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奶制品总产量的70%。然而现在,由于以色列的不断滋扰、没收牲畜及限制放牧地点等原因,他们已经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

为了连接各个居民点,以色列人建立了公路,将其连接起来,但同时也设置检查站严格把控,如果是以色列车辆通过,会被立刻放行;如果是巴勒斯坦人的车辆,会被以各种理由阻止通行。

但饱受痛苦的巴勒斯坦人,也在为以色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出一份力”。

巴勒斯坦人艾什勒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以色列新的定居点建设,或者是连接定居点的公路铺设项目中,巴勒斯坦人相当积极地争抢“工作机会”。

“虽然是为自己的敌人工作,但相比其他巴勒斯坦的工作岗位,能赚到更多的薪水。”艾什勒弗说。

不过,艾什勒弗表示,在他们的观念里,那里是巴勒斯坦的领土,是自1948年,不少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以来,一直生活的地方。“无论以色列采取何种措施,我们都将继续留在这里。”

值得关注的是,被占领土犹太定居点的名字,绝大多数是以镇压巴勒斯坦人起义中牺牲的以军士兵或军官名字命名。如定居点阿格曼(Argaman)、玛苏阿(Massua)、罗伊(Ro’i)、吉特替特(Gittit)等。

“定居点和以色列士兵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以色列民族主义的象征。”艾什勒弗说,很多时候,在巴以两族群发生冲突时,以色列士兵往往会对其视而不见。

“以前一些定居点还能与当地居民和平共处、互相往来。”艾什勒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今矛盾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已慢慢消失。

次第建起的犹太定居点,已经将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分割成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孤岛,成为美国前总统卡特所说的“牢墙内的巴勒斯坦”。

“将巴勒斯坦碎片化”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由于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反对,“阿拉伯国”未能成立。1948年,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

自以色列建国以来,为争夺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生存权,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共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其中第三次中东战争,对巴勒斯坦影响最大。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的全部领土,并开启了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修建定居点的历程。

直到1988年,巴勒斯坦国才宣布成立。由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的边界至今尚未确定,也给不断冲突埋下伏笔。

马晓霖表示,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的土地,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碎片,以色列控制了所有的高地、水源以及关键道路,约旦河西岸变成“豹斑”状态。

2002年,巴以爆发第二次大规模冲突。在此期间,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将自己与约旦河西岸分隔开来。以色列还以保护犹太人定居点为名,进一步深入约旦河西岸地区,控制了更大范围。

以色列实行封锁政策,加上很多地区都是飞地,互不相连。巴勒斯坦人只能在这些地块上实行有限的自治,只有民事管理权。

李伟建表示,以色列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利用占领现有这些地方的便利,让大量的犹太人迁入,以后不能强行把这些人赶走,从而占领土地。

据巴勒斯坦的一项民调显示,有70%的巴勒斯坦人不愿意承认以色列作为犹太人的国家存在的权利。“除非以色列保证不对巴勒斯坦进行军事攻击,巴勒斯坦人不会受恐怖主义威胁,否则这件事是无解的。”艾什勒弗说。

“无论从信仰还是从以色列人的感情来说,建立定居点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军事专家张力波在其文章中表示,哪怕约旦河西岸一片荒芜,以色列人也要用建设定居点的方式,使这片土地繁荣兴盛起来。

而最能体现以色列宗教问题的地方,是巴勒斯坦地区的希伯伦。

希伯伦在约旦河西岸的南部地区,里面有着一处极其重要的地方,是《圣经》中记载的先知亚伯拉罕的墓地,犹太教称之为“始祖墓”。

以色列在希伯伦地区建设了犹太人定居点,由于深入巴勒斯坦腹地,因此以色列也建立起围墙和栏杆把定居点隔离开,并且派遣军警24小时站岗保护,还在四周的交通线设置了检查站,并且严格规定不许巴勒斯坦人靠近。

“那里原本是挺繁华的,但是因为以色列的定居,变得荒凉。”艾什勒弗说,由于以色列人的渗透侵入,在当地生活的巴勒斯坦居民,很多时候需要绕很大一段路来避开以色列定居点。“很多巴勒斯坦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迁往更远的地方。”

在约旦河西岸,可以见到一栋栋装修漂亮的别墅。但四周有铁网围墙,检查站里还有军警把守,这便是以色列人的定居点。而对比之下,矮小的平房,简陋的棚子,上面放着个铁桶随时准备储备雨水,以防止断水的居民区,就是巴勒斯坦人的住处。

“如果逼不走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也会把未来的巴勒斯坦国,变成一个土地支离破碎、主权缺乏完整的附属国。”马晓霖认为,以色列通过不断蚕食巴勒斯坦土地,最终建立起巴勒斯坦“小版”的主权。

以色列有没有贫民区(以色列定居点蚕食)(2)

(冯庆超/图)

“重启—失败—再重启—又失败”

在国际社会看来,无论是否得到以色列政府的官方承认,被占领土上的所有犹太定居点均属“非法”。

2022年5月6日,以色列内政部长表示,以色列将推进约旦河西岸4000个定居点建设的计划,遭到拜登政府强烈反对。拜登政府称,这将“严重损害巴以两国冲突解决方案的前景”。

此前,以色列电视台“第12频道”报道,白宫对拜登的以色列之行提出条件,即以色列不宣布新的定居点建设计划。

李伟建认为,以色列在这个时候提出计划,类似于跟美国“讨价还价”。如果不同意以色列建造定居点,那么美国就得给些“关照”或“福利”。该计划在未来巴以全面谈判中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点”,成为以色列在今后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

过去几年,在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领导下,居住点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巴勒斯坦因此指责美国政府有强烈的亲以色列倾向。

2021年10月,当以色列推进约3000个定居点住房建设计划时,美国务院称其“与缓解紧张局势和恢复平静的努力相悖”。几周后,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放弃了争议较大的东耶路撒冷阿塔罗特附近的大规模建设计划。

“定居点问题始终是巴以谈判‘重启、失败、再重启、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李伟建说,接下来计划可能又会被搁置起来,且定居点问题会长期存在下去,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走向也将一直存在变数。

(南方周末实习生李思涵、柏丽旋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