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搬家的作者是 搬家作者王素娥

搬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蛙搬家的作者是 搬家作者王素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蛙搬家的作者是 搬家作者王素娥

青蛙搬家的作者是 搬家作者王素娥

搬家

作者:王素娥

常听说"孟母三迁"的故事,古时孟母多次搬家,看来搬家之事并不稀奇。尤其是当今社会,流动性更大,不能说居无定所吧,搬几次家也是常有的。

想起小时候,小孩子们常玩过家家的游戏,家的概念早已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家在哪儿心就在哪里。儿时,父母给我们撑起一个家,我们随着这个家的变动而变动。小时候,我们在村子里有一个新建的舒适漂亮的家,在当时也算是一流的水平。房梁处铺设一层木板和芦苇垫,有台阶可以上去并通向外面的平台。这大概算是阁楼吧。现在还做梦爬那个窄窄的楼梯,没有扶手,没有栏杆,没有安全保障。最后总是把我吓醒。

庭院宽敞,花草树木,飞禽走畜,左邻右舍,热热闹闹,很温馨的一个家。

没过几年,因父亲办养殖场,我们全家搬到村外小树林里,院子变大了,清静了,也孤独了。那么空旷辽远,仿佛是以天地为家,和树林中的鸟兽一样,没有小家的温暖。

这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我从那里出嫁。如今,村子里那座老屋,仿佛一天天在下沉。当初建在沙岗的下沿,现在岗尖上都建成房子了。地面越抬越高,原来三级台阶的高门槛,现在比地平线低几个台阶,成了深坑,落后得不成样子了,也早已没人住了。

婆家是真正的二层楼带平台,楼梯两面是墙,安全得很。我一下便看中了二楼,又高又亮堂。不料夏天热得像蒸笼,又没空调,根本没法睡,只好在晒得热烘烘的平台上铺张席子露宿了。 后来,我们在单位有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小院。院里是砖板地,走廊和窗台下各有一个花池。厨房和卫生间单独设在小院东南角,小巧玲珑。孩子在那里呀呀学语,并学会了走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虽小也知足了。

我还没住够,单位就搬迁了,不得不与小院告别了。搬回老家后,楼上住不得只好搬到楼下。

很快,孩子该上学了,不忍心让他一直跟着奶奶寄居在别人家里。为了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决定在县城买房。当时感觉新房太贵,就便宜买了套顶层二手房。心想只要有房住就行,不管那么多了。房子倒是宽敞明亮,只是五楼没电梯,夏天闷热又漏雨。空调是摆设,电压低带不动。再加上有院子没门卫,盗贼横行。不到十年我就住烦了。

陪同事看房买房时,我看中一套两室的小房子,二楼有电梯,还款压力也不大,一家三口正合适,将来还可做养老用。

刚买好新房,又遇上老房子那儿扩路拆迁,正合心意,我们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搬家时找了很多人帮忙,我正怀着孩子,没怎么干活。

有了拆迁款随即买了一套两室的房子,面积大一些,而且在同一个小院对面楼。因没钱装修,只好毛坯房租给人家,让人家随便装了,结果弄得一塌糊涂。地板高低不平,有的墙皮一碰乱掉,桌凳是木板钉的,晃晃悠悠,床板薄得不敢用力踩,还塌陷了几块。劣质的装修和家具,不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严重影响人的心情,也不适合久住。 很难想象,那群衣着光鲜亮丽的年轻人竟然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随着二儿子的出生,不足八十平的小房子住着五口人,挤得满满的,人多时都转不过身来,有时不得不睡沙发。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不会有好处,我越来越渴望三室的大房了。

大儿子年满十八周岁后,我想趁年轻给他买套像样的房子,而且离得近些,互相有个照应,将来一家四口都有房子住了。我也算心事大定,可以稍稍放松些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疫情突袭,房价刚刚下调,我就控制不住诱惑,狠心买下一套理想中的三室大房。尽管房贷压力很大,房价又跌了许多,我心里依然很踏实。

从小房到大房,起初心里还有点不适应,总感觉太浪费空间了。近段时间,我不是忙装修就是忙搬家。

新房楼层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而且都有电梯。一家人心情越来越好,儿子的学习也在不断进步。老公说:"你搬来搬去,胡折腾,累不累呀?

"我说:"不累,心情好,一切都好。"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换个环境,换一种心情。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搬一次家就往前进一步。

生活在这个瞬息多变的时代,一个家住一辈子已经很难,我早已习惯了飘忽不定的生活,把搬家当成乐事,越搬生活越好,也算是更上层楼吧。

新小区不仅有院子、地下室,还有花园和跑道,朦胧的路灯弥温着浪漫的气息,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一家家亲人、一对对情侣结伴而行的画面。

附近有贾鲁河公园、森林公园和牟山湿地公园,特适合我热爱大自然的性情。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也算省吃俭用,一迁再迁,使出浑身解数,尽了最大努力。

小时候常看蚂蚁搬家,一只只蚂蚁顶着土块从洞里爬出来,放在洞口扭头又进去了,好像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如今的我也像只蚂蚁一样,一个人一包包一袋袋用三轮车来回运,跑了不知多少趟。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谁不是像蚂蚁一样勤劳能干,忘我工作。

一个人一辈子有房住尚且要搬几次家,租房住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多少人能一辈子不曾离开最初的家,多少人不得不四处漂泊,客居他乡?古今中外,那些拼搏在路上的人,谁不是搬来搬去,四海为家?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从京城到地方,越搬越远,越搬越荒凉,可他却能遍览祖国山水,饱尝人间疾苦,看透人情世故,成就一代文豪。

据说,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屡次被贬。

刘禹锡被贬和州刺史时曾搬家三次,撰写两副对联:1、城南,面江而居。“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2、城北,临河而居,杨柳依依。“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3、城中陋室,写了《陋室铭》,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实,人是有惰性的,好好的谁愿意搬,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能搬出名堂来就值,唯愿"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搬"。

作者简历

王素娥,笔名月影,女,1973年出生于河南中牟。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郑州市女子诗词学会会员,文学爱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