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

中国北部邻国蒙古国,16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间包含着70%的草场,草场面积之大、资源之丰富令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蒙古政府对畜牧业的税收很低,每只羊收取一块钱的羊头税。本期的《龙行天下》我们将前往蒙古国看一看,中国企业如何开拓农牧业市场,探索可持续的生产经营模式。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3)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4)

在这个仅3百万人口的国家,近半数国民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市。这里也是工业中心,全国大部分工厂企业设立于此,其中以轻工业、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和食品工业为主。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5)

纵使蒙古国的产业经济逐步向轻工业转型,截止2018年年底,全国仍然有10%的人口以畜牧业为生,有28.87万名牧民从事畜牧业生产,家庭数量为23.09万户,牧户为16.97万户。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6)

蒙古国的畜牧业仍处于粗犷落后的水平。不但牛羊品种未得到改良,当地的畜牧方式仍然以散养养殖为主。牧民亦不设羊圈,逐草而牧,从不喂饲料。待羊满三岁,牧民才将它屠宰,在市场上贩卖。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7)

从事畜牧业的牧民较多,他们凭借大规模放牧,维系着牛羊肉的低价。低廉的租赁地价和养殖成本、较好的肉质,使得蒙古国的牛、羊肉出口业吸引了不少来自中国的投资。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8)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9)

在2006年,贾氏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贾新生发现蒙古羊肉价格远比中国便宜,当时在山东买一头羊要2千块,在蒙古国只需要3百块。如此低廉的进货价吸引他走进蒙古国做牛、羊肉出口贸易。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0)

此后,经过五年的调研,他于2011年投资5千万人民币,在蒙古国开设了一个屠宰场,内含三条羊线、一条牛线。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1)

贾新生把标准自动、工序细分的屠宰加工流程搬到自家屠宰场。从牲畜放血到肉类入库,他的屠宰场一天能处理3千头羊和2百匹马,庞大的屠宰量不但确保了市场供应,也大大提高了竞争力,吸引了大批来自中东地区的客户。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2)

2015年11月中蒙两国签署《关于中国与蒙古国进出口熟制牛羊肉食品安全合作备忘录》,其中确定,自2018年7月起,蒙古国进口至中国的熟制肉品进口关税下调至5%。随着中蒙两国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开放羊肉进出口,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涌入蒙古国,投资肉类出口业。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3)

中国政府对进口肉类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办理肉类进口许可证,完成国家质检局检疫等。申请通过后,厂商方能将产品出口至中国。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4)

至于那些手续不全或质量不合格的厂商,他们只好与列入《获得认定资格的进境肉类产品进口单位名单》中的进出口企业合作,套用资格,规避检疫,向中国大量出口大批价格极为低廉、存在卫生风险、非法加工的肉类。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5)

对贾新生等安分守己的投资者而言,这种违法行为更是严重损害了他们和行业的长期利益,将本来5万块钱一吨的熟羊肉,推至3万块钱一吨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6)

此外,更有不少中国的商贩进入了蒙古国肉类市场后,大量囤肉,导致蒙古国内肉类缺乏、肉价飞涨,民众不得不购买高价肉。这一说法在蒙古被广泛传播,极大影响了中国商人的声誉。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7)

面对市场乱象,当地政府的农牧部门不仅没有稳定物价的对策,亦不能提供足够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大型的防疫系统。非法出口肉类的情况迟迟未能遏制。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8)

与此同时,蒙古国政府也没有健全的防疫机制,兽医和兽药的极度匮乏。一般情况下,牧民很难察觉疫情;即便发现,政府亦不会委派兽医和采取措施。一旦牧群爆发疫情,牧民们只好自行扑杀,弃尸野外。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19)

防疫机制欠缺,牲畜患病率高,导致畜牧业产量不稳定。只要有投机者稍微搅乱肉类市场,当地的肉价就会出现极大波动。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0)

贾新生明白到,要在蒙古国站稳脚跟、长远投资肉类出口业,他需要找到方法,同时满足本地和海外市场的肉类需求。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1)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2)

为了稳定当地的肉类价格,同时满足中国和海外的肉类需求,贾新生认为仅仅依赖牧民提供生羊并非长久之策。毕竟牧民可以自行屠宰牲畜,卖到市场直接获利,根本不需要经过屠宰场。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3)

于是,他决定以公司带农户、牧户的形式与当地牧民合作承包羊群。牧民负责活牛羊的供应,待牲畜足岁后移交至屠宰场;而屠宰场则负责牛羊的检疫、屠宰,以及后续肉类的包装转售,最后利润将按约定比例与牧民共享。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4)

如此一来,牧民分得丰厚的利润,纷纷表示愿意与他长期合作。久而久之,他所拥有的羊群多达12万只,数量也足够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

无独有偶,在2019年7月3日,蒙古国政府撤销了往届政府曾作出的关于向境外出口牲畜的所有决定,改行出口配额制,明确了关于做好2020年度的肉类储备工作,以保持肉类和面粉价格稳定。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5)

这对贾新生来说,可谓是受益不浅。一是在蒙古国真正符合法规的肉品加工厂少之又少;二是政府从源头控制了非法商贩出口牛、羊肉,稳定了当地的肉类供应,同时有助于出口的羊肉价格回升。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6)

蒙古国自1991年实行民主化改革以来,开始了缓慢的经济转型。由于没有出海口,蒙古国交通运输业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其中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进一步制约当地矿业开发、影响经济发展。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7)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8)

当地落后的基础建设也波及到肉类出口业,贾新生再次陷入了发展困境。中国的基建投资者如何改善当地的物流设施,帮助贾新生这类的投资者进一步的发展。请关注本周日晚19:45分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

蒙古草原风土人情(蒙古国的草原经济学)(29)

编辑:舜炀、巴塔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